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尽半生成就中医必修书——《本草纲目》
中医在治疗疾病时注重药物的使用和配伍。只有正确使用药材,配伍得当,方剂才能充分发挥其药性,从而达到治病救人的效果。可以说,中医不仅是中医的基础,也是中医的灵魂。否则,不仅不能治愈疾病,反而会成为毒害病人的毒药。因此,在中医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中,历代医家都提出了“十八反十九畏”的理论,告诫后世医家要慎用这些药物。
然而,这些显然是不够的。由于中国传统医学的悠久传统,一些医学经典被后人长期复制。药材的形态、性能和生长逐渐脱离现实,漏洞百出。然而,后世的医生不愿意进行深入的研究。从长远来看,传统中医逐渐衰落,尤其是民间传统中医,最终与巫师互动,受到当时学者的批评。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明朝,当时出现了一本名为《本草纲目》的书。
古代版《本草纲目》(网络图)
修订《本草纲目》纠正受众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碧,湖北蕲春县周琦镇东昌街瓦查坝人,湖山人。他出生在一个医生家庭,年轻时深受他们的影响。他对医学非常感兴趣。然而,他的父亲认为当今世界的医生地位低下,他希望李时珍成为他事业中的一颗闪亮的明星。没办法,三纲五常不得违抗,李时珍只得苦读四书五经,十四岁竟得了状元。在那之后,我不知道这是天意还是人为的,但李时珍在第三次尝试中失败了,所以他借此机会放弃儒家思想,成为一名医生。
不想李时珍在医学上有天赋,年轻时他就超越了父亲,成了周琦著名的医生。许多人在参观医院后会前来寻求医疗建议和药物。然而,随着医术的提高和医学研究的深入,李时珍逐渐认识到,古代医学典籍中不仅有宝贵的知识和经验,也有许多错误。
例如,南北朝的陶弘景说它像麻黄,是一种绿色的草,但有白色的花,宋代的马谡认为它是错误的,认为它像大绿。还有一条狗的脊柱。有些人说它看起来像山药,而其他人说它看起来像龙。另一个例子是狼毒大戟和钩吻,两者都是有毒的药物。即使它们出现在正确的处方中,使用时也要格外小心。然而,古代的草书把抗银莲花和狼毒大戟、黄精和钩吻描述为同一种药物。也正是因为这些错误和疏漏,李时珍偶尔会听到庸医治病救人的说法。
远志,淡蓝紫色花(网络图)
李时珍认为,古代的草书药会被混淆,后世的医家照本宣科,不会考究,难怪中医会落得这样的下场。如果不尽快修订,而当今世界的医生继续以此为基础,不仅医学的未来令人担忧,而且人们的健康和生命也无法得到有效保护。因此,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34岁的李时珍开始正式重建本草。
这一年,李时珍被武昌楚王朱颖廉聘为宫中“神官”,因为他治好了汪顺之子朱侯坤的病。几年后,与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医生填补皇家医院空缺的圣旨相一致,41岁的李时珍被楚王推荐为皇家医院的法官。一年后,李时珍辞职回到了家乡。他创建了东壁堂,并开始修改草书。
王符和太医院的工作经历使李时珍不仅阅读了大量皇室和皇室收藏的珍贵医书,还看到了许多前所未见的珍贵药材,极大地补充了他所写草书的内容。为了使他的草书有别于其他医书的实用价值,自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开始,李时珍就不时对药材的来源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在此期间,李时珍还研究并收集了一些未命名的民间药物。
这样,直到万历六年(1578年)草书才完成。据说这本书完成时没有名字。当李时珍挠头的时候,他瞥见桌上放着一本《本草纲目》。他立即受到启发,决定以《本草纲目》的形式编纂这本书。他在书的封面上写了四个字“本草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