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开采光明的挑山工”​陈绍杰:让废旧采矿区重现生机是对自己最好的褒奖

科普小知识2021-08-17 10:36:52
...

“开采光明的挑山工”​陈绍杰:让废旧采矿区重现生机是对自己最好的褒奖

陈少杰做机械实验

附近是一片建筑林立的森林,社区整洁有序,居民享受其中;远处,有高耸的青山和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这是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四月的春景。

早年吃采煤的“资源饭”给章丘留下了大量受损的山体和废弃的矿山。是陈少杰带领研究小组使被摧毁的矿区起死回生。

20多年来,陈少杰一直在处理地雷问题。获得中国青年科学技术奖、国家煤炭青年科学技术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的山东科技大学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院院长笑着说,他是“一个开掘光明的山搬运工”。

"采矿领域是理论研究的战场."

1998年,陈少杰申请了山东科技大学采矿工程专业。“当时,我周围的人似乎不太重视这个专业,社会上很多人认为煤矿开采破坏了环境。”

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宋振骐帮助陈少杰走出了采煤的迷雾。在的印象中,宋院士特别喜欢和学生交流。讲课时,他面前有一张小桌子。谈到兴奋时,他经常“猛烈抨击方遒”。小桌子逐渐被推到平台的边缘。“我们很容易被宋院士的情绪感染。他说煤在武进流动,我们在开矿。我一直牢记这一点。”

直到现在,陈少杰一直保持着每年入井不少于30次的习惯。

“我们的少校必须在前线作战。采矿领域是理论研究的战场。”陈少杰认为科学研究源于第一线和第一线的测试结果。正是这种信念促使陈少杰和他的团队成员多次放弃假期,在煤海中“浸泡”,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富有成效的科学研究成果。

在山东能源集团代庄煤矿,为了监测条带煤柱的长期性能,陈少杰曾连续一个月每天中午11点下井安装监测仪器,凌晨3点下井,天亮后与井下技术人员讨论方案。为了保证煤柱数据的连续监测,被矸石破坏的监测电缆往往接入墙后20米以上的采空区。

现场监测是非常物理的,陈少杰和他的团队成员携带近50公斤的设备下井。监视现场是勇敢的。有一次,他们发现地下煤柱附近的数据传输线路被破坏了。该地点位于采空区墙后20多米处。几百米厚的屋顶随时都可能坍塌。然而,如果该行被放弃,先前的测试数据将完全无效。陈少杰毫不犹豫地钻了进去。

论文写在采矿的第一线,科研成果植根于采矿的主战场。据统计,陈少杰在矿业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主持了14个*和省级科研项目,发表了67篇高水平学术论文,发表了4部作品,申请了30多项专利。许多科研成果已应用于国内外重大工程项目。“深井开采突水动态灾害预测与防治关键技术”参与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开采光明的挑山工”​陈绍杰:让废旧采矿区重现生机是对自己最好的褒奖

废弃矿区新城崛起

每当我看到堆积如山的煤矿和破败的山丘,陈少杰心里就有一个绿色的梦。

针对我国郊区采煤塌陷区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陈少杰团队对部分老矿区的地下岩层进行了检查、监测、修复和加固。经过十几年的艰苦研究,他们建立了采煤塌陷区建设和利用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找到了维持矿区稳定的最佳方案,让低附加值的老矿区“变废为宝”,让高楼林立的新城市一个个拔地而起。目前,该成果已在山东、山西、河南等地推广应用,将2000多亩采煤塌陷地改造为建设用地,建立了一批采煤塌陷地建设和利用示范基地,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和示范效益。

煤矿采空区的安全不容低估。“早年,煤矿采空区居民没有意识到塌陷的安全隐患,牛羊经常掉进塌陷区。”陈少杰说,在宁阳县华丰煤矿,采空区造成地面大面积裂缝,村民甚至在裂缝中修建厕所。不仅如此,在采空区还有一个交通枢纽——鹿力大桥,附近经常发生坍塌事故。2010年,陈少杰的团队来到这里,用沉降和塌陷综合防治技术对采空区进行科学修复和充填。十年来,这里从未发生过沉降事故。

在煤炭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陈少杰团队始终将矿山绿色生态建设与科技创新紧密结合,与部分科研院所和煤矿企业深入合作,共同开展科学研究。

近年来,陈少杰团队与兖矿集团合作,将特殊开采与矿山压力相结合,致力于建设生态矿山,即从源头防治、过程控制、采后处理和利用等方面保护矿区青山绿水。从源头上,让采矿方法更加精细和科学。在采矿过程中,采矿过程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减少到最低程度。开采后,为采煤塌陷区的生态重建和开发利用提供了关键的理论技术体系和建设标准。边采边修模式已逐步应用于华丰煤矿、代庄煤矿等几十个煤矿,取得了双赢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现在,在陈少杰看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矿区增添一抹绿色是对他最好的赞美!

——原题:从零散到高楼,何复兴废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