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媒体为何对生物多样性大会“视而不见”
最近,第十三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会议在坎昆举行。在会议闭幕当天晚上11点左右,会场上仍然挤满了来自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他们用尖锐的言辞讨论着会议的每一个细节。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这次国际会议上几乎不可能找到西方新闻媒体。到会议结束时,仍有许多会议材料可供阅读,而且在各国的展览摊位外很少有提问者。
1992年,各方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会议上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这是两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近年来,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日益突出。每年,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媒体关注。西方媒体特别活跃,几乎所有主流媒体都出席了,参与报道的记者人数也相当多。
然而,同样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会议,为什么没有出现,甚至西方媒体也在互联网上找不到会议的报告?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所生物多样性专家许婧认为,《生物多样性公约》有190多个缔约方,但美国仍然没有。其原因是加入《生物多样性公约》将增加美国的国际负担,其生物技术产业将受到限制,并且有必要与其他国家分享生物多样性资源开发的好处。这显然不符合一些美国企业的利益。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表示,《生物多样性公约》更倾向于保护土著和当地社区的权益,这与美国*的立场不一致。因此,美国主流媒体不愿意对生物多样性会议给予更多关注。
墨西哥国家遗传资源中心的研究员路易斯·古兹曼说,《气候公约》涵盖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来自发达国家,而《生物多样性公约》的资源主要来自发展中国家,因此在西方国家,前者将比后者受到更多关注。
事实上,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一样,关系到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许多丧失生物多样性的地区位于发展中国家,是贫困地区。保护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需要世界发达国家的财政和技术投入和支持。古兹曼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应该共同承担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西方媒体应该更多地关注生物多样性领域的国际会议。
埃及环境部生物多样性顾问穆斯塔法·菲德尔告诉记者,《生物多样性公约》目前受到的关注远远少于《气候公约》。原因之一是气候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更加明显,《气候公约》对各方利益的影响更加直接。
菲律宾环境和自然资源部生物多样性管理局的官员内尔马里·丽塔认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往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发达国家需要利用这些资源,因此发达国家应该补偿发展中国家,并承担更大的责任。
良好的全球生态是人类的共同利益。鼓励70亿人提高环境保护意识,采取积极行动造福子孙后代,需要全球媒体的参与。记者采访的许多与会者认为,发达国家的媒体在这个问题上不应“选择性失语症”。
在这次会议上,中国赢得了2020年第十五届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的主办权。一些当地媒体消息人士告诉记者,他们期待着未来更多关于生物多样性会议的报道和更多媒体的参与。(新华社记者倪瑞杰、杨军)
《中国科学报》(国际版,第二版,2016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