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呼吁建立完善保护地体系
7月10日发表在《生态学与进化趋势》上的一篇论文揭示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和建设生态文明方面取得的成就。研究人员表示,中国通过机构调整和减少行政重叠,推进了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改革。与此同时,中国呼吁对自然保护区系统进行重新分类,并建设国家公园。
论文合著者、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欧阳志云指出,“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强度、土地利用的急剧变化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野生动物栖息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尽快建立保护区制度,保护重要的栖息地。”
自1956年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建立以来,中国现在有12000多个保护区,总面积略大于阿拉斯加。虽然保护区约*国陆地面积的20%,但效果并不十分好。研究人员指出,核心问题是管理系统的崩溃。许多保护区由一个或多个具有不同管理目标的*部门管理。与此同时,一些地区保护过度,而其他迫切需要保护和管理的地区却被忽视。
欧阳志云指出,*大力改革管理*,实行集中管理。例如,各种保护区现在由国家林业和草原管理局统一管理,各省的自然资源也移交给自然资源部管理。“因为有了这个机会,我们可以实施统一的国家计划,建立保护区制度。希望通过改革,解决管理目标不一致、管理措施冲突和重复建设的问题。”他说。
此外,研究小组建议中国对自然保护区系统进行重新分类,以符合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自然保护联盟)的分类标准,从而获得更有效的结果。此外,保护应该与当地经济发展相平衡。
该论文的合著者、杜克大学保护生态学系的教授斯图尔特·皮姆说,“现在最大的挑战是如何管理这些地区。我们可以保持它们的自然状态和生物多样性,同时鼓励旅游业发展当地经济。让外界知道中国不仅有长城、紫禁城和兵马俑,还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国家公园,这一点非常重要。”
相关论文信息:http://dx.doi.org/10.1016/j.tree.2019.05.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