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同案不同判,海南来了位AI“法官”
“量刑规范化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很受基层法官的欢迎。这是最新的科技成果,可以为年轻法官提供经验,为年长法官提供保护。”海南琼海市人民法院副院长王春宝说。
王春宝所说的标准化智能量刑辅助系统,是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自主开发的全方位智能量刑系统,通过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涵盖了标准化量刑改革。它不仅能帮助法官办案,还能解决量刑公正的难题。这也使得海南的量刑规范化工作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并多次得到最高法院的肯定。一些经验已经在全国推广。
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技术。各个*部门都试图引入人工智能来辅助决策,人工智能也开始出现在法律领域。
解决“一案多”的矛盾
“人工智能技术在法律领域的应用正在逐步深化。海南省高级法院走在全国前列,最大限度地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协助法官办案。”吴向东海南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庭副庭长。他曾在量刑规范化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开发过程中提出过许多建议。
海南省量刑规范化智能辅助办案系统集成了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地图、深度学习等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模拟法官对量刑规范化案件的审判过程,自动识别、智能提取和回填案件要素,智能分析和应用历史量刑数据,智能生成判决书和法律文书等。系统自主开发的法律知识地图和自然语言处理平台已获得10多项发明专利。
吴向东表示,该系统是根据各单位量刑执行规则的具体差异和法律法规的变化而实时更新的。整个系统的智能化不仅是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也是由于人工智能和法律服务的深入集成,以及在适当的业务场景中使用适当的技术。
北京智辉正安公司总经理李在接受《科学日报》采访时表示,在系统开发过程中,海南很多专业法官亲自参与了大量的机器学习文档标注工作,创造性地灵活运用贝叶斯算法,在不改变法官思维和工作习惯的情况下,极大地提高了量刑的效率和准确性。根据法官的使用习惯,系统将不断进行自学习,以提高智能识别和案件要素提取的准确性。
“一天早上,我在琼海法院开了三个庭,宣布了这个案子的判决。这种效率在以前是无法想象的。”王春宝说。
量刑规范化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已在海南省三级法院投入使用。根据用户收集的数据,法官职务制度改革后,海南法官办理量刑规范化案件的时间减少了50%左右,制作裁判文书的时间减少了70%左右,制作程序性法律文书的时间减少了近90%。这大大减轻了法官在量刑案件中的工作量,进一步解决了“一案多案少”的矛盾,有效避免了同一案件不同判决的现象,提高了刑事法官准确办案的效率。这是“人工智能+大数据+智能法庭”的典型应用。
不能对政策制定负责
在经历了人工智能的真正便利之后,法律专业人士也在讨论:人工智能将来会成为法律主体,抢走律师甚至法官的“饭碗”吗?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副所长熊明辉教授认为,法律界对人工智能的深入使用有两个原因。首先,大量案件日益严峻的形势迫使政治和法律机构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来处理这一问题。第二是公平正义的需要。通过人工智能建立一个标准化的裁判基准或裁判模型,并将其应用到案件处理中,会使裁判结果更加公正。
海南涉外经济律师事务所律师郭俊认为,现在谈论人工智能是否是法律的主体还为时过早。毕竟,人工智能只是一种趋势,而不是一种普遍现象。人工智能作为一种高智能工具,是人类的好帮手。出于保护的需要,它可以成为法律的客体,但不能成为法律的主体。"然而,我们仍然需要仔细定义人和机器之间的关系."
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控制能力”。为智能社会划定法律和伦理界限,使人工智能能够为人类社会服务。这也是全世界的共识。
李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在职业法领域最大的隐患是人工智能技术取代法官进行价值判断,这是绝对不可能的,最终的价值判断必须由法官来做出。
“在公共领域,由于目前我国基层法律服务极度匮乏,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其快速筛选和智能联想等优势,从而达到初级和中级律师的能力水平,让基层人民能够一天24小时、一天24小时获得法律服务。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充分发挥其在法律领域的优势。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如果服务提供商未能深入整合人工智能技术和法律业务,可能会导致错误的建议或错误的指导。”李对说道。
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博士谢云也告诉记者,人工智能只能在法律领域或*公共决策中发挥辅助作用,不能承担决策责任。这是一个原则。
谢云认为,人工智能的隐忧在于人们对它的盲目信任,以及我们对人工智能可信边界的不清楚或缺乏经验积累。人工智能应该用科学和技术的方法来分析,而不是用艺术的方法,也不应该强加给人工智能根本不具备的特征、属性和属性。(王,姜东洲,)
下一篇:要让游戏提智,AI还缺点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