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教学

教育部制定《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峰计划》

科普小知识2022-04-05 03:37:46
...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珠穆朗玛峰计划》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计划单列市教育局、*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部属高校、部委和省共建高校: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特色*新时代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有关精神,写好教育“开拓进取之笔”,进一步推动高校加强基础研究,实现创新导向,我部制定了《高校基础研究珠穆朗玛峰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和地方单位的实际工作,认真遵照执行。

教育部

2018年7月18日

高校基础研究珠穆朗玛峰项目

基础研究是科学的基础和创新的源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随着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校基础研究取得历史性成就,创新能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但是,与新时期建设世界教育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高校基础研究的重大原创成果和领军人才数量相对较少,条件能力建设仍需提高,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为了全面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有关精神,书写教育“奋进之笔”,进一步推动高校加强基础研究,实现创新导向,教育部启动了“珠穆朗玛峰高校基础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期中国特色*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着力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发展、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相结合等战略。充分发挥高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结合点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高校作为基础研究主力军、原始创新主战场和我国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重要作用。在推进高校基础研究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世界级创新团队,搭建世界领先的科研平台,培育抢占制高点、持续产出领先原创成果的科技项目,为重点领域自主创新提供源头供应,成为加快“双一流”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战略支柱,推动高校成为建设教育科技强国的战略支撑力量。

二。基本原则

实现创新引领。更加突出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通过系统、深入的跨学科、跨领域交叉整合研究,争取前瞻性基础研究重大突破和领先原始成果,大力支持重点领域自主创新,形成一批引领国际前沿科学发展的研究团队和学术高地。

坚持科教结合。要通过科教一体化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通过发展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努力提高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和水平,充分实践科研和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在创新实践中树立科学精神和科研伦理。

促进全面发展。促进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的全面发展,尊重基础研究的规律和特点,鼓励*探索,加强自主研究的布局;加强主要基本战线和战略领域的前瞻性布局;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均衡发展。

加强开放和协调。坚持全球视角,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建设,充分利用全球智力资源,开展高水平基础研究国际合作;我们将汇聚国内外高水平科学家和优秀青年学者,促进不同创新学科和不同领域创新要素之间的密切合作。

追求卓越的精神。为了追求卓越的科学精神,引领务实的科学文化的形成,坚定创新信心,增强引领意识,鼓励成为世界第一的雄心和愿意坐十年板凳的精神,培养兼具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的创新人才。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的整体水平将显著提高。建设一批前沿科技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一批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顶尖人才和创新团队将汇聚一堂。将会取得许多重大的原创性科学成果。将支持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将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到2035年,高等学校的基础研究水平将大幅提升,几个具有国际“领先”地位的学术高地将建立起来。学术领导力将在一些关键领域实现。一批具有前瞻性和国际视野的战略科学家将接受培训。一批学科将跻身世界一流水平,一批对世界科技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原创性科学成果将产生。

到本世纪中叶,学院和大学将创造一系列新记录,引领世界学术发展。许多重要领域将形成新的方向和新的学科,引导未来的发展。一批国际*科学大师将接受培训,为建设科技和教育强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核心任务

(一)组建世界级创新团队

高校将建立一批前沿科学中心,以前沿科学问题为指导,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和前沿性的基础研究。该中心以一流的人才队伍面向世界,推进深层次的跨学科整合,建设*改革示范区,在前瞻性基础研究和领先原创成果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建设成为中国相关基础前沿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创新中心,成为具有国际“领军”地位的学术高地。

教育部将根据国家的主要需求和科学前沿的发展趋势,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协调。负责前沿科学中心建设的布局,指导和组织中心项目的建设和评估。整合各方面资源,在研究生指标、条件建设、人才引进、评估评价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和资源倾斜。

(2)建设世界领先的科研平台

面对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着眼于重大科学目标,要求高校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将形成一批具有大型复杂科学研究装置、系统或极端研究方法的平台,为科学前沿探索和国家重大科技任务提供重要支持。凝聚和培养一批国内外顶尖科学家和研究团队,以及高水平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形成独特的研究条件,增强重大原创性创新能力。

教育部结合“双一流”建设学科,培育高校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探索多种建设模式。根据培育效果,择优推荐一批设施纳入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形成“一批预研究、一批建设、一批运行”的发展格局。教育部建立了以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基础的研究平台,以同时提高其建设、运行和创新能力。

(3)培育科技项目,抢占制高点

着眼于符合科学发展趋势、对未来长远发展有重大推动作用的前沿科学问题,着眼于可能形成重大科技突破、对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重大影响的基础科学问题,着眼于科技创新2030重大工程等国家重大科技任务, 探索高校重大创新活动组织新模式,整合高校优势,开展协同创新和长期可持续研究。 探索建立以前沿科学中心等组织为依托,领导和组织重大科研任务的新机制,不断形成集群优势,培养和造就一批战略科学家和高水平团队。

培育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每年组织一批重大领先、前瞻性基础研究项目,向国家提出重大科技项目建议。

(4)领先原创成果的持续产出

在聚集大团队、搭建大平台、组织大项目的基础上,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不断产生,推动了高校基础研究水平的全面提高和重点领域的引领性突破。通过深化*机制改革,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不断取得显著成效。建设一批世界一流的重大条件创新基地和平台,建立一流的人才培养机制,创造一流的环境和管理,做出一流的贡献和服务,创造一流的原创成果。

随着前沿科学中心等试点项目的建设,我们将进一步深化科技*和机制改革,大胆探索人员聘用、评价和激励、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问题。推进科研育人,通过高水平科研活动提高教师创新能力,把重大科技任务与高层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鼓励高等院校设立跨学科研究中心和新的研究机构,创造有利于创新链和产业链跨学科整合的发展环境。

V.政策措施

(一)全方位推广

高等学校基础研究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的成立,将促进高等学校基础研究的全面发展,为率先实现基础研究的重大突破奠定坚实基础。积极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努力建设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科技创新基地,完善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布局和管理。积极争取领导或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为国家战略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鼓励高校增加自主科研布局,支持科研人员根据兴趣选择自己的课题,开展好奇心驱动的基础研究和非共识创新研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发现、培养和聚集一批战略科学家、领军科学家和创新团队,优先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员,大力加强实验技术队伍建设,加强对基础和公益性研究拔尖人才和优秀创新团队的稳定支持。

(2)巩固基础

充分认识基础学科的基石作用,全面加强基础学科建设,促进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均衡协调发展。注重基础理论和学科建设,加大对数学、物理等重点或薄弱基础学科的倾斜,加强基地建设和招生指标等资源的配置。注重基础与应用的联系,促进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等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培育新的学科生长点。充分发挥基础学科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跨学科联合培养。深入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加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

(3)优化环境

建立符合基础研究特点和规律的评价机制,加强分类评价和第三方评价,探索长期评价,突出目标导向,注重研究质量、原始价值和实际贡献,建立有利于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评价和评价机制,鼓励科研人员继续研究和长期积累。增加对领先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支持。加强后勤保障,建立一流的科研专业服务团队,为科学家开展研究提供全方位支持。

(四)确保投资

高等学校应强化法人责任,将前沿科学中心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纳入高等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并作为重大事项纳入学校“三大一大”决策体系。争取多元化投资,协调各种资源,稳定支持领先的科学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平台等。教育部将从重点建设、科研任务、招生计划、*改革等方面给予支持。探索协调共建机制,建立部委与省、部委与部门共建机制,充分发挥各级部门作用,共同推进规划实施。

(五)加强对外开放

向世界开放,聚集世界级学者,开展开拓性、颠覆性和前瞻性研究。加强国际智力资源引进,建立海外高端人才访问学者制度;将海外学术团队引入组织体系,提高人才引进效率。我们将与世界各地不同学科和领域的顶尖机构和人才深化高层合作,产生重大学术成果,适时提出并牵头组织国际重大科学项目和重大科学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