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教育教学

首届中英智能机器人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

科普小知识2021-10-14 03:19:02
...

2017年7月4日,首届中英智能机器人论坛在上海举行。中英两国智能机器人和类脑人工智能领域的科学家、工程师和行业代表齐聚复旦大学,共同展望智能机器人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探讨感知记忆、控制决策、脑机集成等前沿和关键技术的发展趋势。

复旦大学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晶和上海市科委总工程师傅国庆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爱丁堡机器人研究中心创始主任、皇家工程学院成员大卫·莱恩,爱丁堡机器人研究中心主任、爱丁堡皇家学会成员塞图·维贾古玛,以及伦敦帝国学院教授安德鲁·戴维森。阿尔斯特大学智能系统研究中心教授、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数学学院教授、甘中学、宁波智能制造工业研究所所长桑娅·科尔曼、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教授丁锡伦、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刘连青、北京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教授王棋宁等中英专家在论坛上发表了精彩演讲。

作为一个主要的制造国,中国自2013年以来已经连续三年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器人市场。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工业生产、医疗康复、救灾救援、公共安全、教育娱乐、科学研究等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将呈现大幅增长。机器人技术是实现“2025中国制造”的核心技术。机器人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把握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整合资源,制定对策,抓住机遇,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促进中国机器人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然而,英国在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起步较早,在自主驾驶、服务机器人等研究领域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根据英国创新组织“创新英国”发布的最新报告,英国将在未来十年设立一项国家战略投资,以支持机器人行业的发展。

封建锋表示,类脑智能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的深度融合引发了新一轮技术革命,智能已经成为下一代机器人的核心特征。中国*积极推动机器人技术革命,英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信息集成、技术融合和跨越式发展的过程中,技术研发和应用的跨学科、跨领域交流日益增多,国际前沿合作和创新日益迫切,产业链、大学链和研究创新链的衔接意义凸显。

本次论坛聚焦智能机器人技术这一重要前沿领域,对智能机器人的发明创新、研究进展、生物医学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入讨论。展望了未来人机共生发展的广阔前景,探讨了中英两国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前沿合作机会。

同时,中英专家学者还通过论坛讨论、圆桌会议等多种形式进行深入交流,达成“中英智能机器人论坛上海共识”。

同日,HKUST智力有限公司向上海复旦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人民币300万元,用于设立“智能机器人中英交流(HKUST智力)教育基金”项目。在三年内,它将定向支持复旦大学脑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实施智能机器人学生交流和培训项目,每年资助10。

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表示,此次论坛将搭建中英科学家与智能机器人产业合作、交流、共赢共享的平台,促进机器人领域的国际合作和人才培养,促进创新和创造,为机器人制造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

该论坛由复旦大学主办,复旦大学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所和复旦大学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所(待定)联合主办。这两个新成立的研究机构正是复旦大学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置于整个链条前列的重要举措。

据报道,2015年3月,由国际著名计算生物学家封建锋教授领导的类大脑智能研究所成立。依托复旦大学在计算、生物、信息等学科的跨学科交叉研究优势,该研究所将计算神经科学作为桥梁。目前,在类脑人工智能算法、脑部疾病智能诊断与治疗、类脑智能芯片等领域,已经产生了一些世界领先的重大原创成果。今年2月,复旦大学与国内30所重点大学共同达成“复旦新工程共识”。共识提出综合性大学应在促进新技术和新产业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正在筹建中的复旦大学工程应用技术学院是复旦大学新工程模式的重要实践。该研究所旨在满足国家的主要需求,并建立了一个系统和综合的工程技术应用平台,如智能机器人研究所。该论坛还得到了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等科研机构的支持,以及HKUST智能、宋新机器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集团等行业的关注和60多个人工智能、机器人行业及投资机构的积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