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台:你被冰雹砸中的概率有多大
新华社北京4月14日电(李海云)随着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强对流天气也开始“拉响警报”。清明节刚过,雷电、冰雹、大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开始明显。强对流天气的特征是什么?它的预测有什么困难?目前强对流天气的警告是什么?公众应该如何科学合理地应对可能出现的强对流天气?针对这些问题,记者于4月11日采访了*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张涛。
专家:张涛,*气象台首席预报员
记者:新华社记者李海云,中国气象报记者王良刘佳
现场直播。庄摄
当冰雹在晚上袭击贵阳时,你被击中的可能性有多大?
记者:清明节刚过,贵阳晚上就下了一场汤圆大小的冰雹。这场冰雹天气过程的原因是什么?冰雹天气通常持续多长时间?
张涛:简而言之,是大气达到了强对流天气发生的主要物理条件。物理条件主要考虑四个方面:一是水汽的辐合;第二,不稳定能量的积累;第三,启动强对流天气的开关。通常这种切换机制相当复杂。对于贵阳这种强对流天气,可以说地面冷空气的入侵是开始的关键。四是高空强风动力环境,这是冰雹“生长”的必要条件。
冰雹的持续时间通常相对较短,对于一个固定的位置,通常是几分钟到几十分钟。对于雹暴云,一路降雹的过程时间比固定时间稍长。一般来说,雷暴有几十分钟到一两个小时的生命史。雷暴有一个灭绝、重新出现和重新增长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强对流系统将持续几个小时甚至十几个小时。
广东潮州在4月11日经历了强对流天气。何金生摄
记者:据《贵阳晚报》报道,贵阳部分市民遭遇冰雹袭击。一些网民问:被冰雹击中的概率是多少?“大冰雹”是什么样的冰雹?在我国,哪里是冰雹最多和最少的省份?
张涛:计算这个概率并不容易,但是我们可以看看这些年的平均情况。根据1980-2010年观测资料的统计结果,我国冰雹发生概率最高的地区是青藏高原,最高的观测站平均每年发生10-20次。在中国东部平原地区,一个观测站每年平均出现0.1次。考虑到观测站冰雹的不均匀性和人为的不确定性,这实际上是一个小概率事件。
根据目前的观察,我国发生的“大冰雹”数量不是很大。一般来说,直径超过2厘米的冰雹被认为是“大冰雹”,直径在10厘米的冰雹相对较少。
我国冰雹天气最多的省份是青藏和青海,但大冰雹不多,小冰雹容易形成。平原地区冰雹概率远低于高原地区,但容易形成大冰雹。干旱地区冰雹发生概率低,如甘肃东北部水汽条件差,冰雹发生概率很低。我国*也是一个冰雹概率低的地区。
强对流天气是一个大家庭,有短期暴雨、强风、暴雨、冰雹、龙卷风等。
记者:强对流天气是一个大家庭。除了冰雹天气,还有哪些天气现象属于强对流天气?
张涛:“强对流天气”顾名思义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强对流”,另一层是“对流”。“对流”是指空气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类似于沸水,底部的水被加热并向上滚动。浮力差驱动的垂直运动是“对流”。这种对流运动有强有弱,“强对流天气”的对流运动相对强烈。强对流天气的具体表现是不同的。一场强对流风暴来了,它可以表现出各种形式,如风、雨、雷和闪电。短期强降水、大风、暴雨、冰雹、龙卷风等都属于强对流天气。
记者:强对流天气通常发生在一年的哪个季节?强对流天气的特征是什么?
张涛:强对流天气需要上部寒冷和下部温暖的条件。在春夏之交,华南从南到北,华南从3月到4月,华南从4月到5月,华北从5月到7月,发生概率最高。盛夏暴雨和强对流频繁发生,秋季发生的概率低于春季,而冬季发生的概率极低。
强对流天气最重要的特点是时空尺度小,突发性强,即来来去去快。此外,当地性很强,具体地点的可预测性相对较差。另一点是,这些条件是相对敏感的,在强对流天气发生之前,需要有几个条件与之密切匹配。如果某种情况更糟,贵阳就不会有冰雹。这也增加了我们预测的难度。
记者:强对流天气之前有什么迹象?预报强对流天气有什么困难?
张涛:根据不同的时间,提前一两天,天空晴朗,这有利于太阳辐射加热地面。时间越来越近,强对流天气发生前几个小时,人们通常会感到闷热,这意味着强对流天气在高温闷热的条件下很容易发生“桑拿日”。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不稳定的能量和水蒸气的积累。当时间接近的时候,你会发现天空中有风和云在涌动。一些积云,像一个接一个的棉花云,如果它们比较大,很容易产生强对流天气。最近,远处可能已经有强对流天气。如果你听到远处的雷声逐渐逼近,天空变暗(技术上称为“黑色的一天”),风向急剧变化,风力急剧上升,那么几分钟后就会有雷雨和冰雹在你身边。
强对流天气预报困难的根本原因是天气系统的小尺度。通常,寒潮、台风等过程有很长的生命史,持续几天或一周甚至更长,而雷暴只有几分钟的生命史。就空间而言,冷空气相当于地面上跨越数千公里的巨大冷压力,而雷暴的规模可能有几十公里。对于更大更慢的系统,可预测性更高,因为我们的大气模拟可以模拟这些天气过程。对于小型天气系统,模拟更加困难,一些小的因素无法消除。另一个原因是强对流天气系统变化迅速,具有很强的区域性,这给预报带来了挑战。
强对流天气是有害的,所以公众在旅行时应该提高警惕。
记者:目前我们对强对流天气的预警是如何划分的?公众如何接收预警信息?
张涛:强对流天气警报是一个短期警告。目前,*气象台发布的预警主要是关于24小时内发生强对流天气的可能性,主要是冰雹和雷暴大风。我们将强对流天气警报分为蓝色、黄色和橙色。其等级与风、雨、雷、闪电的强度以及强对流天气的发生范围有关。
对于省市来说,关注区域较小,时间较短,准确率较高,可能需要几个小时。目前,各省市都有雷电预警、雷雨大风预警和冰雹预警。由于不同地区的降水和地形不同,所涉及的预警类型也不同。
对于公众来说,要收到气象部门发布的强对流天气警报,通常需要提前一两天注意天气预报中是否提到强对流天气的可能性,如果是,则需要注意。强对流预警的时间限制相对较短,因此应特别注意当天是否有强对流天气预警。我们通常通过短信、电视、互联网和其他渠道及时发布预警。
记者:强对流天气是有害的。它会对生产和生活产生什么不利影响?
张涛:强对流天气包括风、雨、雷和闪电,所以损害也是多方面的。从风的角度来看,雷暴和强风造成的危害也是多种多样的,如对航空业来说非常危险的下击暴流。在飞机起飞或着陆阶段发生下冲时,飞机可能会坠毁。在强雷暴和强风的情况下,将会发生风灾,撞倒建筑物并造成人员伤亡。风也会对农业造成损害,尤其是在小麦生长和收获期间。如果遇到大风,就会造成倒伏,导致小麦歉收。此外,一种特殊形式的风是龙卷风。如果发生强烈的龙卷风,它们经过的地方将被夷为平地。
从降雨的角度来看,持续多日的对流性降水会引起洪水,而短时间内的强降水会引起内涝。例如,城市内涝肯定是每个人都熟悉的,也就是看海的现象。农村地区的内涝将影响农田,农田内涝将导致作物减产。就闪电而言,对航空业的影响也最大,这将导致大量航班延误。此外,它还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而且中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死亡人数仍然相对较高。
记者: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正确预防闪电?
张涛:当闪电来袭时,最重要的是避免成为制高点。例如,在荒野中,不要呆在大树下或电线杆下。对于荒野来说,大树和电线杆是制高点。进入春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将相继出现强对流天气。因此,公众应该密切关注天气信息,并作出旅行安排和防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