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校长张杰院士:思源致远,天地交通
科学网4月10日电(记者黄鑫)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举行120周年纪念大会。新老校友齐聚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畅谈上海交通大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出席纪念会并讲话。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发表了题为《思源致远,天地交通》的主旨演讲。
张杰说,几天前,我收到了杭州一位老校友的来信。信中说:“我非常高兴从报纸上得知4月8日是我母校的周年纪念日。手指一挥,我就已经80岁了。从一个在交通大学学习的青少年到一个留着白胡子和白发的老人,许多同学都离开了。回母校看看是我非常渴望的一件事,但我深感遗憾的是,我不能亲自参加这个盛大的活动,因为我太老了,行动不便。我希望我的母校能送回来一些关于双家子生日的琐事,分享生日的快乐!”虽然一封信只有几个字,却充满了一颗普通交通大学人关心母校的童心。我相信千千的一千万学生一直在想念他们的母校。今天,母校也换上了新的风格,用深情的语言欢迎所有的校友和来宾,并向全球校友致以节日的问候!欢迎来到交通大学!
在过去的120年里,交通大学在力量中诞生,在改革中繁荣,在人才中繁荣。交通大学的历史不仅是所有交通大学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荣耀,也是中国曲折的高等教育道路和光明未来的具体写照。它也是所有交通大学学生创新和进步的动力。今天我们纪念母校双家子的生日,为了发扬我们的光荣传统,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同心同德,努力前进。
这所拥有120年历史的交通大学诞生于强大的野心之中。自学校成立以来,交通大学一直以“存人才,兴国家”为办学理念。它把自己的发展与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开拓进取的努力,它不断攀升,终于取得了今天的辉煌。
1896年,在1896年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巨大变化”。近代著名实业家盛宣怀先生,秉承“自强不息,存人才为先,兴学为先”的办学宗旨,历经波折,创办了南洋公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世纪初,这个国家又穷又弱,国家灾难空前严重。交通大学在唐老校长等贤哲的领导下,践行“实业救国”的理想,逐渐成为以工程教育为主,科技与文献管理相结合的知名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适应中国高等教育再分配的总体需要,交通大学在20世纪50年代进行了院系调整和主体西迁。大量优势学科被调整到10多个姊妹高校,在会泽四面八方开出了枝叶。由此,我们的兄弟Xi交通大学诞生了。1959年,两所大学携手加入国家重点大学。20世纪六七十年代,交通大学作为国防工程领域的领军军事院校,担负起培养国防人才的重任,为“两弹一星”和现代舰船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改革开放以来,交通大学积极投身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锐意进取,率先垂范。它已成为首批211所和985所工程大学之一。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已开始稳步向世界一流综合研究型大学的目标迈进。
第20交通大学对改革感到兴奋。120年来,交通大学勇于率先战斗,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办学模式和管理*,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创造了宝贵的经验。
早在学校成立之初,交通大学就率先设立了上院、中院、外院和特殊班,率先实施新的分级教育制度。后来,它借鉴西方课程,聘请中外名师,引进原版教材,率先形成了中西教育相结合、工业与文化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获得了东麻省理工学院的美誉。改革开放以来,上海交通大学锐意进取,勇于开拓。它在全国开放和管理大学方面发挥了主导作用。1978年,中美之间的外交关系仍在建立之中。交通大学是第一个访问美国的教授代表团,开启了“中美两国高等教育界的破冰之旅”。1981年,他再次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率先接受海外大量捐赠,并率先将外资引入高等教育。同时,率先探索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得到了*同志的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
20世纪80年代中期,交通大学率先在闵行建设新校区,为学校的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获得了今天交通大学的辉煌。率先实施国际化战略,先后与150多所国际知名大学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其中,1994年在上海市*支持下与欧洲管理与发展基金会共同建立的中欧国际商学院,以及2006年与密歇根大学共同建立的交通大学密歇根学院,已成为国内外办学国际合作的典范。1999年,上海农业大学与上海交通大学合并,初步形成了以现代都市农业为特色的高水平农业与生物学院。2005年,交通大学与有100年历史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合并,创建了由国家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同建立的创新体系,并率先将综合性大学建设成为中国的高水平医学院。近年来,交通大学按照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三步走”战略理念,率先开展和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它在歌唱和破浪中前进,稳步进入中国大学的第一个方阵。
20强交通大学人才辈出。120年来,交通大学人才始终坚持以人才强国的理念,发扬“成为一流知识、一流事业、一流人才、第一磨砺一流品格”的人才培养传统。按照“高起点、厚基础、严要求、重实践、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标准,交通大学人才培养了以*、钱学森等优秀校友为代表的30多万名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在*经济管理、产业发展、尖端科技、国防工业、医疗事业、人文社会科学等各个领域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和荣耀。他们让世界充满了桃子和李子,还有中国的支柱。一流的大学,首先强调教师。早在办学之初,交通大学就以“广纳天下英才,用天下英才”为己任,聘请国内外知名教师,建立了以本土专业人才和归国人才为主体的硕士团队。近年来,面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历史任务,学校进一步确立了“人才强校”的主战略,推进了人事制度改革,实施了全员聘任制,启动了人才金字塔计划和SMC-晨星奖学金计划,对现有教师实施了分类发展改革,建立了学术荣誉制度和长期聘任制度,逐步形成了世界一流的师资队伍,全面、系统、持续地激发了高校师生的创新活力。学校支持国家创新发展的核心能力显著提高,各项国际可比指标迅速接近世界水平。
张杰说,在过去的一百年里,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三个世纪以来,交通大学日新月异。在这中间,交通大学的人们一直在磨砺着前进的道路,默默地为祖国和人民贡献着自己的智慧。今天,面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任务,交通大学正以新的历史起点,与所有交通大学的学生一起,对大学的性质及其在新时代的使命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总结。
在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大学有勇气创新,回顾下一个世纪的历史。大学的成就与大学精神密切相关。学校成立之初,倡导“实事求是,学以致用”的求真务实精神;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与时俱进,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新世纪以来,“饮水思源、爱国主义、学校荣誉”所肯定的感恩和责任感,“思源、致远”所弘扬的争创一流的梦想和激情,都融入了交通大学的血液,凝聚成以创新为核心的交通大学精神。作为历史的积淀和时代的呼唤,交通大学精神体现了交通大学人奋发有为、开拓进取的性格和风格,象征着交通大学永不停息的探索未知、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是交通大学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内在理想与追求。我们引以为豪的是,交通大学的精神,尤其是其创新核心,与世界一流大学的精神追求和理想境界产生了共鸣,而且是相投的。正是这种精神,使交通大学在百年征程中不懈努力,传播了火的话语。它也使交通大学的人们在三个世纪的时间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在坚持初衷的同时,不断创新,走中国一流大学之路。回顾中国大学100年的历史,我们的大学始终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衰和人民的血肉相连。“以学强中”已成为中国大学的历史使命。今天,我们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放眼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已经进入突破。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转型迫在眉睫,创新驱动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和首要需求。作为创新的源泉,中国的大学不仅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还要面向国家的战略需求。不仅要挑战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根本科技问题,而且要解决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市场、法治和人文问题。中国大学必须扎根中国,坚持自信之路,把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和人生责任,在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伟大实践中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
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创新,保持大学的领先地位。这所大学的使命是培养人才。人才的本质在于创新能力。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大学一直发挥着创新和启蒙的作用,为人类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今天,知识创新的条件日新月异,知识传播的墙正在迅速融化,知识功能的范围已经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知识创新的团队日益强大,无数的企业和无数的年轻人投入了创新大军,逐渐成长为一个有竞争力的创新主体。高校传统的人才培养、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模式面临挑战。大学将不得不在创新的试金石前反复展示它们的存在价值,要么繁荣,要么失去它们的地位。因此,大学在坚持人文关怀和学术使命的同时,必须承担起应对新挑战、引领新变化的责任,为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新成果和新动力,为人类福祉和文明进步不断创新。
当前,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复兴的关键时刻。中国的发展需要创新。高校要继续坚持不懈地重振雄风,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进步,以制度创新构建和谐社会,以文化创新打造精神家园,以人才创新开拓未来世界,以协同创新服务全面发展,以现代大学治理制度创新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落入现实的人会想到他的树,喝他的花的人会想到他的源头。“思源致远”体现了人们的人文情怀和对崇高理想的追求。“天地交流”意味着清明康泰,一个受欢迎的和连接良好的城市,和心灵的统一。天地交,万物相连,上下交,他们的愿望是一样的。古老而年轻的交通大学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展现青春和活力,不断孕育梦想和激情!
张杰表示,面向未来,交通大学将成为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面向未来,交通大学将成为世界领先的学术标杆。面向未来,交通大学将成为国家发展的创新基地。面向未来,交通大学将成为世界文明的融合中心。
百年的光影流转,岁月无声地留下痕迹。老校园里的梧桐树满是枝叶。旧图书馆里的红砖是绿色的,仍处于全盛时期。“南洋公学”的石雕依然生机勃勃,饱经风霜。新校园里的樱桃树像云一样盛开,树木变成了森林。思源湖上的柳树甚至像柳树。杨司坪上的鹭鸟又回来了。法华和苍山的校友正在回到他们原来的地方。那些充满雄心壮志的学生正在前往遥远的地方。在黄浦江和东海之滨,几代朋友都在燃烧激情,追逐梦想。他们已经写了或将继续写一百二十年。
思远致远,天地交通!
我真诚地希望交通大学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一所世界级的大学。届时,交通大学一定会伴随中国走向世界。当时,交通大学不仅是上海交通大学和中国交通大学,也是亚洲交通大学和世界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将代表中国,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愿交通大学不辜负世界人民的期望。愿世界交通大学的人们乘风破浪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