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赫章发现侏罗纪早期恐龙足迹群
2月7日,一个中外科学家团队在北京宣布,他们在贵州省赫章县发现了一套以中小型兽脚类恐龙足迹为主体的恐龙足迹化石组合和少量的蜥脚类足迹,这对了解我国西南地区早侏罗世中小型恐龙的行为、活动范围和生物群组成具有重要意义。
贵州省赫章县府楚彝族苗族侏罗纪龙头山群细砂岩中保存有足迹化石组合。该区地层属河流相沉积,可与四川广泛分布的下侏罗统珍珠冲组相媲美。珍珠冲组的恐龙脚印和恐龙骨骼与这次发现的化石脚印一致。
这次一共发现了32个三趾脚印,其中31个是食肉兽脚类恐龙留下的。足迹长度从14厘米到19厘米不等,形成了4条足迹。大部分脚印保存完好,脚趾垫和脚趾尖可以被观察到。通过形态学分析,脚印与滴酒不沾的真实雷龙相似。值得注意的是,足迹与华北侏罗纪-白垩纪界线上土城子组钱家店真雷龙的足迹非常相似。这表明从侏罗纪到早白垩世,这些兽脚类动物的足迹变化不大。根据四条足迹和重复的脚步,可以知道制造者的行走状态。一只留下四条足迹的恐龙正以10公里/小时的速度小跑,而另外三只则分别以3.6公里/小时、6公里/小时和4公里/小时的速度正常行走。剩下的孤立脚印在形状上更像奇怪的龙脚印,这可能是侏罗纪早期一种小型食草鸟臀恐龙留下的。
已经发现了九个蜥脚类动物的脚印,其中只有两个可能形成足迹。后足迹平均长度为26.8厘米,由于保存原因,无法准确识别,但其基本形态特征与雷龙相似。这又一次为中国西南地区不同于基本蜥脚类动物(陆丰龙)的早侏罗世示踪剂提供了新的化石证据。
中国西南大部分地区缺少早侏罗世恐龙骨骼,同时脚印化石也很好地补充了该地区早侏罗世恐龙的记录。此外,这些脚印与一些骨骼化石非常吻合。特别是对于中小型兽脚类动物的足迹,制造者很可能是在这一地区发现的兽脚类恐龙,如中国龙。这种足迹的追踪者流动性强,活动范围大,行为复杂。这便于我们了解恐龙的行为特征、活动范围和地理分布。
此次发现的兽脚类-蜥脚类-鸟臀化石足迹组合与四川大足、谷林、自贡、贵州毕节、贵州茅台的化石足迹组合基本一致,证实了该化石组合的广泛性。这项研究补充了中国西南地区早侏罗世生物群的化石记录,是该地区恐龙区系组成和比例丰度“普查”的重要环节。详细的化石记录还有助于将该地区的生物群与其他地区的生物群进行比较,并通过足迹记录的形态和多样性来研究恐龙生物群的进化。
本次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利达、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丹佛分校的马丁·洛克利、德国足迹学者亨德里克·克莱因、自贡恐龙博物馆研究馆员彭、贵州博物馆的等学者牵头。该研究论文发表在古生物学杂志《历史生物学》上。
相关论文资料:https://www . tand faline . com/doi/pdf/10.1080/08912963 . 2020 . 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