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防控是一项系统工程
现场新闻发布会
“尽管近年来随着高血压防治工作的实施,高血压的控制有所改善,但仍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8月26日,在《2018年中国高血压防治现状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的新闻发布会上,**自治区人民医院李南方教授指出,中国高血压患病率仍在上升,患者数量也在增加。目前,全国每年平均新增高血压患者数为1000万,有24450万患者。
统计显示,2016年,中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仍然是最高的,远远高于恶性肿瘤和其他疾病的死亡率。然而,现有的研究表明,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可调危险因素。
有鉴于此,为更新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资料,总结现阶段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进展,结合卫生建设委员会分级诊疗和医学会政策,提出下一步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重点,我们在2015年蓝皮书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新《新蓝皮书》主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孙宁玲认为,该书的出版将推动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的不断完善,为*制定相关政策和策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坚持中国数据
在谈到新版《蓝皮书》的特点时,中国防治心血管疾病系列蓝皮书编委会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教授霍勇表示,应以中国的数据为主要内容,以需要提交给*部门的核心问题为主要内容。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撰写《蓝皮书》的过程中,专家们搜索了近10年的文献,尤其是2015年后的新文献,尽可能多地收录了国内外所有已经开展并公开发表的国内研究。
“目前,我国高血压的发病趋势不再是‘北高南低,农村大于城市’,而是逐渐呈现出以大中城市为热点的岛状分布。”霍勇表示,这要求*和医疗机构高度重视城市化进程中高血压相关危险因素的早期控制。
但基层仍是高血压防治的重中之重。霍勇认为,建立以县为基础的地区和主要临床路径的三级防控体系将是今后防控部署的重点。因此,有必要规范血压测量,提高高血压相关部门的重视程度,提高门诊血压测量率,规范家庭血压测量对血压的控制和管理。特别是对临床难治、特殊类型和高比例伴有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早期联合治疗,以达到血压标准。
"青少年超重和肥胖是导致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因素."霍勇建议学校每年对学生进行健康检查,制定营养饮食标准,增加青少年的运动量。
此外,农村高血压患者用药不足、基层医疗机构人员职业能力培训、功能社区在高血压防治中的作用等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
“高血压的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专业协会、医生、媒体和公众共同努力开展防治工作。”霍勇说。
值得期待的国产新型高血压药物的研发
高血压的预防和控制确实是一次性的工作,但医疗机构是保证其顺利实施不可或缺的。
为此,孙宁玲还率先在全国许多医院推动高血压治疗中心的建设。该中心主要针对以建立医学协会或医学协会为任务的医院,以增强牵头医院的区域示范作用,与基层医院形成良好的双向转诊制度,使三级医院的诊疗难、基层医院的慢性病管理难,旨在加强原发性高血压的规范化诊疗,提高高血压患者的遵医率,使更多患者受益。
据了解,自今年1月28日以来,高血压达标中心已开始注册和建设工作。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353家医院报名参加了高血压防治中心的建设工作。
当然,除了促进高血压治疗中心的工作外,药物研发也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武器。
“虽然我国临床研究起步较晚,整体水平仍远未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但令人欣慰的是,近年来我国加大了临床研究投入,开展高水平临床研究的条件和临床研究管理质量明显改善,中国研究人员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孙宁玲说。
例如,霍勇团队领导的CSPPT研究是中国首次正式宣布的卒中一级预防研究,也是世界上首次以卒中为主要终点的叶酸一级预防的大规模循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该领域的空白。
此外,国家还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民族医药创新的政策。国家“十二五”重大项目新药研发技术研究(LEADER Research)对我国高血压患者进行了大样本(10031例)、多中心、前瞻性的对比研究。研究表明,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能有效降低我国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复合终点事件,且药物安全性和药物经济学具有差异化优势,与对照组相比,下肢水肿和头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目前,该药品制造商已向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提交了新药上市申请,这也是中国制药企业首次向FDA提交新药上市申请。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中国唯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中心,研发中心目前正在进行上市后的大规模四期临床研究。为了丰富和完善ARB心脏和肾脏事件链的证据,一系列相关研究也正在积极开展。
“在未来5-10年,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鼓励下,一些一类创新药物将被引入心血管领域。”孙宁玲说,阿丽莎坦沙库巴图共晶化合物已经进入临床第一阶段,预计将于2024年左右上市。国内企业在心力衰竭治疗领域也有一些有希望的创新药物。
程控交换机成为降血压达标的突破口
然而,在临床实践中,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令人担忧。
广东省人民医院教授陈鲁源表示,单一复方制剂可能有助于改善这一问题。她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美国在高血压防治方面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最高可编程控制器的使用率为27%,而中国仅为6%。
“主要原因是我们的大多数病人和一些医生没有意识到降低血压以达到标准的紧迫性。中国的血压达标率仅为17%,未来实现达标率的突破口是优先发展程控。”陈鲁源说道。目前,大多数高血压预防和治疗指南推荐联合钙拮抗剂或利尿剂的ARB或ACEI,这是优选的联合治疗方案。临床上使用的大多数复方制剂也属于这两种情况。
然而,传统的统计过程控制公式在一些基层医院仍被广泛使用。“对于传统的公式,我们建议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SPC类型,不仅要考虑患者的血压升高类型,还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并发症等。”陈鲁源说道。
此外,在新闻发布会上,由赵兴泉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专家共同撰写的《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血压管理共识》也同时发布。他告诉记者,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见危险因素,但心脑血管疾病的血压管理存在很大差异,目前心脑血管疾病的血压管理没有依据。然而,这一共识将侧重于急性缺血性中风、冠心病和心力衰竭,并探索这些疾病的最佳管理策略和个体化的精确治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