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探访国科大未来技术学院:这里的学生怎么学

科普小知识2022-03-18 11:18:00
...

今年9月,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立科技大学”)宣布将成立中国第一所未来的技术学院。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国家科技大学校长丁中立说:“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已经到了从跟踪模仿到超越引领转型的关键时期,人才培养必须走在技术研发的前面。我们建立这所学院是为了培养从事颠覆性和革命性技术研发的合格人才。”

至于这个没有先例可循的新学院,公众舆论既有赞扬也有怀疑——如果未来的技术不可预测,它不仅仅是一个名字吗?在这所大学里,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在学期中途采访了未来技术学院的老师和学生。

未来是不可预测的,但要做好准备。

“没有凭空而来的技术。虽然我们无法准确预测哪些领域和哪些技术会出现颠覆性技术,但通过遵循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道路,我们可以对这些技术进行总体预测和准备。”丁中立解释说,未来技术是指着眼于未来的科学技术,目前无法追踪和模仿。未来的技术研究旨在探索人类可以预期或无法预测的、尚未被人类应用的科学技术。只有人类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才能掌握和使用的科学技术,一般都具有“独创性、交叉性和颠覆性”的基本特征。

中国科学院Xi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赵伟对此深受感动。例如,他说:“超级透镜是一种光学透镜,其分辨率远远高于目前的显微镜。一旦研制成功,它将对光学产生革命性的影响。我们年轻的科技工作者独立地提出了一个基于基本物理概念的解决方案,但不幸的是,我们仍然比美国晚一点。我国在许多领域已经具备了与国际一流水平竞争的实力,但有些领域还略显不足。未来技术学院的建立可能会弥补这“一点点”。"

据未来理工学院首任院长姜磊院士介绍,根据专家讨论和评审的结果,该学院首批设立了7个教研室: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光子与量子芯片技术、光学材料科学与能源技术、仿生智能材料科学与技术、生物芯片技术、液态金属材料科学与技术、基因组健康技术。每个教研室都由中国科学院优势研究所主办,其他相关研究机构协办。姜磊说:“从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一门学科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跨学科研究是实现颠覆性和革命性技术突破的必要条件。”

和学生一起成长的老师

辛志昆是未来技术学院首批78名研究生之一。最初申请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技术研究所的那个年轻人被调到了未来技术研究所。他说:“这学期,我们学院开设了11门专业普及课程,包括液体技术、柔性智能机器人、类脑智能导论等。与其他大学相比,我们没有必修的专业课,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和需要做出自己的选择。”他选修了“人造光效应和太阳能转换”课程,“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不是哪本书上的知识,而是与研究课题、研究模型和其他相关研究群体的最新进展相关的基础知识。”

姜磊介绍说,未来技术学院不仅集中了来自科研一线的精英教师,如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赵伟和徐波,而且还建立了一个不同的课程体系——如果其他专业学院的现有课程今后不再提供,学生可以选修各专业学院的核心课程。主要针对每个研究方向在每个研究领域设立标志性的研讨会、案例分析课程、现场教学和系列讲座等。,教学方法主要是讨论。

丁仲礼说,由于它是未来的技术,可能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权威教师,而是一个有兴趣、有激情、有能力与学生一起学习和成长的教师,“每个未来的技术方向都应该有不同的技术路线,每个技术路线都必须有人探索。不同技术路线之间应该有密切的合作和交流,这需要一个特殊的人才培养体系。”

这里的学生是如何学习的

郝德昭,未来技术学院的学生,从事仿生智能接口的研究。他认为这个研究所的课程有点难。“我们的实验室涉及许多交叉研究,有时一些非专业内容真的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围。尽管学院的目标是未来的技术,但它必须首先打下良好的基础,尤其是在生物、物理、化学和其他学科。”辛志坤也有同感:“班上有很多文件。我一时无法理解它们,做作业也很困难。”

然而,未来技术学院要求学生了解他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国际前沿,因此学生需要阅读大量的文献。郝德昭说:“既然我们着眼于未来,我们就不能满足于跟踪和模仿。我们必须注意各种学科的前沿文献,以便通过了解自己和自己来超越自己。”

未来技术学院的学生学习非常努力。郝德昭说:“课堂上有很多讨论。课后,我们必须努力学习,阅读更多的文学作品,咨询更多的人。”据说未来技术学院的学生几乎没有休息日,他们通常学习到凌晨。其他学生“警告”迟到者:“在这里学习很累,所以申请时要小心。”

丁中立坦言,在这样一个新的学院里,许多制度和课程需要动态调整,不断完善。他说:“我们也在探索。但是这个方向必须坚持。中国要实现赶超领先的目标,必须加强颠覆性技术的研发部署,积极培养具有前瞻性和交叉思维的科技创新人才,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抢占先机。”

(记者齐芳,通讯员王雅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