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挑战极限的追梦人 来自第30次南极科考的故事

科普小知识2021-12-22 11:55:06
...

■本报记者冯

由龙雪号运载并成功完成各种科学任务的第30次中国南极考察归来已经一个多月了。在过去的一个月里,该小组的许多成员在返回工作岗位的同时,仍然忙于这次南极科学考察的后续工作。

这些是地球的寒冷、干旱和风极,科学团队成员是挑战极限的梦想家。在这160多个寻梦日里,中国第30次南极考察发生了什么未知的故事?

建站:危机中的英雄本色

由于他在南极内陆呆了两个多月,在无菌环境中工作,他的免疫力下降了。回家后,叶超必须经过两周的修炼,身体才会好转。最近他刚从疾病中康复,又开始从事各种工作。

叶超是宝钢南极泰山站项目的经理。他曾担任第30次南极考察队泰山队副队长和泰山站副站长。这是他第一次去南极洲。

“能成为台山站副站长是我的荣幸,但这也是我的责任。”叶超在接受《中国科学》采访时说。

南极泰山站的建设是第30次考察的重中之重,也是中国极地探险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然而,当中国人通过电视屏幕看到泰山站在远离南极大陆数千英里的地方时,很少有人理解团队成员在建设该站的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和艰辛。

因为没有外部资源的调动,在南极进行工程建设,不到一个螺丝钉就会导致建设任务无法完成。然而,在台山站站的建设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施工设备严重故障的几次危机。特别是,当团队到达内陆出发基地开始工作的第一天,两台最重要的卡特起重机中的一台实际上发生了机械故障。

"当卡特的起重机坏了,知道不能修理时,整个泰山队都沉默了。"叶超回忆道。

面对危机,泰山三队长在冷静思考对策的同时,迅速提出了“泰山队的使命和信心将保持不变”的要求。第二天,叶超和其他人想出了一个通宵替换计划来缓解空间站的压力。

与此同时,南极内陆一直被冠以“极端建筑”的称号。自然环境对建筑的影响更为普遍。队员们想出了各种对策。由于强风的影响,泰山站外墙板在吊装过程中摇晃过大。泰山队提议先建造迎风面,然后建造背风面。在起吊过程中,起重机完全靠近建筑物。中国与南极的温差接近50摄氏度,这使得原来一个一个排列整齐的建筑木檩条完全变形,甚至整个钢结构建筑体也减少了约2厘米。团队成员现场调整木檩条与钢结构之间的间距,确保外围护板与钢结构紧密结合,使外保温系统“完美”。

“由于工作强度大,球员的身体散热很快。除了一日三餐,他们还需要每两小时多吃一餐来补充能量。然而,由于平均每天连续工作13个小时,每个人最终回到中山站时平均瘦了14公斤。”叶超说。

正是因为队员们冒着零下30到40度的严寒,以每秒10到15米的风速,克服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低气压、暴风雪、极度干燥、强烈的紫外线伤害、混乱的生物钟、艰苦的饮食和生活,泰山站按时完美地完成了工作。

科学考试:生死竞赛的显著成绩

时间紧、任务重是这项科学研究的特点之一。直到第一批运送物资到泰山站的队员回来,研究小组才开始工作,所以整个研究时间缩短了半个月。为此,格罗夫山团队多次详细研究了现场实施计划,最终安全、顺利、按质按量地完成了所有既定任务。

我们共有9名成员,研究任务主要包括6个项目,包括冰雷达探测、自然地震观测、地质矿产调查、生态环境调查、冰盖进退和古气候事件调查桂林理工大学教授、第30次格罗夫山探险队队长苗炳奎告诉记者。

虽然这是苗炳奎第三次参加南极科学考察,但他还是第一次担任队长。如何保证团队成员在安全的前提下完成任务是他最大的压力。“幸运的是,我们有一个非常有经验的老技工李金燕,他已经参观了格罗夫山六次,是我们的‘活地图’。”苗秉奎笑了。

尽管如此,南极冰盖上随处可见的冰缝仍然像地狱之门,随时可能吞噬研究冰层表面的科学研究人员的生命。在从格罗夫山探险队回来的路上,队员们差点掉进他们雪橇上的一个两米长的冰缝里,导致他们死亡。

这次考察是中国南极科学研究的一次重大突破。从格罗夫山探险队发现的583个陨石样本,到对格罗夫山中心哈廷山冰川下地形的初步了解,到10个地震仪的安装,再到格罗夫山地质和矿产资源的调查,队员们都感到自豪。

"南极科学研究成果是一个国家科学实力和水平的最直接标志."苗炳奎表示,目前所有科研项目仍在进行下一步工作计划,如对收集到的陨石进行进一步分类、命名和编号,并获得国际陨石协会命名委员会的批准。用冰雷达数据分析冰下地形:通过自然地震仪记录每日地震信息;其他项目也在进行一系列室内研究工作。

未来:追求荣誉,坚持不懈

除了泰山站和格罗夫山探险队的建设,第一次环绕南极大陆的航行,在86小时内完成对维多利亚新站址的地质勘探,以及填补对南大洋部分的大深度综合观测的空白,都是这次探险的亮点。

与此同时,俄罗斯船只的成功营救和自身的救援,以及在危险面前搜寻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失踪客机的命令,也引起了人们对这次南极考察的极大关注。“救援是一种义务和责任,它为我们的国家树立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的良好形象。”苗秉奎说。

由于任务的出色完成,4月24日,第30支南极考察队光荣归来的代表在*受到了*领导的接见。

“泰山站的建成不仅有助于提高中国南极研究能力和中国南极科学研究水平,特别是巩固中国东南极的传统科学研究优势,而且有助于中国行使其在东南极格罗夫山哈廷特别保护区的管理权,扩大中国在南极的活动空间。”中国海洋局极地办公室主任曲坦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对于中国未来在南极的发展前景,许多南极考察队员都有着坚定的信心。

“中国在支持和建设南极科学研究平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科学决策的下一步应该是加强科学研究的力量和水平。这是最根本的问题。”苗秉奎说。

“能够完成任务取决于获胜的信心和不懈的努力。我们必须把‘爱国主义、实用主义、创新和努力工作’的南极精神传递给科研团队的每一个成员!”叶超说。

中国科学新闻(2014-05-19,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