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我国古代对密度的认识和运用

科普小知识2021-07-16 15:33:33
...
在物理学中,为了显示不同物质性质的差异,引入了密度的概念(最初称为比重,即密度与水的比率)。密度(比重)的概念在中国很早就被提出并应用。《孟子》中有这样的记载:“金重于羽毛,是不是金钩加羽毛?”这意味着黄金在平时比羽毛重,指的是相同体积下黄金与羽毛的比例,而不是将一个金钩子的重量与一车羽毛的重量相比较。在测定物质密度时,中国古代制盐工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比重计。宋代姚宽的《西Xi从化》有这样一段话:“我要监督台州、杜杜、唐焱,天天吃莲子卤。莲子被那些选择较重的人使用。漂浮着三颗莲子和四颗莲子的盐卤味道很重,其中五颗莲子尤其重。莲子漂浮时是直的。如果莲花是直的或直的,味道又差又薄。如果盐水变稀,莲花会沉入水底,油炸盐就不起作用了。这种方法在福建中部用鸡肉和桃仁进行了试验。腌过的味道很重,但是浮在上面。如果它又咸又轻,两者都会下沉,这是相似的。”中国古代制盐工人测定卤水密度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浮莲法,即选几粒重的莲子放入卤水中,卤水中浮莲越多,咸味越重。另一种是利用鸡蛋或桃仁的起伏来确定卤水的密度。当卤水密度大,而鸡蛋或桃仁的平均密度相对较小时,鸡蛋或桃仁会浮到液面上。如果盐水很轻,其密度低于鸡蛋或桃仁的平均密度,鸡蛋或桃仁就会下沉。这两种方法与现代使用的浮子式重力计的原理是一致的。明代的陆荣在《书院杂记》中也有记载:“盐水是由三份莲子称量而成的。首先,小竹筒里装满盐水,莲子放在中间。如果它漂浮并水平下落,盐水就非常咸,可以被油炸和焚烧。如果站在表面上,略显苍白;如果他们陷入困境,负担不起,他们都会放弃。”这种与莲子结合使用的小竹筒已成为一种便携式液体比重(密度)计,其原理与现代使用的浮笔比重(密度)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