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调查:我国高校筹投资何以动力不足

科普小知识2021-10-31 12:26:19
...

调查:我国高校筹投资何以动力不足

焦海华

到目前为止,我国高校接受社会捐赠的比例还不到教育经费的3%,社会捐赠的整体规模还不到美国的1%。

本报记者通讯员余

不久前,国内一家著名的房地产企业向哈佛大学捐赠了9300万元人民币。对大学的捐赠曾经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为什么房地产开发商把钱捐给了哈佛大学而不是国内的大学?

现实情况是,中国没有足够重视通过捐赠等社会支持来发展高等教育,因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基本上依赖于财政支持。现在,随着现代大学制度在各地的逐步探索和深化,各种与大学投融资有关的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我国大学投融资亟待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如何实现高校经费和投资的多元化?

日前,在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院和首都高等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全国大学发展与投资学术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高校和行政部门的专家和负责人就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筹资能力影响大学的可持续发展

筹集资金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有什么意义?

浙江工业大学高等教育学院副教授陈武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财政收入结构,得出中国高等教育依赖资源的结论。“这主要取决于*财政拨款和学生缴纳的学费,从其他渠道获得的资源非常少。”陈武说,“但从目前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情况来看,在现代大学制度下,大学资源依赖的模式是:大学组织依赖多个资源提供者,每个资源提供者提供的资源量相当均衡

“以美国公立大学和*立大学为例,美国公立大学的资金来源结构相对均衡,即从各种渠道获得的资金数额相差不大,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办学资金是从*以外获得的。财政*改革是*立大学公司化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具体体现是国立大学的办学经费每年减少1%,其根本目标是使大学更加自治。”陈武说:“从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角度来看,改革我国目前的资源依赖模式,拓宽办学渠道,可以激发办学热情,培养自我意识,增强自我能力,同时增强办学实力,降低办学风险。”

教育部综合改革司副司长赵英生在分析我国高校经费现状后表示,近期国家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是好事,但也挤压了社会投资的发展,削弱了高校向*以外寻求资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种趋势不利于大学的长远发展。多元化、可持续的社会筹资是高校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筹集资金和投资的能力将影响高校未来发展的活力和耐力。”赵英生说道。

“在一定程度上,一所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取决于其融资和投资的发展。”北师大教育系书记李家永说。

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学院教授洪认为,高校的资金和投资不仅可以补充高校的预算,还可以调动高校扩大资金渠道、改善高校管理和服务的意愿。

中国大学接受的社会捐赠总额有限。

事实上,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特别是大学合并收费政策实施后,中国大学逐渐意识到多元化融资的必要性,开始通过不同的方式寻求社会支持。

1992年,中国第一个大学基金会——浙江庶人大学和王宽城教育基金会成立。1994年,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随后,大学基金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颁布实施后,国内高校纷纷成立基金会。许多高校都增设了专门机构,负责接收、管理和使用社会捐赠资金。截至2014年1月,国内高校共注册教育基金会377个,其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的基金总额均超过10亿元,超过1亿元的有17个。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对外培训部主任范平军在讨论中也提到,如今,在参与面向全国大学校长的海外培训课程设计时,往往会涉及到大学资助和培训课程投资的问题。

看起来势头不错。现实是什么?

“总的来说,社会捐赠的数量有限,捐赠的社会氛围也不够浓厚。”扬州大学基金会秘书长尤·于君说:“英国的普通大学也获得总经费收入的7%,而日本的公立大学获得15%的经费。教育经费在美国大学经费来源中的比例甚至更高。到目前为止,我国大学的社会捐赠比例还不到3%,社会捐赠的总体规模还不到美国的1%。”

为什么整体融资情况不客观?洪说:“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和政策的限制,因为公立大学的主要经费来自*,所以经费很难放在重点板块上;第二,他们想筹集资金,但没有成功,因为经济发展没有达到那个水平。第三,大学没有动力,因为筹资通常被视为校友会的工作。

同时,一些捐赠事件也不时引发社会纠纷。例如,2005年,中国东部的一所大学将捐赠人捐赠给哲学系的助学金转给了法学院,由此引发了“学科歧视”之争。2011年,华中地区一所大学的教育基金会要求考生缴纳1万元教育基金,否则不予录取,总利润达300万元,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2011年,中国北方的一所大学基金会将其校园设施命名为捐赠公司,引发了社会批评。中国企业家向国外一流大学捐赠巨额资金的消息已被反复报道,这甚至刺激了公众的神经。

“许多事件暴露了我国许多大学基金会缺乏专业和科学的运作和管理,负面影响阻止了一些潜在捐助者。也有一些捐助者说,国内大学捐赠后资金的使用不透明,他们不知道资金的使用和利用率,因此不难理解他们转到国外大学的原因。”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方芳说。

此外,中国大学基金会目前的定位是由民政局注册的独立法人的非营利社会组织。规范管理的主要依据是《*公益捐赠法》,它体现了明显的法律和行政特征。

中国的高等教育基金“生钱”的能力很弱

首都师范大学的李孔珍教授在研讨会上指出:“大学的融资和投资是相互关联的任务。投资是为了更好的融资。筹集的资金应该再次用于“创收”尤·于君还指出,大学基金会的职能不能仅限于筹资,更重要的职能是通过投资维持和增加资金的价值。

那么,我们的大学基金会在为大学“创收”方面发挥了作用吗?

“基金运作范围小,水平低。大多数大学基金会几乎没有投资。大量募集资金存在银行,无法发挥资金的杠杆作用,这不仅削弱了募集资金的影响力,也使得捐助方不再愿意再次认捐。”洪文成说:尤于君还认为,中国的大学教育基础缺乏规范运作,增值能力弱,投资收益更少。

原因何在?

“一方面,专业人才和运营团队的缺乏、有限的资产规模和无法控制的投资风险客观上阻碍了高校基金会在筹资和投资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机构层面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难以为大学基金会的筹资和投资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这使得基金投资成为我国高校基金运作中最薄弱的环节北京语言大学的余兰老师说。

在美国,大学每年定期发布可靠而详细的学校资产投资报告。中间机构还公布年度统计调查数据。从1980年到2010年,美国大学的年均投资回报率为8.2%。资产规模越大,投资回报越高。

“复杂的投资策略、专业的投资能力和资产组合管理的规模效应都为美国大学捐赠的资产带来了良好的回报。例如,哈佛每年在资产管理上花费1亿美元,拥有一支由投资经理、专业投资管理人员和严格的风险控制系统组成的*团队。”余岚清说道。

余岚清说,目前的大学基金会法律制度不仅缺乏上位法,还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则。高校是否有权投资基金,投资范围是否明确,哪些基金可以投资,如何分配投资收益,如何控制投资风险,仍需深入研究和探讨。

“有规律可循,大学基础事业会顺利发展。否则,基金投资就是空谈。你于君说的。

发挥我国高校特色实现特色融资和投资

在研讨会上,一些专家学者提出,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大学的经验和理念来发展我国大学的融资和投资。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马指出,高校在接受和吸收社会捐赠时,首先要学习外国大学的“包容性”理念。他们应该一视同仁地对待富人和穷人。他们的态度不应该不同,他们不应该有“穷到不爱富人”的想法。

“除了建立专门的大学基金会和校友会之外,一些外国大学的各个部门还设立了校友和发展部门,以共同实现雄心勃勃的筹资目标。他们通过校友聚会、社区互动、学生指导和学校政策谈判等各种活动和方式,将校友和社区融入大学的发展。他们根据不同个人和机构的动机以及大学的发展需要提供一系列捐赠项目。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培养尽可能多的捐赠者。”余岚清说道。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教师佟静(音译)表示,杜克大学已经“尽一切可能”设立了捐赠项目,包括针对家长的家长筹款项目、针对不同毕业年份的校友发展委员会,以及针对应届毕业生的“高级礼物”捐赠项目。他甚至鼓励没有能力捐钱的校友做出有效贡献。哈佛大学的捐赠包括现金、证券、房地产、有形资产、无形资产、人寿保险、廉价转让和其他形式。

“在此基础上,这些集资院校更加注重为学生服务的工作,始终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并经常对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及时的资助。显然,当学生们的感情建立起来后,校友们的捐赠将会很热情。”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教授姚云说。

与此同时,擅长筹集资金的外国大学也非常重视回报捐赠者。

“例如,在哈佛大学,如果一个捐赠人设立了5万美元的捐赠年金,他可以获得5%的股息,并且该捐赠人将确保每年从哈佛大学获得2500美元。普林斯顿大学发起了一项慈善养老金计划。通过慈善养老基金的捐赠,捐赠者可以享有安全稳定的养老权利。”童晶表示,这些筹款院校经常会给予捐款人的子女优惠政策。通过这些服务,他们可以与捐赠者建立并保持良好的社会关系,赢得社会信任。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捐赠资金的使用损害了大学的合法利益怎么办?如果它与大学师生的精神、使命、文化、目标和兴趣相冲突呢?

据报道,美国和英国的大学非常重视这种情况,通常会达成书面协议,限制捐赠物品的使用。

美国大学在大学制定的“道德标准”的指导下对待捐赠管理。大学的管理是透明的,这样捐赠者就可以了解大学的具体使命以及如何使用捐赠者的资源。捐赠者还必须知道大学是否有能力有效利用捐赠的资源来实现既定目标。与此同时,捐赠者被赋予了监督权。捐赠资金的来源、目的和目的是众所周知的。他们受到社会监督以及捐赠者及其后代的监督。

“之前有人提到,中国在捐赠事件中引发了一些争议。正是这种类型的问题,我们可以在标准化方面做更多的努力。此外,尽可能提高透明度是减少矛盾的重要法宝。”马万华说:

马举例说,北京大学已收到西康实业投资有限公司捐赠的2亿元,其中5000万元用于支持景观建筑的建设,1.5亿元用于建筑与景观设计研究院的教学、科研、人才引进和国际合作。资金的使用非常透明。

童晶认为,未来需要学习和借鉴的是,大学基金会应该建立专业的管理和运营团队。“例如,耶鲁大学基金会的基金经理为耶鲁大学赢得了美国大学最高投资回报的桂冠。他们不仅是金融专家,也是基于大学的利益。”童静说。

“应该注意的是,首先,一些国外的筹资项目不适合中国的某所大学。我们必须从自己的特长和特点出发,吸引特殊捐赠。例如,当地大学必须从服务当地开始。”马万华说,“第二,*可以通过立法来鼓励集资和规范价值观。第三,在运行过程中,应避免将私立大学作为参照物,也不应忘记公立大学的公益性和公益性。第四,要考虑国内大学整体管理结构的改革,包括大学文化的重建和管理机制的重建。”

尤·于君建议发展一种捐赠文化,从各个方面筹集资金。完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高校社会捐赠行为,建立专门的资金管理机构,规范资金管理和投资行为;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监管,促进高校社会捐赠健康发展。

观点

大学仅仅依靠*资助是不够的。

■刘保存

美国著名教育金融专家布鲁斯·约翰斯顿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了大学可持续发展和资金来源多元化的理论。美国经济学家保罗·A·萨缪尔森的准公共产品理论也揭示了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仅仅依靠*资助是不够的。努力扩大资金来源是大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趋势。这一观点在西方世界,尤其是在美国,已经得到广泛认可。然而,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不同,我国高等教育财政的多元化近年来并没有得到很大发展,甚至经历了一些挫折。由于大学财政主要依赖*资金,大学的财政结构趋于单一,对*的财政依赖增加。结果是,与其费力地去市场寻找资金,还不如“跑来跑去”,因为这不仅效率高,而且合法、规范,不会出错。从长远来看,大学领导自己寻找社会资源的动力越来越小,从市场上寻找资金的能力也越来越弱。中国的现状和发达国家的金融发展趋势正朝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发展。

虽然大学的财务结构没有标准模型,但没有人反对多元结构的合理性。对大多数国家来说,大学资金来自五个主要来源:*拨款、研究合同、学生学费、社会捐赠和基金投资。其中,*补助、科研合同和学生学费是最基本的,两个最不同的要素是社会集资和基金投资。*的比例很大,而其他因素的比例将很小。发达国家管理大学的经验表明,*投资对大学的财务贡献很大,但更关键的因素是资金筹集和资金投资。如果学校做好资金筹集和资金投入,学校的财务状况将会很好,在学校事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会更加活跃。就筹资而言,它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学校的声誉、校友的慷慨以及大学本身的动机和能力。大学的声誉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校友的慷慨取决于学校的教育和服务以及对校友的喜爱程度。大学本身的动力和能力是实现前两个因素的关键。基金投资与筹资直接相关,因为基金投资将进一步拉大大学之间的筹资距离。该基金的投资效益很大,不仅增加了为弥补学校资金短缺而筹集的资金,还吸引了更多的潜在捐助者。因此,许多资金超过100亿美元的大学,无论是资金筹集还是资金投入的经验,对我们的大学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筹资与投资研究主要要解决五个问题:一是高校筹资与投资的法律和政策问题;第二是对大学融资和投资的监管。在西方,监管也是所谓的“伦理问题”。第三,高校投融资的审计与风险规避;第四,筹资和投资效益与大学发展的关系;第五部分是发达国家大学融资与投资的比较研究。一旦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就可以解决大学融资和投资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只有当大学领导愿意做,有勇气去做,有能力去做,他们才能得到更多的肯定。让大学校长在大学融资和投资方面带着镣铐跳舞,不仅不利于大学经费扩张的发展,也不利于我国大学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财政收入增速将逐步放缓。如果放缓的趋势要持续一段时间,那么对大学来说,提高筹资和投资能力就更为重要。

任何重要的研究都离不开多学科的合作。大学融资与投资研究不仅需要高等教育学者和比较教育学者的参与,还需要法学、统计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学者的参与。没有多学科的协调与合作,大学融资与投资的研究就不会深入。

(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国际比较教育学院院长)

链接

中国大学财政收入结构的变化

从1996年到2010年的15年间,中国高等教育的财政收入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最大的变化是国家财政教育经费的比例从1996年的80.34%下降到2010年的48.8%,下降了近一半。学费和杂费收入弥补了这一下降,从1996年的13.65%增加到2010年的33.2%,增长了近三倍。然而,其他部分获得的增长空间非常有限,甚至徘徊在非常低的水平。例如,社会捐赠和筹资的比例很低,并且呈现不规则发展。2006年,“学校教学、科研和其他附属机构收入”的比例为12.6%,但2010年仅为10.3%,没有增加,而是减少了。

国内大学接受校友捐赠的情况

自1990年以来,中国大学共收到校友捐赠91.59亿元。2013年,新校友捐赠近13.66亿元,其中36项捐赠超过1000万元,2项捐赠超过1亿元。截至2014年1月,从学校收到的校友捐赠总额来看,全国已有16所高校加入了中国高校校友捐赠的“1亿元俱乐部”,其中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各有2所超过10亿元,6所超过5亿元。有11笔超过2亿元的捐款。捐款总额超过5000万元的高校有28所,捐款总额超过1000万元的有81所,捐款总额超过500万元的有101所。(原题:为什么我国高校筹资和投资的动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