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官方科研仪器设备将开放共享
《京华时报》(记者潘善举)北京市科委主任闫昨天在介绍北京科技创新发展情况时指出,为了提高北京市大兴区科研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将引进专门的服务机构,使正式的科研仪器设备向公众开放。与此同时,科研成果向科研人员的转化率也从30%提高到70%以上,单位可以自主处置科技成果,无需上报审批。
颜表示,为了激发科研人员的活力,赋予他们更多的并购意识,截至2015年底,全市共有105家国有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激励试点项目获得批准,405名科研管理人员获得股权,激励总额约为2.25亿元。现在这些试点政策已经在全国推广。
目前,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可按70%以上的比例分配给科技成果完成者和对转化做出重要贡献者,剩余部分可留作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单位。可以看出,北京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已从30%提高到70%以上,单位可以自主处置科技成果,无需上报审批。
针对科研经费不受“一控一死”、“一放一乱”的情况,北京进一步完善了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的若干政策措施,包括简化财政预算编制。科研经费预算只要求编制一级费用科目,不再提供过于详细的计算依据。与此同时,预算评估程序被取消,项目启动和财务评估“合二为一”。给予承担单位和研究人员更大的科研自主权;建立统一的科研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加强科研项目信息披露、信用管理、资金审计、绩效评估和检查指导等。
关于如何唤醒“沉睡”的科技资源,提高*单位购买、运营和维护的科研设备的利用率,市科委会同中科院、清华、北大等单位,共同建立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促进科研设备向公众开放和共享。通过授权经营权,促进科技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引进专业服务机构,将科技资源经营权开放给专业服务机构,促进科技资源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解决高校科技资源开放的产权问题。
同时,利益分配机制的建立,解决了开放式科技资源的市场化运作和服务问题。在资源提供者、服务人员和专业服务机构之间建立了利益分配机制,以促进各方共赢。
此外,我们改革了*投资方式,探索形成了以财政资金和市场化运作为基础的运行机制。绩效评估机制的引入,以单位开放的仪器设备资源数量、服务企业数量、服务合同收入等方面作为绩效评估的依据,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给予“后补贴”支持,从而实现以“效果”为导向的*投资改革。
阅读更多
北京总共有2.25亿元的资金来鼓励科研人员。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