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蛟龙”号完成150次下潜 驰骋6大海区探寻深海秘密

科普小知识2022-05-03 22:57:22
...

“蛟龙”号完成150次下潜 驰骋6大海区探寻深海秘密

6月9日,“蛟龙”号浮出水面。“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于9日16时35分从雅浦海沟6488米深的区域返回海面,搭载了首次对海底进行深入现场观测的科学家,并载有深海信息,如深海海参、近海底海水、岩石和沉积物样本。24分钟后,他回到“向阳红09”号科学研究船,完成了自2009年8月航行以来的第150次潜水。新华社记者刘石平

新华社向阳红6月9日电“蛟龙”号已完成150次潜水,并飞跃6个海域,探索深海秘密

新华社记者刘石平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于9日16时35分从雅浦海沟6488米深的区域返回海面,搭载了首次对海底进行深入现场观测的科学家,并载有深海信息,如深海海参、近海底海水、岩石和沉积物样本。24分钟后,他回到“向阳红09”号科学研究船,完成了自2009年8月航行以来的第150次潜水。

从南海50米的试航到马里亚纳海沟7062米的穿越;从太平洋底部的海隆和海沟到印度洋底部的洋中脊,“蛟龙”号留下了中国载人深海潜水的足迹和中国科学家探索深海科学的背影。

从38米到7062米,52名跳水运动员获得了世界深度跳水俱乐部的入场券。

“我带着蛟龙去潜水,从水下38米开始。那时,我是一名左翼飞行员。然后我越来越深地进入3000米和5000米的深海,到达7062米的深沟区域。”唐嘉陵是150号潜艇蛟龙号的潜水指挥,他说。

唐嘉陵和第150艘潜艇的主要驾驶员傅是我国第一批潜艇驾驶员,他们完成了蛟龙号150次下潜的全过程。他所说的“水下38米”是蛟龙在2009年8月18日进行的首次50米试航。这是第一次38米跳水,也是中国载人深潜的第一步。

"虽然蛟龙是一艘7000米的载人潜水器,但我们的深潜是从水下50米开始的."中国大洋协会办公室主任刘枫表示,当时的探索充满艰辛,需要各方的艰苦努力。

蛟龙号深入海底,首先进行50米、300米和1000米的试航,然后进行3000米、5000米和7000米的试航。在2009年至2012年的海试中,刘枫是所有海试的总指挥。

在50米、300米和1000米的门槛上,“蛟龙”一步一步步入深海。2010年5月至7月,“蛟龙”号在最大深度为3759米的南海进行了3000米的试航。2011年7月至8月,“蛟龙”号在东北太平洋进行了5000米的试航,最大深度达到5188米。2012年6月,“蛟龙”号首次登上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创下了同类型载人潜水器最大潜水深度7062米的纪录。

“海洋试验的成功表明,中国已经能够深入世界99.8%的海洋区域。这是深海技术领域的一大进步。中国能够迅速加入“世界深海俱乐部”,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和日本之后第五个掌握6000米以上载人深海潜水技术的国家刘枫说道。

从海山到海沟,6个海域探索海底秘密,促进深海科学的发展

“当探照灯打开时,黑暗散去,雅浦壕沟的底部展现在我眼前。只有一个词可以形容——震惊。我已经多次想象过当我到达海底时会看到什么。我以前也仔细看过蛟龙在雅浦海沟潜水的视频,但海底的真实世界仍然远远超出我的想象。”

第150潜的科学家杨继超已经离开蛟龙载人飞船很长时间了,他的情绪仍然不平静。许多从潜水归来的科学家和他有同样的感觉。自蛟龙号进入试验应用阶段以来,已有数十名海洋科学研究人员将其带到海洋深处进行现场调查和科学研究。

中国大洋38航次第三航段首席科学家彭晓彤表示,自2013年启动试点应用航次以来,从海山到海沟,从冷泉到热液,从海底多金属结核区到地壳区,“蛟龙”充分发挥了大深度定点作业的优势,获得了一批以往常规调查方法难以获得的高质量样品、数据和数据。它在中国深海资源调查和科学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如一位潜水归来的科学家所说,2013年中国海洋31航次22次潜水获得的生物样本数量超过了过去20年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总和。

“对于深海科学研究来说,从海底勘测获得的样本质量对研究结果至关重要。在过去的常规深海调查中,由于缺乏高精度定点海底作业,只能获得一般地点和区域的样本。虽然也可以获得海底样本,但这些样本的出现和形成环境往往未知,这使得在海底同时进行观测和原位实验更加困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高质量深海科学研究成果的产出。”彭晓彤说。

自2013年试点应用航次启动以来,“蛟龙”号已搭载数十名科学家在六个海域进行了深度潜水,包括南中国海、东太平洋盆地、西太平洋海沟、西太平洋海山、西南印度洋海脊和西北印度洋海脊。

——2013年,中国远洋31航次,“蛟龙”完成了南海冷泉区和海山区、东太平洋盆地和西太平洋海山区的22次潜水。

——2014年至2015年,中国远洋航行35次,蛟龙在西太平洋山脉和西南印度洋海脊完成26次潜水。其中,第100次潜水于2015年2月3日在西南印度洋完成。

——2016年,中国远洋37次航行,“蛟龙”号在西太平洋山区和西太平洋海沟区完成了21次潜水。

-2017年,“蛟龙”号在中国远洋38航次的第一和第二航段,在西北印度洋海脊潜水11次,在南海潜水9次。第三段已经完成了八次跳水,最后两次跳水将在不久的将来完成。

“深海研究的进展离不开深海设备的发展。蛟龙的潜水足迹遍布太平洋等六个海域的典型海底地形,尤其是马里亚纳海沟和雅浦海沟。充分发挥了蛟龙世界领先的深部技术优势,进一步验证了其技术设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中国国际深部科学研究前沿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中国远洋38航班第三航段总指挥吴长斌说。

从“龙”到“龙”家族,中国深海设备正经历着巨大的发展。

蛟龙副首席设计师、4500米载人潜水器首席设计师胡铮表示,蛟龙推动了中国深海技术的全面发展。它开辟了深海科学的新领域和深海高效探索的新模式。

“蛟龙”是目前世界上潜水最深的载人潜水器。它的开发和应用极大地增强了中国自主开发大型深海装备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了10000米级载人潜水器和10000米级无人潜水器等大型深海装备的建设,加快了中国载人潜水器谱系的发展。“刘枫说,以蛟龙号为代表的中国深海探测装备技术体系已经形成。

就“龙族”潜水器而言,中国已初步建成以“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龙”号无人缆控潜水器和“乾隆”号无人遥控潜水器为代表的“三龙”潜水器设备系统。此外,国家海洋局正与地方*合作推广载人潜水器的谱系。

与此同时,更多的中国“龙”将潜入海中:4500米载人潜水器将在海上进行测试;深海载人潜水器正在开发中...

刘枫说,中国的载人深潜设备正在向全海洋深度和谱系发展。“蛟龙”号推动了深海装备和深海功能材料、深海装备制造技术、深海装备研发所需的深海通信和导航控制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发展。

“载人深潜器发展的谱系逐渐清晰。潜水器的数量将会很大,深度分布将会更广,服务区域将会多样化。运营能力、新技术应用、行业标准和商业模式将进一步提高。”中国船舶重工702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开发部副主任、万米载人潜水器总设计师叶聪说。

叶聪还认为,“蛟龙”是目前国内具有丰富应用经验的深水潜水装备,不仅体现在载人潜水的深度和次数上,而且通过它造就了高水平的深水潜水主力军。

吴长斌说,经过150次潜水,深潜队伍不断壮大,初步建立了专业的潜艇船员和技术保障人员,探索了载人深潜的业务运作机制,可以说具备了转为业务运作的基本条件。

“蛟龙”是中国载人深潜发展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是一种深海装备,也代表了一种精神,一种不畏艰险,迎头赶上世界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进入深海的号角。”刘枫说道。

阅读更多

探险队在雅浦海沟7公里深处捕获了两条狮子鱼。

“蛟龙”探索海洋,开启新篇章

“蛟龙”号从5000米深的海底带回了11种大型生物。

抓住机遇,敢做第一——重大工程建设回顾

这条龙在雨中潜入太平洋深处,预定深度为4177米。

蛟龙将于4日首次潜入太平洋雅浦海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