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三大自主招生联盟将不复存在 自招往何处去

科普小知识2021-07-11 16:01:54
...

后联盟时代的去向

无论是自考与国家考试的关系,还是制度保障,根本问题仍然是如何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公平、公正地选拔优秀学生。

三大自主招生联盟将不复存在 自招往何处去

“北约”、“华沙条约”和“卓越”将不复存在。来源:百度图片

■我们的记者陈彬

9月初,教育部出台了新的高考改革方案,要求从2015年起,在全国统一高考后安排高校自主招生,不采用联考方式。几天前,“北约”、“华沙条约”和“卓越”三大自主招生联盟都向媒体证实,以联盟形式招生的明年将不复存在。

教育部关于2015年自主招生的文件据说将在年底发布,大学目前正处于“空白期”等待消息。同样,由于明年的自主招生将在高考后进行,正在准备高考的高三学生也将进入一个“空白期”。

然而,无论是对一所学校还是对整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来说,“空白期”并不意味着无事可做,因为人们有太多关于自主招生的问题要考虑。例如,昨天的联合考试模式是成功还是失败?在后联盟时代,我们最好的选择是什么?在稍远的未来,自主招生将走向何方?

昨天:联合考试的对与错、优点与缺点

联盟形式的自主招生始于2009年,两年内形成了三个最强大的招生联盟,即所谓的“北约”(包括北大、北航等11所大学)、“华耀”(包括清华、浙江等7所大学)和“卓越联盟”(包括北科、天津等9所大学)。卓越联盟成立后不久,记者采访了一所卓越联盟大学的校长。

在采访中,关于加入联盟的初衷,校长是这样说的:“我不同意目前的自主招生。这只是学校为争取高质量学生而采取的另一项招生政策。然而,当时只有两个独立的招生联盟。我担心一旦它固化,第二次高考可能会形成。通过建立一个新的联盟,我希望使“盘子”变大。如果所有学校都有,那就等于什么都没有。”

这句话至少表明,自联盟成立以来,对这种招生方式的反思已经开始,而且这种反思不仅存在于联盟之外。

三大联赛宣布不再联合招生后不久,中国高等教育协会副会长、原上海师范大学校长杨德广在一次研讨会上明确表示,这种招生模式早就应该停止。

“30多所一流大学将发起‘群体战争’,这将使不结盟大学边缘化,不可避免地导致一流大学对高素质学生的垄断感和不公平竞争,这将对大学逐渐赢得的自主招生权造成致命打击。”杨德广说。

然而,在采访中,记者并没有听到所有关于这种形式的联盟招生的负面声音。

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联合考试的优势在于提高效率和节约成本。尽管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但教育部门不应“一刀切”地停止联合考试,而应把决定权交给各大学。改革是一个不断改进的过程。高校作为招生的主体,也在改革中走向成熟。他们完全有能力并有权选择合适的注册模式。

持有类似观点的不止郑一人。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一直密切关注中国自主招生的进展。在一次采访中,他还说在*很久,中国就存在类似于联盟招生的形式。分开招生需要大量的经济和劳动力成本。相比之下,除了低成本,联盟注册也可以互相学习。从这个角度来看,这种形式本身没有大问题。

在程看来,取消联考并不能解决当前自主招生困境的核心问题。“取消联合检查与其说是一种解决办法,不如说是一种‘休克疗法’。每个人都应该停下来仔细想想,也许这比向前冲要好得多。”

今天:模式重要吗

反省可以一直进行,但是有一个问题不能一直等待。也就是说,在三大联赛分崩离析的时刻,我们应该如何进行自主招生?

今年9月,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一次高峰论坛上,分析了自主招生的未来趋势,提出南方科技大学“631”自主招生模式有可能成为教育部采用的模式。所谓的“631模式”是指把自主招生放在促进招生之前的做法。大学的录取结果基于60%的高考成绩、30%的大学面试成绩和10%的中学成绩。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一些高校相继出台了多种自主招生模式。除“631”模式外,还包括浙江省部分高校实施的“三位一体”模式和国内部分实验高校实施的“6+4”招生模式。将来,这些模式很可能成为大学独立招生的一种选择。

“自主招生已经实施了十多年,在此期间每个人都有一些想法。在不再以联盟的形式招收学生后,每个人都有根据自己的想法探索的空间。”天津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古玉在采访中说。

古玉表示,至少在现阶段,高考仍将是学校选拔人才的主要依据。在此基础上,自主招生的方向肯定是寻找具有特殊学科专长和特殊潜力的学生。“无论我们如何选择,我们都离不开高考,但每个人都在探索不同的模式。”

在模式探索问题上,程有自己的一些看法。

“在制度建设的过程中,有些因素不一定占大多数,但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程说,以“631”模式为例,当有40%的弹性来决定学生的命运时,如何更公平、更符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标准,其实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你知道,即使在一个高考成绩占100%的时代,仍然没有完全公平和公正的保证。

在程看来,目前的自主招生制度建设存在着太多的漏洞。如果制度建设跟不上,无论选择哪种模式,都有可能给自主招生乃至整个招生制度带来负面影响。"我们需要解决一些基本问题。"

程所说的“根本问题”是什么意思?

明天:回归基础

程在分析短时间内自主招生联盟“早逝”的原因时,给出了两个答案。除了缺乏制度保障之外,他认为第一个问题是不能正确处理自学考试与国家考试的关系。“独立招生如何与国家考试相匹配的问题,而不是把它变成第二次国家考试的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

谈到自主招生未来将面临的主要问题,许多人实际上谈到了自主招生和高考并存的问题。例如,古玉直言不讳地表示,未来的自主招生评估体系应该涉及哪些方面,这些方面与高考成绩有什么关系,是最需要关注的问题。“高考是必须的,如何平衡学校考试成绩和高考成绩,如果这种关系处理不好,未来的自主招生将面临相当大的困难。”

事实上,无论是自考与国家考试的关系还是制度保障,根本问题仍然是如何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公平、公正地选拔优秀学生。

“任何改革都必须回到根本上来考虑问题。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改革将毫无意义,甚至会倒退。我们的根是什么?”程问。

应该说,在高校自主招生的过程中,很多技术问题实际上并不存在。例如,如果有经验的教师与学生聊天,他们会对学生的家庭背景有最直接的了解,但前提是教师有诚信体系的保证。这正是公众最关心的地方。目前的制度不足以让公众相信他们能够保护自己的权利。

“从这个角度来看,独立招生改革的重点可能不在招生制度本身,而在制度之外。”程说,考试技术本身并不难解决,但在目前国内法制环境不太健全的情况下,我们反而应该回到最原始的状态,从起点出发,在保持最基本原则的前提下进行新的拓展。

事实上,近年来,程一直呼吁出台专门的考试法。“作为一个国家的考试制度,我们必须保证其合理性,这既需要论证,也需要良好的法律依据。考试方法必须从根本上考虑问题。”程说,我们的改革都是新的,但在本质上没有原则上的变化。你知道,只要是新的就不好。“表面文章”式的改革毫无意义。

记者笔记

“从白天变到晚上”是什么意思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持续了10多年的独立招生政策,恐怕“改变”这个词会被很多人认可。

从2003年至今,自主招生政策几乎每年都在发生一些新的变化,从笔试到校长实名推荐,从倾向农村学生到取消联考...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在实施自主招生的初始阶段,无疑有必要进行一些政策调整,但过于频繁的调整会客观上干扰高校招生,甚至干扰中学生的正常准备。事实上,在记者接触到的高中教师中,许多教师对自主招生政策的频繁变化颇有微词。

自主招生政策的频繁调整,一方面说明了相关部门对自主招生的重视,但同时也反映了政策制定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在采访中,郑还表示:“自主招生政策的变化时有发生,反映了改革过程中的不成熟和不完善,但原因之一是教育当局没有统一的指导思想。"

事实上,独立招生政策更强调“独立”一词。从这个层面上讲,教育部门不应该“抓”大问题和小问题,而应该把自主招生的实施权下放给高校。具体政策的调整完全可以由高校自主解决。这实际上是增强高校自主权的具体体现。然而,正如郑所说,这一切的大前提是,教育当局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总体思路,“抓大放小”,以实现整体规划。

然而,不幸的是,现实恰恰相反:虽然教育当局一个接一个地“抓”,但在指导思想上却没有明确的想法。因此,不难理解独立招生政策年复一年的“新变化”。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为自主招生提供稳定的政策空间和环境,*部门需要做出更多的改变。(陈彬)

《中国科学日报》(第五版《大学周刊》,2014年10月30日)

阅读更多

“北约”和其他三个独立招生联盟“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