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科普云信息服务系统的实践探索 ——江苏省科普信息化建设调研报告

科普小知识2022-03-28 16:22:28
...

内容摘要

1.江苏省科协创新PPP模式,建设“江苏科普云”信息服务系统和“四合一”科普资源服务中心,为科普信息化服务。

2.江苏省科协整合不同的传播载体为科学传播服务,并尝试从技术源头搭建科学传播平台,在“科普淮安”搭建云媒体电视互动平台。

近日,中国科普研究院对江苏省科普信息化进行了调查,发现江苏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做法和经验,特别是“江苏科普云”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对基层科普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此外,江苏省科普信息化发展还存在一些瓶颈,需要进一步探讨和突破。

一.实际做法和经验

(一)利用PPP模式打造“江苏科学云”,打造“四位一体”的科学资源服务中心

江苏省科协创新性地采用PPP模式,与杭州顺网科技有限公司、江苏郭蕊新安科技有限公司、科普杂志共同建设“江苏科普云”信息服务系统,全力打造“四位一体”的省级科普资源加工、整合和服务中心。

“科普云”信息服务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科普云中心、网络平台和大屏幕终端。科普云中心的主要功能是制作节目、发布节目、审核管理、系统监控、播出日程管理、系统权限管理等。网络平台主要是终端接入云网络的渠道。终端的大屏幕主要具有播放节目、现场查询、插入信息等功能。“四位一体”是江苏省科协从整体工作角度创建的科普信息整合传播平台,具体包括门户网站、手机应用、信息科普大屏幕和微信(微博)平台。

“江苏科普云”信息服务系统于2016年4月28日正式开通。截至6月中旬,苏北5个城市的17个县(市、区)的城市社区安装了571个“江苏科普云”信息科普大屏幕。淮安市和宿迁市已实现县(市、区)全覆盖。

(二)拓宽科学传播渠道,通过不同载体平台促进科普内容的广泛传播

1.扩大科普屏幕的覆盖面,创造“附近的科普”。借助“江苏科普云”信息服务系统,多媒体科普大屏幕终端逐步延伸至全省学校、医院、农村社区等公共场所。通过这个平台,江苏省科协进一步细分科普对象,努力提供准确的科普服务内容。

2.充分发挥地铁公共交通科普平台的功能,形成“旅游科普”。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加强了地铁和公共交通工具的科学传播。自2015年以来,“科普行动”已经在13个省级城市实现了地铁和公共交通的广泛覆盖。它有四个部分,包括“民生科普”,每周播出4次,每次3分钟,每天8次。与南京地铁公司合作,2016年5月,地铁3号线正式开通“科学数字”列车,制作科普图片和文本,并使用地铁把手、车窗贴纸、椅子贴纸等科普宣传。

3.增强传统媒体作为科普载体的影响力,强化“品牌科普”。江苏省科协继续发挥传统科普载体的影响力,推动传统媒体转型升级,与省广播电视台联合打造“科学接待厅”、“科学生活”等品牌栏目。《科学大众》杂志的“科学大众小诺贝尔”结合信息技术推出4D互动体验版,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3)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加大科普资源整合力度,重点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开发高质量的科普资源。

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在食品安全、营养与保健、节能与环保以及应急响应方面的内容开发。邀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卡林加奖获得者李祥义、科普作家叶永烈等专家到江苏科普巡回展,同时制作和播出科普访谈节目。建立省级科普产业联盟,引导和支持一批科普产品研发、出版创作、新兴媒体等示范团队。;我们将出版和推广科普书籍,如“科学图书单”、“安全食品篮”袖珍本和科普挂图。

“江苏科普云”信息服务系统中的科普大屏幕内容由《科学公共》杂志组织、开发和制作,主要包括10个板块:科普学校、科普热点、科普阅读、科普视频、健康与养生、科普画廊、快乐童年、嘉宾空间、我的社区、科普趋势等。值得一提的是,大屏幕用户的阅读数据可以被记录下来并发送回云中心,云中心通过数据分析知道主要的受众群体和哪些科普内容更受欢迎,从而提高科普内容。

(四)从技术整合源头打造科普传播平台,建设“科普淮安”云媒体电视互动平台

江苏省淮安市科学技术协会与江苏有线电视淮安分公司合作,创建了“铜淮安”(频道号12920)云媒体电视互动平台。该平台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依托有线双向数字电视网络,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通讯功能于一体。它是由数字电视网络支撑的全新综合服务平台。目前,网络中有150万直接用户和80万互动用户。

二。登陆应用中的难点和问题

(一)苏南苏北经济发展不平衡,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存在不同水平

相对而言,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好于苏北地区。在科普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方面,苏南比苏北投入更多,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此外,苏北科普信息屏由省科协建设,苏南科普信息屏由市县财政解决。

(2)科普内容资源目前还不够丰富,需要探索可持续的内容生产机制。

科普内容,特别是高质量的科普内容资源的丰富性和可持续供给,是科普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江苏省也不例外。如何保证基础设施建设后科普内容资源的可持续供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在资源建设中,要避免资源重复,充分有效地利用财政资金。

(三)科普精准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科普的准确服务是科普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虽然目前有大数据方法,但挖掘公共需求与实现精确供给之间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错位,需要在后续工作中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4)新的科普模式的效果和发展前景有待探索和跟踪。

淮安12920电视互动平台在形式上相对较新,但在新媒体中科普信息相对丰富的现状下,平台的内容丰富性和持续供给仍然不足,平台对用户的粘性不够,未来发展前景仍存在瓶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仍然需要深入思考。

(5)科普屏的内容管理仍有探索的空间。

目前,江苏省科普屏有两种内容管理方式,一种是“总控式”,另一种是分层“有限分散式”。“通用控制类型”主要从内容安全等方面考虑。它没有给基层单位更多上传内容的权利,但总控后台进行统一的内容管理和上传更新。“有限分权”主要考虑不同基层单位的不同需求,并赋予它们一定的内容管理权限,便于基层单位结合本地情况上传相关信息。哪种方法更好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

三。对策和建议

(一)兼顾不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统筹规划科普信息化建设布局

针对不同地区的情况,从政策和资金水平上统筹布局,确保经济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资金和设施投资相对合理,以免造成强弱地区发展不平衡。

(2)科普内容资源的生产和收集采用自主生产+市场购买+资源共享的模式

除了科普内容资源由科学协会系统的组织自行制作和商业购买外,科普资源的交换机制也可以考虑通过整合平台实现高质量科普内容资源的共享和内容的可持续供给。

(3)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提高精准科普能力

我们将继续建设和优化“科普云”建设服务体系。我们将利用中国科协与大数据公司的合作项目数据,依靠科普大屏幕收集的用户数据,全面分析用户需求,为准确的科普工作服务。

(四)鼓励新的科普平台,同时关注其可持续发展

对于12920这个新的科普平台,应该鼓励和支持其发展,但也应该尽早判断其发展的瓶颈,并采取有效措施。例如,其内容来源不够丰富,可以考虑在江苏省“科普云”建设中与内容平台共享资源,以适当的方式解决内容的可持续供给。

(五)为确保科普内容的安全性和可控性,应适当考虑科普在基层单位的独特用途

在科普屏的使用中,在保证内容安全可控的前提下,基层单位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权限上传内容,以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科普宣传,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