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曹操也会杀田丰

科普小知识2022-07-02 20:35:57
...

宋代的洪迈在他的《容斋随笔》中说了两件关于三国的事。一个是曹操不顾所有将领的劝阻,率领军队进攻武环,取得了胜利。当队伍回来时,曹操问当时不赞成北伐的人。其他人认为他会惩罚将军们,但是他们都得到丰厚的奖励。另一件事是,袁绍失去了杀死田丰的计划。显然,他不听田丰的话,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然而,他害怕被田丰嘲笑,把他送上了绝路。把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的目的是为了显示两个人思想的对比:一个人可以团结那些反对自己做错的人,另一个人不能容忍那些反对自己做对的人。

曹操和袁绍的心思真的很不一样。官渡之战前,郭嘉讲过“十胜十负”。其中,他谈到了两个人的衡量:“邵在外面是宽大的,在里面是禁止的。他对用人持怀疑态度。他只任命亲戚的孩子。公共事务容易处理,而内部事务容易处理。毫无疑问,用人唯才是举。他不是游手好闲。这是取胜的最佳方式。”然而,如果仅仅用上述两个例子来说明这种对比,从表面上看,它似乎非常有力,但经过仔细考虑后很难说服人们。

袁绍兵败必杀田丰,田丰是估计的。根据史书记载,”或田丰说:“陛下必须看到它的重要性。冯说:“公众的看法是广泛的,但内部是禁忌。这并不表示我的忠诚。如果一个人赢了,高兴了,他仍然可以原谅他们。现在我被打败了,我不想活了。”“按照田丰的意思,如果实践证明田丰的意见是错误的,袁绍反而会原谅他,说不定等班主任回来时会给他一个奖励,像曹操一样,以示他的态度和度量。然而,田丰死有余辜,因为他是袁绍的部下,却敢于凌驾于袁绍之上。因此,袁绍没有资格容忍田丰,但田丰有权嘲笑袁绍。此外,这种神经特别敏感。即使你没有耻辱笔,如果他背上有刺,他也会感到不舒服,尤其是当他无法忍受像季风这样的小人物的煽动时。据史书记载,袁绍战败后,他对说:“田不驱兵谏我,我惭愧。”季风说:“当我听到将军的撤退,我爆发出笑声,并很高兴听到它。”——强大而愤怒的袁绍,哪有不杀田丰的理由?

所以我想,如果以袁绍的处境,曹操会杀了田丰。于迅和杨修的谋杀可以证实这个假设。

于迅是曹操的功臣。"荀文若向善,但他不会无休止地前进."这就是曹操称赞他的地方。然而,于迅的死恰恰是因为他的“善的进步”。曹操想“进入大公爵的国家,准备九个锡对象。”于迅不同意,他说:“曹公本来提倡义士治国,他相信忠义和诚意,并保持现实的让步。君子以德爱邻。这是不合适的。”这些话,就连曹操自己也不得不承认,他说话的时候带着尊严和正义。然而,因为尴尬而生气往往会让于迅“饮鸩止渴”,因为据说他一针见血。历史书上说这是“自杀”。在《三国演义》中,于迅被曹操处死。在我看来,罗贯中的写作揭示了历史的真相。

《三国志》中没有关于杨修生平的详细记载,但在王杰和其他人的传记中却有了结论。《三国演义》说杨修的死是由于他的过度聪明。所谓的“死亡原因只是一个错误,而不是一种退出的欲望”。在评论《三国演义》时,李卓吾说:“任何一个聪明和善于揭示的人都足以自杀。”然而,电视剧《三国演义》的制片人只用了军校的一句话就指出了问题的实质:杨主卜早就说过汉中之战不可打。因此,杨修的死仍然与“撤军”有关撤军意味着实践已经证明杨修的意见是正确的。杨修对“鸡肋”的理解——吃肉不吃肉,吃得津津有味——无疑是对曹操的嘲弄。由此可见,曹操杀杨修与袁绍杀田丰并无多大区别。

《温孤·元》载有曹操致杨修之父杨彪的信。说到他杀杨修的原因,最重要的是,杨修在讨论重大问题时往往不与曹操志同道合。如果你没有一颗心,你会不同意。到底有什么看法?实践证明,这些意见是对还是错。虽然它们不详细,但在杨修的事物理论中,他总能说出真相。而且,实践证明,反对自己错误的曹操是可以原谅的,所以曹操最终不能容忍杨修。十有八九,杨修是对的。

要团结那些反对自己并在实践中被证明是错误的人,自然需要一点宽宏大量。更难容忍那些反对自己并在实践中被证明是正确的人。对人没有气度的袁绍,不能通过这一关,曹也不能,谁能招到人才。郭嘉说,那些有利于曹操衡量的话也应该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