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航教授郭林:对高等教育管理的一点思考

科普小知识2022-01-14 15:43:43
...

■郭林

作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六批高等教育管理培训的学生,我在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进行了21天的高等教育研究。在我30年的教学生涯中,这是我第一次系统地学习高等教育管理课程,并且收获颇丰。以下是一些感受和建议:

贝克曼交叉研究中心与公共平台建设

贝克曼跨学科研究中心是一个多学科跨学科研究机构,隶属于美国著名生物医学企业家资助的伊利诺伊大学。该研究所的四个主要研究方向是生物智能、整体成像、人际智能互动、分子和电子纳米结构。该中心的研究人员来自有合作需求的不同部门。

该中心的运作模式是向全校开放大型公共仪器设备,实行有偿服务。在访问期间,我与Xi交通大学的一名研究助理进行了交流,他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来到中心担任技术支持。他说,中心的设备管理人员不需要发表论文,任务很明确,就是为学校的基础研究提供技术支持,保证设备的顺利运行和资源的共享。

它给我的启示是,尽管国内一些大学已经建立了交叉研究机构并开始运作,但它们的运作机制与贝克曼的交叉研究中心大相径庭。例如,北航十字研究院只从事引进人才的研究工作,没有服务和技术支持。那么,在未来的运作中,我们能不能逐步从学校吸收真正的跨学科人员到跨学科研究所,并进行强有力的合作呢?此外,能否逐步增加基础研究的支持和服务,或者建立一个测试中心,为全校的基础研究提供服务和支持?

学生注册、培训过程和校友宣传

参观的几所学校都有名誉校友墙和杰出校友雕像,以不同的方式宣传那些取得成就的校友。这是对即将入学的学生的鼓励和激励,也是对即将入学的学生的吸引。

我国高校在研究生招生中过分强调“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学生比例。通过这个问题,我了解到了美国研究生的入学情况。我与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博士后学生的交流表明,入学面试非常重要。对于实验对象,既有实验设计,又有动手操作,使未来的申请人能够有一个相对全面和全面的了解。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挖掘人的潜力。因此,在招收研究生时,我们应该重视考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力,而不应该根据本科生的“985工程”和“211工程”来人为地权衡选择。目前,有可能将一些潜力较大的学生排除在非985项目和211项目学校之外。我们的成果应该体现在如何挖掘这些学生的潜力,培养他们成为像我们学校的学生或“985工程”和“211工程”的学生一样优秀甚至更好的科研人才!

教学与教学质量评价

国内高校的评价体系过分强调科研成果的重要性,忽视了教学作为教学的必要和充分条件。然而,很大一部分教师并不重视教学,尤其是研究生教学,这导致了教师和学生都很高兴,一些教师给了所有优秀的结果。

这个问题的缺点在于教学过程中缺乏平时考试的积累,学生的学习成绩只能用期中和期末考试的成绩来衡量。考试和教学之间没有分离。教师讲授自己的课程,写自己的问题,写自己的论文。这种情况不利于评估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评估学生是否掌握了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

我建议在每个试点院校建立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估机构。率先实行学位课程考试与教学分离,为学生打下良好基础,逐步推广到专业课程。完善助教制度,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承作用。

人才引进、评估和现有人员的晋升

美国大学引进人才的终身制值得借鉴。招聘教师的主要目的是教授课程,而不是提高学校在科研领域的影响力。我们与国际社会的融合应该面向那些在国外没有正式教学职位的人,从助理教授开始介绍他们。学校可以先提供相对较高的待遇和必要的早期支持,然后在成功完成签订合同所承担的教学、科研和学科服务任务的前提下,将引进人员提升到岗位。

目前,许多没有上过课的外来人才直接被聘为教授。我真的希望当他们上课时,尤其是用英语授课时,答案是:“我不能!”让自己难堪。

在我看来,新引进的人才可以得到很高的待遇,但没有必要马上给教授们职称。否则,在未来五年内,中国教授在外国人眼里基本上没有含金量。这种引进模式不仅会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还会因引进少量人员而影响老教师的积极性。

美国大学对教授的要求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一方面,有一个强有力的焦点是可以的,但另一方面,它也很强。只有一边倒的强者一般不会被提拔。我认为晋升为教授的决定性标准是必须符合教授的教学、科研和服务三大职责。

引进后现有人员和人才的晋升标准

教师的国际交流是开阔视野的重要途径。目前,我校教师职称的晋升需要一年多的海外经验,但如何实施尚有争议。学校应该为出国留学设定一个基本标准。建议那些已经在这个岗位上至少工作了三四年,并且有良好的绩效评估,并且有望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提升的人可以申请。经过审查和批准后,他们将通过学术访问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和学习。这不仅可以防止教师涌向国外,以确保教学工作的相对稳定性和质量,还可以有效防止流于形式、浪费国家资金的现象,甚至少数人的不良表现对学校和国家的负面影响。(作者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日报》(2016-03-17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