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中哪件国宝曾被窃 十年之后“重现江湖”
核心提示:1986年,秦乐府钟在陕西省博物馆展出。谁会想到秦乐府的钟在展览中被盗了?1996年,秦乐府的钟“重返江湖”。听说是香港一个私人收藏家收藏的,袁立即派去鉴定真伪。“真遗憾!“乐府”这个词已经被锉掉了,钟身已经浸在酸性液体里了袁叹了口气,“我之前研究了将近十年,还有二十多条一般人不知道的细微痕迹。我得仔细看看,看看这是不是原来的钟。如果没有,就没有必要把它带回来。如果是,如果我们不收回,我们将失去一个国家的财富。”
乐府钟是秦朝的青铜器。钟鼻形按钮上有嵌金扁刺图案、云纹、嵌银云纹和日线云纹。纽约的“乐府”铭文证明了秦朝已经有了乐府组织。现在收藏在秦始皇陵博物馆。源地图
我用一把铁锹和一根绳子,在一个僻静的地方探索了这座秘密的骊山陵墓,感受了早晨和晚上。腰就像一把弓,一把铲子的声音,一箱稀世珍宝。谁知道精细凝血?
石、大漠大漠、秦皇大军8000余人,整个世界都惊愕不已。人就像潮汐,汽车就像穿梭机,来自世界各地的兵马俑都很热。守夜人在哪里?
-长相思(元钟毅)
“长相思”是写给所有为秦始皇陵和兵马俑做出贡献的考古学家的,表达他们对逝去的老考古学家的怀念。”83岁的袁精神矍铄,偶尔会从身后的书架上翻出一两本书来展示自己的经历。
说起40多年考古生涯的点滴点滴,回忆秦始皇陵的发掘、兵马俑及其研究的情景,袁的眼里充满了激动。在他看来,埋藏的坟墓(坑)和兵马俑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他已经和它们在一起将近半个世纪了。
袁老一再强调,“考古是集体劳动的结果”。这句话,他在采访中说了四遍。“作为考古队的一员,我几十年来一直从事兵马俑的勘探、发掘和研究,并获得了很多收获。”
袁是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长期馆长,2003年退休。几十份发掘报告和专著相继出版。有人总结说,袁钟一生做了四件事:除了兵马俑,秦始皇陵的考古,青铜车马的发掘,秦温韬的研究。这些正是袁钟彝获得“秦之父”美誉的原因。
陶俑曾被打碎成“怪物”
事实上,袁的第一份工作不是考古。1950年,他被徐州师范学校录取,毕业后被分配到徐州的一所小学。出于对历史研究的浓厚兴趣,袁于1956年7月考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四年后,他是一名主修古代史的研究生。
1964年,他主动响应国家号召,连续三次向党支部书记提出申请,要求他去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
为什么一个江苏人必须从繁荣的上海旅行到遥远的西北?
“在我来之前,我还觉得西北地区到处都是沙子和石头。当我到达的时候,我意识到Xi的环境很好,南方没有梅雨。作为第十三王朝的古都,地下和地上有无数的宝藏。Xi是考古学家的天堂,也是全国独一无二的风水宝地袁老说完,嘿嘿一笑。
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当时的研究方向大致分为四类:石器、殷周、秦汉、隋唐。元·研究古史,对甲骨文和金文感兴趣,也参与了唐墓的发掘,尤其是唐叔李寿墓的发掘。
1973年,当当地农民灌溉他们的田地时,李寿的墓道倒塌了,被发现了。元·和他的队友屈·一起去了工地,发现墓中壁画内容丰富,有农业文化信息,如马厩、磨坊、礼仪旅游地图、寺庙、道观等。特别是,李寿石的棺材前面有一扇双开门的小门,可以打开铁锁,让人们进入。也有罕见的龟形墓志铭,它们的尺寸相对较大。
“李寿的墓让我们大开眼界。为此,我还写了两篇论文。”袁对他的考古“出道”很满意。
1974年3月29日,在临潼县西阳村,一些农民在打井时发现了一些陶俑的碎片。当时,没有人知道这些碎片的价值。
“一些老太太,把它们用于‘瓦神爷’烧香和崇拜;其他人说是“十八罗汉”。其他人说这个村庄因为这些“瘟疫之神”而变得如此贫穷在农村打转几十年的袁认为村民们特别可爱。20多天后,当地公社负责水利的*方淑敏前去查看,并向临潼县文化馆报告,因为他认为这不像“瓦神”,而可能是一件文物。4月26日,负责文化中心文物工作的赵让农民们抬着三辆平板车将碎片拖回来,并在当地清理后组装了两个陶俑。
消息不胫而走。6月30日,**发布指示:立即采取措施妥善保护文物。7月15日,陕西省组织考古队进入西阳村。领队的是,还有曲,崔翰林和赵.
“临潼发现了破碎的陶器碎片,估计它将在一周内完成。你去挖后给陕西省文化局写个报告。”在袁钟出发之前,领导这样说。
考古学家带着行军床、蚊帐和挖掘工具,开着解放车出发了。那天晚上,在生产队粮库的院子里,他们驻扎在一棵大槐树下。
第二天,视察现场;第三天,现场被清理干净,拍照,并调查和收集出土的陶器碎片。例如,在村子南面的一条砾石路上,发现了许多陶器碎片。袁钟独自拿起两个包。一个农民的厕所墙上有一个兵马俑的手臂。有小学生手里拿着一个陶俑;一些铜箭头是从废料场收集的。在粮库里发现了50多块秦砖,“当地农民甚至用它们做枕头来治疗高血压”。
考古学有一套规则。首先,必须确定边界,以找出坑有多大,坑的边缘在哪里。出于对散落的陶器碎片的好奇,袁钟-易立即决定将挖掘范围从北向南扩大到24米,从东向西扩大到14米。另有30或40个陶俑被发现。
屈曰:“吾等未曾见过*之物。我们必须钻探。”于是,程、、等考古队员被派去增援。
开挖后,坑的范围越来越大。8月8日,考古学家与附近的农民和万春聊天。他告诉万春,在他10岁的时候,我父亲从井里挖出了一个“怪物”,站在井边。起初,井水是满的,然后越来越少,几天后就空了。父亲怀疑“怪物”喝完了井水,于是他捞出“怪物”,把它挂在树上,用一根大棍子把它砸碎。
考古队断定万春所说的“怪物”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陶俑,于是沿着他所指的方向钻去。出人意料的是,在地下4.5米处发现了陶俑的碎片。这个地方离东部正在挖掘的部分大约150米。两者相连,是一个巨大的墓坑。
一个又一个大洞被发现了。
“当时,我不敢相信有这么大的一个洞,全世界都没听说过!”袁对仍是感慨万千。
计划在一周内完成的工作已经完成了将近一年。1975年3月,在三个试掘者完成挖掘后,1号坑的东端已经完全暴露,出土了500多个陶俑和24匹陶马。4月和5月,最终确定了大坑的基本面积:东西230米,南北62.27米,深4.5-6.5米。据密度估计,大约有6000个陶俑和马。
8月,正在北戴河疗养的国家文物局局长王会见了聂元帅,并告诉他在临潼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兵马俑坑。聂元帅建议立即报告王,并建一座博物馆。随后,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主持会议,一致同意建设博物馆的建议。最初的投资是150万元,但实际上是570万元。
俗话说,“骊山戴帽,长工睡”出土的陶俑最怕雨雪。在没有屋顶遮挡风雨的日子里,袁钟和其他人每天都收听天气预报,并准备用草帘和塑料薄膜覆盖陶俑。
一天晚上,下着倾盆大雨。守卫棚屋的队员突然醒来,并呼吁人们检查土堆围堰。果然,东南角漏水严重。那时,没有像水泵这样的机械设备,大家伙们分工合作。一些人用洗脸盆排水,而另一些人用泥土加固围堰。
"活动结束后,每个人都变成了泥人."袁钟笑着说道。
袁修建一座博物馆的计划得到了批准,他的心情复杂。大自然的乐趣在于兵马俑在未来有一个“家”。令人担心的是提供的数据不准确。“如果坑大,房子小,就不能建造。如果坑小,房子就会太大,浪费钱。”袁对考古工作一向小心谨慎。“当时,这个国家正面临经济困难,我们不能花超出我们应得的钱。”
在钻了几个间距较小的梅花孔后,一号坑的温室刚刚建成。东、南、北三面都被*了,除了西边的五个门没有包括在温室里。“加一根钢梁要30万元。为了节省这30万元,五个门道被排除在棚子之外。”作为回应,袁钟遗憾地皱起了眉头。
兵马俑坑1被发现后,善于学习的袁钟一转过头来说:“古代建筑叫做美,坑1附近还有其他坑吗?”他将考古队分成几个小组,并继续扩大钻探范围,寻找新的兵马俑坑。
1976年4月23日,考古队终于在1号坑东端北侧的一棵杏树附近的地下找到了陶俑的遗骸。今年5月,二号坑被定义为一个弧形比例尺,东西长124米,南北宽98米,面积约6000平方米。大约有1400个陶俑和马。后来,在一号坑西段的北侧,又发现了一个三号坑,面积520平方米,有72个陶俑和马。
在袁看来,1号坑、2号坑和3号坑符合中国古代的排兵方法,即左、中、右三军。同时,在坑2和坑3之间应该有一个坑4,因为它还没有被建造,所以没有陶俑或马。《韩曙·刘向传》记载:“历山的工作还没有完成,但张州的几百万教师已经下了它。”还有一部《史记·秦始皇列传》,上面写道:“第二年冬天,陈涉派张州等人到西方去,带着几十万士兵去玩。第二个被吓了一跳,他和大臣们商量说:“我能做什么呢?少府的张寒说:“贼到了,所有的人都很强壮。它远不如县城好。李善门下弟子众多,请恕之,赐兵以攻之。”第二个统治者赦免了全世界,命令张寒打败张州的军队。然后他杀了杨。“由此可以推断,由于秦末农民起义,参与修建秦始皇陵的工人被转移到战场上,所以四号坑没有修建。
建筑工地有生命危险。
1978年,在秦始皇陵的考古勘探中,秦兵马俑考古队在秦始皇陵以西20米处发现了我国最珍贵的宝藏——青铜车马。
“钻探开始时发现,土壤里有五朵土,也就是说,有人动了土层。继续向下钻,铲发和金属撞击声,“砰”的一声,音质丰富。此外,在探针铲带出的土壤中,一个纯金的金泡,也就是笼头上的一个金成分,实际上被铲起来了。根据初步判断,地下可能有铜车马。”
1980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该地区进行了一次局部发掘。结果,一组两个大型彩绘青铜战车-高和安装-被发掘出来。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大、最华丽、最逼真、最完整的古代青铜车马。它被称为“青铜王冠”。
两辆铜车马的金银部件各重7公斤。为了清理和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考古学家程日夜守护着它,并长期不准回家。
那年年底,程太太来到工地,问程:“你几个月没回家了。你什么时候回去?”
袁钟为他感到难过,并为双方做了思想工作。他催促程完成他正在做的事情,早点回去陪他的妻子。谁想,没过多久,程回到家却发现妻子情绪低落,病倒了。她上吊身亡。
“这是一件令人悲伤的事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这也是我们的考古学家忽略了我们的家的现实。”袁的心情变得很沉重,眼里藏着泪水。
坐在隔壁房间的妻子刘玉听到了这个消息,利用这个间隙倒了茶来转移话题,安慰她的老伴说:“不要谈论帮助照顾家庭。当你没有退休之前,你甚至没有一个合适的早餐。我开完会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看秦俑。”
刘玉说,在假期里,母亲和女儿必须去建筑工地,这样家庭才能团聚。有一次,一个十几岁的女儿帮刘裕拉拿蜂窝煤。她生气地问:“为什么我父亲在其他家庭独自拉煤车,而我和母亲推煤车?”
袁钟说考古工作必须非常小心地进行。没有让家人担心的余地。当铜车马在室内打包运输时,他们在检查过程中三次进出,甚至没有发现一个银管状构件。
“银构件只有一个关节长度,但对考古学家来说,它比生命更重要,绝不能丢失。”袁强调说:“当时秦俑博物馆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就是晚上不打破窗户,考古队要对丢失的东西负责。窗户破了,保安对丢失的东西负责。”
幸运的是,最终在一个单独包装的小袋中发现了银成分。最初,由于时间仓促和工作人员的粗心大意,银部件被放在了错误的袋子里。
他不仅担心文物,袁还在施工现场遇到了几起险情。第一次是在挖掘唐墓的时候,一个工人清理了一个11米深的墓,墓顶有2米厚的淤泥层。一旦袁钟下去了,他就用树枝在土壤层上做标记,以确定土壤层是否移动不正确。
"一旦土层移动错误,很容易坍塌."袁说,当他看到线的明显移动时,“不要挖”的声音没有落下。老师陆子冲下去,2米厚的泥层直直地掉了下来。就在这时,袁钟拉着他向相反的方向靠在坑壁上。“幸好!如果淤泥层覆盖了人们,就没有办法拯救他们。”
还有一次,袁钟一和一名工人清理了4-5米深的兵马俑一号坑的底部,并用起锚机将泥土运上来,同时探索坑的西北角。突然,锚机的一条铁腿掉了下来,直接撞到了坑上。幸运的是,袁钟很敏感,当他发现变化时,他用右手迅速将工人推到坑壁上。他的手一缩回,就看到几公斤重的铁脚掉在地上,在它们之间的坑里挖了一个小坑。
小心翼翼的刘玉在旁边补充道:“幸运的是,有两次差点没打中。考古学和职业病。在挖掘2号坑的那些年里,坑内的湿度非常高。他身上发现湿疹和水泡,这使他非常痒。后来,我听别人说金霉素眼膏有用,而且治好了。”
十年一遇的“扬”铜钟
今年4月30日,2号坑第二次开挖开始,计划开挖面积200平方米。曾领导第一次发掘工作的袁现已退休。然而,那天,他还是去现场观看。
我仍然记得当兵马俑出现时,袁钟花了3个月的时间去见兵马俑。“我看过每一个泥人,也做过挖掘记录。我熟悉它的身高、身高、体重、衣服、发型、鞋子和一般性格,就像连长了解他的士兵一样。”他对秦俑很了解。
除了对陶俑本身的研究,他还对制作陶俑的工人进行了考证。据报道,迄今已发现87名陶工,其中一些是*法院的工匠,如公瑾和弓兵。还有一些,被冠以当地的名字,如咸阳的咸味午后;也只有一类名字。
“这些名字通常隐藏在腋窝和臀部等秘密的地方。起初我们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意思。后来我们在砖和瓦上发现了他们的名字,这证实了他们是陶器制造商。”袁说,如果算上一个师傅和十个徒弟,大约有1000人会参与陶俑的烧制过程,这在中国雕塑史上是独一无二的。
“秦俑包括将军和士兵;一些士兵穿着盔甲,其他人没有。骑兵和战车的布局也很精致...一直困扰我的是,谁在指导这些陶工完成这样一个庞大的项目?”袁推测总理可能负责整体设计。
1987年,秦始皇陵(包括兵马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议纪要中,“主席团认识到秦始皇陵是世界上最大的考古保护区之一”,并高度肯定了秦始皇陵和兵马俑的考古工作。
另一个让袁钟和他的家人享受考古最大乐趣的重要事件是秦乐府钟的发现。回到1976年春节,袁像往常一样呆在工地上。新年的第二天,他拿着一把小铲子去“巡逻山”(即进行实地考古调查)。
下午,我走到秦始皇陵西北角的一个悬崖边。"考古学家有一种职业病:看看你在哪里挖掘."袁嘲笑自己。
远在十米之外,却看到一片绿色的碎片像指甲一样在阳光下发出诱人的光泽。袁钟一快步上前,手里拿着一把小铲子,小心翼翼地挖出一个明亮的金色青铜钟。它大约有13厘米高。铃铛上有金银图案,铃铛顶部的新鼻子上刻着“乐府”这个词。这一发现驳斥了乐府起源于汉代的说法。
找到秦乐府钟后,村民们围着他庆祝。袁钟喝得太多,宿醉未醒。第二天,他因高烧昏迷不醒。陈的邻居拜访后发现,应该请村里的赤脚医生给他打针。“这样的宝藏会让你生病,而且你负担不起一场大病。”医生跟袁开玩笑说。
1986年,秦乐府钟在陕西省博物馆展出。谁会想到秦乐府的钟在展览中被盗了?
1996年,秦乐府的钟“重返江湖”。听说是香港一个私人收藏家收藏的,袁立即派去鉴定真伪。
“真遗憾!“乐府”这个词已经被锉掉了,钟身已经浸在酸性液体里了袁叹了口气,“我之前研究了将近十年,还有二十多条一般人不知道的细微痕迹。我得仔细看看,看看这是不是原来的钟。如果没有,就没有必要把它带回来。如果是,如果我们不收回,我们将失去一个国家的财富。”
盯着13厘米高的钟昀呈看了五个多小时,袁钟“非常吝啬”。其他人看着他们的手心冒汗,小心翼翼地摸着:“这个钟是你的‘儿子’吗?”伴随着缓慢的点头,雷鸣般的掌声在他周围响起。经过协商,收藏编钟的主人答应免费捐赠给陕西省文物局。
在回来的路上,同行业的领导同志们提着装满秦乐府钟的塑料袋,一刻也不敢离开他们的手,从Xi安下了飞机。也就是说,警车开路,把时钟送到保险箱。
袁说,没有“蹲在坑里”的感觉,退休后的日子会好过些。今天,他有规律地工作和睡觉:他六七点起床吃早餐,写书,绕着城墙散步,回家吃午饭和午休,下午和晚上继续写作。
"事实上,这只是一本书的素材."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阳台上堆着将近半高的材料。
“这些厚厚的信封里装满了手稿。年轻人让我检查、注释和评论他们的文章。他们不应该粗心大意地学习。”袁老一边说话,一边翻找着桌上的手稿,拿出厚厚的一叠。“这些是Pit 1的相关研究,写于20多年前,尚未发表。我写东西,喜欢保存一段时间。读几遍,修改一下,好的时候就会出版,坏的时候就会提高。”
在袁看来,研究兵马俑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然而,没有相关的技术条件和设备,秦始皇陵不适合挖掘。
“以前有人尝试过电磁波探测,但铜、金、木等各种器具的反馈波段范围无法明确界定。他们不敢挖或挖!”袁强调:“考古不是为了挖宝,我们不能成为历史的罪人!”
这篇文章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是傅欣欣和韩红。原名:“兵马俑之父”袁·:当地人曾把兵马俑砸成怪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