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周忠和院士:功利主义让我们远离了科学精神

科普小知识2022-04-08 08:04:17
...

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一封公开信引起了科技界的广泛关注。声明中提到的优青、解青等人才项目的异化是近年来备受争议的人才“帽子”问题。

事实上,“帽子”势不可挡,大量科研人才从西方外流,客观的评价体系都被认为是科技界面临的“大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古生物学家周忠和认为,当前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利益至上和功利主义,这显然与我们倡导的科学精神背道而驰。因此,周忠和说,功利主义使我们离科学精神越来越远。

功利主义是追求科学精神的障碍。

《科学技术日报》:你认为科学界在科学精神方面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周中和:虽然每个人对科学精神的理解会有所不同,但一些共同的、本质的东西是大家都公认的。科学精神是在科学研究实践中形成的一套价值观、行为准则和信念。它兼具科学和文化属性。我把它概括为求真务实、探索创新、理性质疑。我也可以把它简化并概括为“寻求真理、探索和质疑”。

因为要求是真实的,我们必须诚实。因为我们想探索,我们必须有好奇心。因为我们需要质疑,我们需要批判精神。这些文章每一篇都有深刻的意义。然而,目前,无论是人们对科学的理解还是研究者自身的定位和要求都带有很强的功利性色彩,尽管原因可能非常复杂。

结果是科研管理视野不够长远,只有应用价值。对人才的评价不是基于科研人员的水平和成就,到处都是“帽子”。科学家在个人选择中也把兴趣放在第一位,人才流动只是为了利润。

不改变这种功利的局面,科学精神的普及就不可能实现。

功利主义是多维的,植根于文化。

《科技日报》:你认为我们在哪些具体领域存在功利至上的问题?

周中和:在我看来,我们的功利主义是多维的、全方位的。

首先,社会上许多人认为,如果我们要发展科学,我们必须立即看到结果,并需要在短期内反思国内生产总值。严格地说,科学的发展不能首先考虑实用性。科学的本质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探索,然后应用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并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产生影响。

其次,我们的一些研究团队首先考虑的不是科学问题是否重要,而是项目是否易于申请以及结果是否能够得到保证。因此,研究方向通常更受欢迎,不太受欢迎,风险也更小。有太多的跟踪和很少的创意。然而,如果你想有重大的原创性成就,除了忍受孤独和坐在板凳上,科学问题的多样性和基于个人兴趣的探索也是非常重要的。

事实上,科学家们经常担心缺乏科学精神,并希望*能采取更有效的措施。然而,理想是辉煌的,现实是无奈的。功利主义的指挥棒如此强大,以至于许多研究人员不得不弯腰五公吨,并聪明地选择“适应”环境。随波逐流不容易吗?

《科技日报》:功利主义和文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周中和:我认为需要解释的是,研究人员作为个体,往往是无助的。在一定的学术生态环境中,个体的选择是有限的。或者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们的传统文化本身有许多不符合科学精神的地方,也有许多不能一蹴而就的功利因素。我们的教育不是这样吗?期望一个受过功利主义教育的人在研究阶段有一个大的大脑开放是不现实的。然而,既然我们要倡导科学精神,我们必须要求这个社会跳出功利主义,有一个更长远的眼光和模式。

让功利主义没有市场,有制度,动真刀

《科技日报》:效用问题已经存在了很多年。应该如何解决?

周中和:这不容易。改变任何已经融入文化的东西都不容易。这可能比生态环境管理更复杂。如何打破游戏?在我看来,关键还是两个字:制度和实施。首先要做的是解决“指挥棒”的问题。科学界也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如果不改变评价制度,其他努力将是徒劳的。第二,我们都清楚地看到科学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如学术上的浮躁或急功近利。关键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解决它们。我们已经发布了很多相关的规定。我想说的是,光有系统是不够的。不管这个系统有多好,它只值得实现。

例如,在挑选院士的过程中,一些候选人会找人互相问候,但显然有规定不允许他们这样做,那么那些这样做的人必须受到惩罚,如果他们被发现一起处理,那么自然没有人会再次这样做。然而,目前的情况是,如果有人这样做,似乎并不重要。那些遵守规则的人会怎么想,他们会觉得不公平吗?你会后悔吗?

我认为科学精神的意义和影响超越了科学本身,推广科学精神比普及科学知识更重要。科学精神的确立是提高国民科学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国家创新和发展的前提。科学界有责任和义务从自身和系统出发,以便建立科学精神。

(北京,6月21日,《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