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首届科学奖金一等奖是如何评选出来的
■王
1956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新中国第一个科学奖的评审,共颁发了34个奖项。其中,有3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和26个三等奖。值得一提的是,获得一等奖的华、吴文俊、钱学森均由中国科学院物理与数学化学系(以下简称“数理化学系”)评选,并经中国科学院科学奖励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院评审委员会确认。
在这次科学奖评审之前,国务院于1955年8月批准并颁布了由中国科学院内外专家起草和制定的《中国科学院科学奖暂行条例》。《条例》规定了奖励的范围和标准、推荐方法、评选机构和评审方法等重要内容。该奖项的名称是“中国科学院科学奖”,实际上是针对全国科技界。因此,它后来被公认为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奖。
这次审查是由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并基于同行审查的结果。首先,“中国科学院各部门”负责接收和审查各机关和学校推荐的科研报告或科学著作,根据其学术或国民经济意义和工作创造性进行评选、评分和总结...然后部门委员会通过无记名投票决定。在评选过程中,可邀请相关专家组织专门小组对评选结果进行评审。然后由中国科学院专门成立的科学奖委员会“对各部门选定和批准的科研工作报告或科学作品进行统一评审”,最后“将奖项提交中国科学院院务委员会讨论批准”。
该奖项于1955年9月正式宣布。截至推荐截止日期1956年3月1日,该奖项已收到500多项推荐结果,其中109项来自数学、物理和化学系。教育部常务委员会会议决定邀请不少于两名专家对每项成果进行评审。到1956年9月,对近100个奖项的初步审查已经基本完成。
1956年10月初,数学、物理和化学系将有关奖项的结果分发给有关部门的成员进行会前审查,并请北京的常设委员会和北京的有关研究所所长组织一个筹备委员会。相关专家交换了意见,并做了会前准备。10月15日至19日,数学、物理和化学系召开了系常委扩大会议,邀请系常委、北京系成员和中国科学院奖励委员会有关成员参加。会议由吴主持,王竹溪、叶、、吴、、周培源、刘纲、石、季玉峰、段学富、陈、袁汉卿、黄昆、云子江、、葛廷水、彭焕武、傅莹、杨世宪、钱三强、赵忠尧、钱学森、钱林钊、饶玉台、华罗庚、严济慈、张玉哲、徐宝祥等教职工出席。会议期间,它被分成四组:数学、物理(包括天文学)、力学和化学。江泽涵、陈、叶、钱三强、石、周培源、钱学森、、应邀担任组长。每个小组讨论和评估每项成就,对其进行评分,然后举行全体会议进行评估和平衡,最后所有出席教育部扩大常务委员会会议的成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为了维护中国科学院科学奖作为最高国家科学奖的权威,数学、物理和化学系的与会成员一致认为,该奖的成果代表了我国的科学水平。一方面,我们必须以国际水平为标准,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科学奖对科学研究的促进和促进作用。经过反复讨论,每个人都认为科学奖的评估应该主要基于学术创造力,而不应该与其他条件相混淆,如考虑资格和学术地位。区分奖金等级的依据是:“一等奖作品的创造性在开拓本学科的重要领域或解决一些国际上认为重要的问题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这样的作品并不是每年都在世界上出现。二等奖作品的创造性在开辟一个新的研究领域方面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果,或系统而彻底地解决了某一重要问题。三等奖的作品在世界上没有多少创造性或普遍,但在中国却是第一或高于一般水平。”
在数学、物理、力学和化学系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四个小组初步提出了一等奖的结果,其中一个在力学方面,一个在物理方面,两个在化学方面。然而,在不同群体之间交换奖励标准的过程中,每个人都达成了共识,即获奖者的人数应该“总体上严格,尤其是一等奖应该更好,如果没有短缺或滥用的话”。为了确定相关成果的国际水平,专家们进行了认真的文献调查。例如,在化学方面,由于朱自清教授和兰州大学的其他人对贝母生物碱的研究,初步估计它们可以列为一等奖。后来,人们认为他们的化学结构合成工作还没有开始,他们只能获得二等奖。后来,人们进一步认为,世界上有许多结构工人,他们的工作不能在结构中完成。最后,有人建议将其列为三等奖。
化学小组的仔细审查树立了一个榜样。一等奖最初是由力学组钱伟长等人的“弹性圆薄板的大挠度”和物理组葛廷水的“金属内耗和金属力学性能的研究”两项成果提出的。在讨论过程中,葛廷穗的成绩不够好,被降为二等。钱伟长对薄板的大扰动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它可以被列为一等奖,但它在国际上“每年都出现”,所以它被改为二等奖。
吴文俊的著作《关于指示类和指示嵌入类的研究》是微分流形的拓扑学和几何学的基础著作,引起了国际拓扑学界的关注。因此,没有人反对被列为一等奖。华先生的《多元复变函数与代数数论》共16篇。有人认为,综合衡量应该高于吴的成就,但单项工作低于吴的。有些人甚至说他们可以赢得“三个二等奖”。在随后的讨论过程中,每个人都认为中国的工作主要是在多元复变函数领域,是世界领先的工作。最后,证实了中国的成果是“典型域多元复变函数论”,应列为一等奖。
该奖项仅限于国内研究工作,但在初步结果提交给主管科研工作的副总理聂荣臻后,他认为,为了赢得海外留学生的回国,调动归国留学生的积极性,应该考虑到中国科学家在国外取得的一些重要成果。1956年12月,数学物理系召开数学物理系常委扩大会议进行补充评价,一致推荐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为一等奖,李敏花、黄昆的作品为三等奖。
1957年1月,中国科学院公布了获奖结果。一等奖是由数学、物理和化学系推荐的上述三个结果。第二天《人民日报》刊登了华、、吴文俊、钱学森三位一等奖获得者的照片和感想。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三项任务已经淘洗了很长时间。它们仍然是20世纪中国现代科学家最具代表性的任务之一。那一年数学、物理和化学系的评估工作也经过了历史的检验,是严格和受尊重的。
《中国科学日报》(第六版历史,2015年12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