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办法(暂行)》征求意见结束

科普小知识2021-10-25 22:18:07
...

■倪思杰,本报见习记者

随着科学的快速发展,科学仪器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目前,我国有几十种科学仪器正在建设和运行,它们正在加速改变我们的未来。与此同时,如何管理这些科学仪器也成为中国科学家关心的话题。

不久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管理办法(暂行)》结束了公众咨询。

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电子激光部主任王东认为,“这种管理方法是非常必要的。这将为我国科学仪器建设和使用的规范化、法制化奠定基础,有利于科学仪器的长期健康发展”。

然而,一些专家也表示,这些措施在国际合作、规划和管理方面仍有不足,在执行过程中还应考虑与其他政策的协调。

管理过程的标准化

“‘十三五’计划即将到来,下一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五年计划即将出台。这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这样每个人都可以专注于一套规则和系统化的管理方法。国家天文台副台长薛穗建告诉记者。

《办法》规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是牵头行政部门,与财政部、科技部、中国自然科学基金等部门合作,履行各自的职能和分工,负责设施的建设、运行和退役,以及在设施基础上开展的科研工作。

“每个部门都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将来管理效率会更高。”薛绥剑说。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李·认为,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牵头管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非常合适的,因为“设施建设不仅涉及科学技术领域,还涉及土地和土木工程等许多领域”。

针对科学仪器建设普遍存在的超预算、超时限问题,王栋表示,在规划过程中“适时调整和更新规划内容”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根据科学仪器的发展规律和国际最新趋势,及时调整和优化规划,才能充分发挥中国后发优势,尽快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规划中‘坚持竞争择优,充分整合优*量,集中力量建设’的原则也很先进,充分发挥了我国‘集中力量解决重大问题’的制度优势,避免了重复建设和浪费。”王栋说道。

国际合作被忽视了

虽然《办法》在规范运作过程中赢得了很多认可,但专家表示,《办法》仍缺乏创新,以国际合作形式在国外投资建设的重大设施的建立和管理仍被忽视。

据了解,《办法》将“主要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定义为“在相关领域提供高水平研究服务的国家公共基础设施”。

“将设施定义为‘国家公共基础设施’是指在中国建造的科学仪器,没有考虑到国际合作项目也包括在国外建造的设施。这些措施应该在这方面得到反映。”李对说道。

薛穗建说,中国通过国际合作建设科技基础设施的需求越来越迫切。然而,科学技术部负责管理国际合作问题。这些问题大多是在个案基础上讨论的,这不利于合理有序的竞争,也不利于选择真正能够推动学科发展的顶尖国际科技基础设施项目。

“就天文设备而言,世界公认的优秀建筑工地,解决特别重要的科学问题的基础设施必须结合世界的智慧和力量。”薛绥剑说。2014年6月,*主席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上提出,中国将在更大范围内深化工程科技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愿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创造未来。在薛穗建看来,这一思想在《办法》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细节令人担忧。

关于《办法》在今后实施中可能面临的问题,专家表示,虽然《办法》对管理流程有更详细的规定,但仍是从行政角度制定的,需要在实施过程中细化,需要与其他法规相协调。

《办法》规定了项目决策、工程和运营的具体管理要求,但不涉及规划和管理。这是最大的问题。”李说,大型科学基础设施的管理应该是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包括规划、工程、运行和退出。

她认为,只有《措施》第5条涉及“规划和制定”。

在国外,计划的制定一般采用分阶段的评价方法,这需要多轮或多步的评价过程,将科学仪器的多因素考虑分解成不同的阶段。然而,中国没有类似的程序或法规。

此外,李表示,在今后的实施过程中,这也是一个问题,该措施能否很好地与其他现有的政策联系起来。

以营运资金为例,《办法》规定,财政部门应当按照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安排设施营运资金。“从目前的资源配置情况来看,如何在实际操作中保证及时、适量的营运资金仍然令人担忧。”李认为,这可能成为今后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管理中的“一把悬在头上的刀”。

“如果运营基金仍然依赖于竞争性基金,这肯定会影响设施的公开共享。”李对说道。

《中国科学日报》(第四版综合版,2014年8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