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区逐渐进入科技护林时代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长江上游天然林保护区“科技之眼”逐渐进入科技护林时代
新华社记者
从“弯刀”到“智能巡逻终端”,从“两尺山巡逻”到“电子眼监控”,记者近日在四川、云南、贵州、重庆、湖北和*的天然林保护区采访时发现,长江上游的天然林保护区已逐步进入科技护林时代。
“当自然保护项目第一次实施时,在山上巡逻和保护森林的唯一方法是一只脚和一把弯刀。”四川省阿坝州小金林业局天宝办公室主任杨朝刚在林场工作了30年,他回忆说,当他在旅途中发现森林危险时,他不得不一路跑下山去报告。他累得说不出话来,有时还会耽误事情。
2015年10月,小金林业局护林员开始使用具有拍照、报警和联系功能的全球定位系统巡更终端。在巡逻过程中,护林员可以实时拍照,上传森林中的隐患并发出警报,以及野生动物的活动,从而大大提高了森林巡逻的效率。
小金林业局局长钟启智告诉记者,为了建设数字巡更系统,他们投资39.5万元购买手持终端和后台监控终端,与移动公司共同维护通信网络,培训护林员和后台人员。
四川省林业厅科技厅厅长表示,十八大以来,四川省在生态建设和保护方面的科技投入达2.6亿元,其中设备设施投入4000万元。
贵州江口县位于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山峦重叠,沟谷纵横,溪流密集。今年2月被列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林业局与移动公司合作开发了“森林巡查系统”,今年6月开始试运行。
“这个系统使用方便,可以随时定位问题并随时上传照片。这是我们保护森林的好帮手。”江口县梵净山村的护林员王一说。
“我们还建立了一个‘电子围栏’。”江口县林业局生态公益林管理站的负责人廖勇军表示,如果护林员超出巡逻范围超过两个小时,系统会提示他“越境”,并督促他认真巡逻山体。
神农架林区有一个很深的山谷,人们无法进入。湖北省天然林保护管理中心主任刘有明表示,近年来,林区投资3000多万元,配备高消防视频显示器80台,监控探头1553台,无人机2台等智能设备,形成了“空中飞机、山顶监控、路口探头、森林巡逻、应急队伍”五位一体的管护网络,实现了森林资源由人防向技防的转变。
无人机监测森林病虫害可以准确定位枯树、变色树和异常林,为预测森林病虫害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神农架林业局护林站站长华翔表示,拥有6万多亩森林,无人机只需两到三个小时就能准确掌握情况。"用传统的人力调查方法要花十多天才能浏览完."
防火始终是森林管理和保护的重中之重。
黄,重庆四面山林场大红海管护站站长,现年59岁。他在林场经历了40多年的发展和变化。他说现在“机器已经被替换了”。安装在关键林区,特别是在山区每个入口处的全天候监测系统可以自动捕捉图像,背景监测系统进行比较分析。一旦发现疑似火灾,相应的区域将被立即定位,标记为红色,并发出警报。"林场就像配备了千里眼."
记者在四面山林场防火指挥中心看到,大屏幕上显示了几万个防火要素,如主要道路、水源、危险源等。在林区,实现日常巡逻管理、烟花自动报警、灭火辅助指挥等功能。
目前,重庆正在积极推广远程视频监控设施,以保护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江津区、永川区、南川区和丰都县的森林,这些地方森林集中,人们进出频繁。它已投资约3600万元,安装了约180台远程视频显示器,并监测了约400万亩的森林面积。
"过去,在森林防火期间,我在巨大的压力下无法入睡."贵阳市森林防火指挥部办公室主任吴正兴说,在2010年的元宵节期间,贵阳市怀疑发生了300多起火灾,接到了2000个电话。不仅人们在挣扎,防火效果也不明显。自2012年建立大数据森林防火系统以来,实现了对各高频率火点的早期预防和前端处置,全市森林火灾数量比过去减少了50%以上。
在云南省林业厅工作了17年的马明表示,在很多情况下,山区没有道路或地名,打电话的确切地点有时也不清楚。现在通过智能防火系统,森林警察可以首先到达事故现场。(记者朱兴华、李喜欢、、李平、、侯文坤)
下一篇:青海天然林守护“中华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