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科研后继有人,他捐出毕生积蓄8208万元
河南农业大学王泽林教授
近日,河南农业大学77岁的王泽林教授捐出8280万元毕生积蓄的消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北京青年报》记者从河南农业大学了解到,王泽林转学河南农业大学后,在不申请经费的情况下,获得了三项发明专利和12项新兽药证书,彻底解决了各种重大家禽疾病防疫问题。
不久前,王泽林提议将他一生科研剩余的8280万元全部捐给学校。
获得3项发明专利和12项新兽药证书
科研成果转化率为100%
河南农业大学的工作人员表示,40多年前,集约化畜牧业在中国兴起。然而,鸡新城疫等旧病频繁爆发,禽流感、法氏囊病等新病相继传入并迅速传播,造成大量家禽死亡,严重危及养禽业的发展。1984年初,王泽林转学到河南农业大学,创新性地开展了产学研合作创新,以与企业合作的形式实现了滚动发展。
在过去的35年里,王泽林在没有申请国家资助的情况下取得了许多科研和创新成果。先后获得3项发明专利和12项新兽药证书。他主持建立了重大禽病病毒种质资源库和集中灭活疫苗研发平台,打破了国外垄断,彻底攻克了新型高效新城疫、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各种重大禽病防疫难题。他被称为“中国小鸡的家庭保护伞”。
河南农业大学王泽林教授团队的研发项目“高效浓缩家禽疫苗的开发与应用”也获得了2012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对王泽林教授研究的项目进行了统计。在经济效益计算期内,累计为社会创造效益1888.29亿元,平均每年为社会增加经济效益157.36亿元。本研究成果每1元的研究费用,在经济效益计算期内,平均每年可增加社会纯收入115.81元,近三年可增加经济效益789.96亿元。
2014年初,当得知王泽林教授的团队将开发一种新疫苗时,四家公司立即投资1950万元为其提供资金。
据报道,王泽林的科研成果已在全国20多家著名生物制品厂大规模生产,转化率100%,平均每年经济效益100多亿元。王泽林及其创建的独立法人实体积累了近1亿元人民币的转移资金和合作资金。目前,由于在王泽林使用专利技术,两家上市公司需要连续12年向王泽林和河南农业大学支付8%的年度市场销售提成费。
购买先进设备设立创新基金
王泽林多次捐赠研究收入
据学校工作人员说,尽管科研收入很高,王泽林的个人生活还是很节俭的。目前,77岁的王泽林“可以不骑车走路,可以不坐公交车,可以不坐出租车坐公交车”
身价近1亿元的王泽林把所有的钱都花在了科研和公益事业上。在获得第一笔400万元时,王泽林用这笔钱为学校逐步建造了两栋实验楼,并在全省高校购买了最先进的高速离心机、超速离心机、低速大容量离心机、浓缩机、冷冻干燥机等先进设备。
2005年,王泽林收到了500万元转让的新药开发证书。根据协议,除了学校和大学的收入,他个人和家禽疾病的份额为345万元。收到资金后,他将其中的230万元捐给了禽病研究所进行实验室建设,之后又将剩余的资金全部捐出,其中100万元捐给了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禽病信用委员会,用于设立创新基金,鼓励青年科学家参与禽病防疫工作。
2015年,王泽林获得了两个新药证书和两个企业。根据协议,企业将在12年内每年向王泽林支付销售额的8%作为特许权使用费。根据近几年的收入估计,12年的保守收入是1000万元。然而,2019年3月,王泽林向该校提交了一份报告,将其所有部分捐赠给该研究所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基金。
不久前,王泽林再次创办了一所学校,并表示将把他一生科研所得的8280万元全部捐赠给这所学校,希望建立一个高水平的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在业内俗称P3实验室。
“我的成就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取得的。没有改革开放,没有学校和大学的支持,没有每个人的努力,这是不可能的。”王泽林说,“我老了,但是科学研究必须被其他人跟随。钱只有用在更需要的地方才会有价值。”
——原标题:77岁的教授捐赠8280万英镑终身储蓄:科学研究的继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