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最令人失望:教学目标与实际相去甚远
你认为英语课有用吗?见图表
(调查支持:新浪教育频道。截至2月28日18: 00,参与者人数:4408。)
最近,改革后首次举行的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2013年12月)的结果吸引了许多考生的投诉。大学英语教育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改革开放以来,大学英语作为高校中受众最广的基础课程之一得到了改革和发展。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行的许多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不太满意。许多学生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没有提高他们的英语水平。与此同时,关于大学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定位也存在一些争议和探索。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如何使用大学英语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话题。
大学生最失望的课程之一
“我不太喜欢大学英语。我觉得内容很无聊。很难吸引刚刚离开高中英语的学生。学完之后,我觉得没有任何实际用途。”
大学两年后,杜峰意识到“高三是他学习英语的最佳时期”。
杜峰是北京一所大学法律专业的大三学生。那年他英语考试得了139分。在大一英语分级考试中,他也取得了好成绩,被分配到了快班。“我们的大学英语是必修课,共有16个学分和4个学期。所有的学生都按系分成快、中、慢三个班,我们学院每个班大约有40人。”杜峰说,他们学校的大学英语课主要分为阅读、写作、听说和翻译。他们由两位老师教。听说课都是在多媒体教室里进行的。
“说实话,我不太喜欢大学英语课。我觉得内容很无聊。例如,阅读课主要是阅读课文、解释单词和说语法。很难吸引刚刚高中毕业的学生。学习之后,我觉得没有任何实际用途。这些内容与大学英语四级、六级或专业没有密切关系杜峰坦言,据他观察,很多学生不认真听讲,有的逃课,老师有时视而不见。
“所以,尽管我已经上了两年的大学英语课,而且他们都是高三学生,但我的英语水平并没有实质性的提高,甚至有所下降。许多词汇和语法已经很长时间没有使用了,有些是不熟悉的。”杜峰记得第一学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时,他的分数比及格分数(425分)高出近200分。然而,当他在第二学期参加大学英语六级考试时,他的分数刚刚超过标准50分。下学期他又参加了考试,结果他的分数下降了10分。“我想我不应该是这样的。现在很多人不会说高三学生参加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的通过率比大学高吧?”
记者还在随机采访中发现,许多人认为大学英语课程没有效果,他们的英语水平在大学期间没有显著提高。《新京报》和新浪教育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也显示,52.5%的参与者认为“大学英语课没用”。
“的确,我们的大学生普遍对大学英语教学不满意。大学英语已经成为大学生最失望的课程之一。许多人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后对英语不感兴趣2008年,上海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席、复旦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蔡继刚对中国5个省市的6所大学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在校学习至少两个学期的学生。结果显示,64.5%的学生认为自己进入大学后英语水平没有提高甚至下降(37.7%下降),54.5%的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不满意或不满意。
教学目标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
调查结果显示,“过时的教材与现实脱节”、“应试色彩重、能力培养少”、“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是大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
是什么让学生对大学英语不满意?有人在全国10多所大学的大学生中开展了一项主题为“对大学英语现状的满意度”的调查。结果表明,“过时的教材与现实脱节”、“应试色彩重,能力培养少”和“教学模式过于传统”是大学生普遍反映的问题。
"我认为学习大学英语的目的不是很强烈。"陈骁是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的一名大四学生,他解释说,大学英语课堂并不把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作为主要教学内容,它们也不像专业英语那样与专业紧密相关。学习不可避免地会让学生“更加困惑”,没有太多的学习动机。
事实上,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要求》提出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目标包括培养综合英语应用能力、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和提高文化素质三个方面,其中“培养学生综合英语应用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
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09-2010年对全国530所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进行的调查也显示,在教学目标方面,绝大多数高校将“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和“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作为重要或更重要的教学目标。
虽然大学英语课堂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这一目标的实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应试化、传统化和脱离实际的教学模式也给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造成了障碍。
南京某大学的大学英语教师陈思教授大学英语近十年,他说大学英语课程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同时,她担心学生学习英语的态度和热情。
“在高中,高考指挥棒就在那里,老师监督着它。学生们对学习英语充满热情。然而,在大学里,更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许多学生还认为学好专业课是最重要的,英语可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陈思说。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十年
大学英语十年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建立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事实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从2003年开始实施,至今已有十年。大学英语十年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重视听说能力的培养,建立基于计算机和课堂的教学模式,提倡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回顾过去,改革的思路和方向是正确的,所采取的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席、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王守仁说,目前许多学校正在探索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的建设。
王守仁表示,复旦大学已经建立了“多元化、多层次的外语课程体系”。南京林业大学将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分为三个部分,以满足学生在考试、求职和职业发展过程中对英语的个性化需求。
据了解,去年3月,上海市教委还发布了《上海市大学英语教学参考框架(试行)》,从2013年秋季开始开展以学术英语为导向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根据试点方案,上海高校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由三类课程组成:过渡课程(基础英语)、核心课程(普通学术英语)和选修课程(专业学术英语,如金融、法律、工程、医学等)。)。这个计划一发布,就引起了大学英语社区的广泛关注。
目前,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经开始制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王守仁认为,《大学英语教学指南》一方面明确大学英语教学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探索建立大学英语教学分类体系,鼓励不同层次、类型和地区的高校根据教学指南和学校办学定位、生源特点、人才培养规格等自主制定个性化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
“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准确定位,以服务于学校的目标、部门和学院的专业需求以及学生的个人需求。”-王守仁
解放后
国内高等院校的外语教学主要是俄语教学,因此高等院校的公共外语课程统称为“高等俄语课程”,公共英语很少开设。
1956年后
大学逐渐开设公共英语课程。进入20世纪60年代,选修公共英语的学生人数大幅增加。
1962
上海交通大学外语教研室为工业学校的五年制本科生制定了英语教学大纲(试行稿)。《英语教学大纲》已由高等工业学校外语课程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和修订,并由教育部正式颁布实施。教学目的是“为学生将来阅读专业英语书刊打下坚实的语言基础”。
1966-1977年
高校外语教学处于停滞状态。
1979
受教育部委托,包括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在内的几所高校联合起草了英语教学大纲(草案),将教学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和“专业阅读教学阶段”。
1982
当时,国家教委召开会议,决定修订英语教学大纲,并正式成立了教学大纲修订小组。教学大纲将大学英语基础教学分为六个层次,一至四门必修课和五至六门选修课。四、六级考试结束时,按照本大纲的要求进行全国统一考试
1985
国家教育委员会将新的公共外语教材编委会更名为大学外语教学编委会,“大学英语”一词正式取代了“公共英语”。
1987年
举行了第一次全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
1999
教学大纲修订小组修订了教学大纲,并批准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征求意见稿)。《大纲》提出了艺术、科学和工程的大纲,统一考试和统一教学安排。进一步强调基础语言教学,强调阅读能力的培养,弱化语言交际能力。
2002
教育部决定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并于2004年正式批准了《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要求(试行稿)》。首次以提纲的形式突出听说能力的培养,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要求高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用计算机和课堂相结合的英语教学模式,改进以教师为主导的单一教学模式。
2007年
教育部修订大学英语课程和教学要求。同年颁布的《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育改革工程实施意见》要求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有效提高大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和直接用英语进行科研的能力”。
2014年
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已经开始制定《大学英语教学指南》。
12下一页
下一篇:物理与实际生活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