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刘先林院士:已交退休报告,要多陪陪老伴儿

科普小知识2022-05-01 12:42:35
...

刘先林院士:已交退休报告,要多陪陪老伴儿

6月15日下午,刘贤林院士接受了澎湃新闻的专访。《澎湃新闻》记者赵世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刘贤林,做梦也想不到自己会在78岁时成为一个“网红”。

他说,他光着脚、穿着旧皮鞋、坐在高铁二等座位上修改文件的照片,不应该受到如此多的关注,“这是一个由朋友圈的失败造成的‘事故’。”

这本指南曾依靠科学研究成果结束了中国完全依赖进口的先进测绘仪器的历史,并加速了中国测绘从传统技术体系向数字技术体系的转变。他说这话时有些腼腆,但并不重视。

6月15日下午,在北京莲花池西路28号的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办公室,头发花白的刘仙林拉起两张电脑椅,笑容可掬地迎接前来洽谈科研业务的客人。后来,他还在这里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独家采访。

“这两天我拒绝采访我的记者。互联网媒体发酵太快、太集中。这不应该成为每个人关注的焦点,浪费这么多时间。”刘贤林为这些拒绝道歉。“记者不容易,我明白。我注意到,自我媒体真的很好。”他还特意打电话给研究所办公室副主任丁健,解释他的初衷。

“但我不能拒绝,如果你已经来到我面前。”他笑着说,他其实是一个不会拒绝别人的人。

"这些鞋子实际上相当好。"

6月12日,刘贤林院士率队赴河南郑州参加项目交流,随后乘坐G808高速列车返回北京。为了便于与团队沟通,他选择了与团队成员坐在二等座位上。

在车上,为了准备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14日召开的科技成果发布与应用大会的主题报告,他打印出了PPT,并利用公交车时间对其进行了修改。

刘先林院士:已交退休报告,要多陪陪老伴儿

刘贤林院士的微博@人民日报照片

“网上流传的照片实际上是我们团队的一位医生拍的,然后被发到微信群里表达感叹。在那之后,有人把它发给了朋友圈,然后就流传开了。”与刘贤林院士一起乘坐高速列车的科研团队软件负责人魏表示,就像这张刘院士的照片在网上流传一样,该团队的许多人以前都有过手机。“每次我们一起乘飞机和火车,我们经常玩一会儿手机,但每次他用这段时间工作,看到他工作如此认真,我们会不由自主地拍下照片,但它不在网上。”

事实上,刘贤林比网上流传的照片更随意。丝不介意别人对他衣服的评论和建议。他的旧蓝色汗衫满是褶皱,而且有线头粘在背后。照片中的鞋子仍然是赤脚的。他向澎湃新闻记者解释说,"这些鞋子实际上相当好,非常透气,而且在夏天赤脚穿更舒适和方便。"

刘仙林还强调了他照片中的衬衫,“我很少穿它。那天,我特意为2000万英镑的项目穿上了它。”在他看来,这件衬衫已经是一件正式的礼服,“只有在去人民大会堂和推广科学研究项目的时候。”

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石波在山东科技大学攻读博士期间,参与了刘贤林院士的移动测量研究组的研究工作。他告诉澎湃新闻,2008年,当他在北京和刘贤林一起工作时,他发现刘贤林不习惯穿袜子。有时他会卷起裤腿出去,穿得像个老农一样随便。“当每个人都在一起吃饭时,他不会要求任何东西,但当他做学术研究时,他喜欢认真对待,并决定立刻做正确的事情。”

刘贤林曾经告诉石波一件学术丑闻:1985年的一天,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三楼的一面墙上被打了一个大洞。目的是将他率先开发的投影仪运出大楼,因为他只对开发设备感兴趣,而没有考虑将来如何将设备运出房间。

山东科技大学著名教授刘贤林曾与该校合作开发了一款新型汽车导航器。山东科技大学测绘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牟也曾多次与刘仙林打过交道。他回忆起有一次学校召开学术会议,邀请刘贤林参加。但是,由于参会人数众多,嘉宾座位紧张,刘贤林主动与大家协调,没有给组织者造成困难。

60年的独创性

房间里堆满了办公卡片和电脑,开放的空间里堆满了数据和设备,没有专门的办公桌,所有员工都可以随意进出...这是刘贤林院士的办公室,位于研究院七楼,他的许多科研成果的软件开发也在这里完成。

这个大办公室原来是刘院士的,但他把它改成了“电脑室”,现在所有的组员都在这里工作魏说,他们还建议他作为一个院士,应该有一个办公室的空间,接待访客,举行会议和休息,但他仍然坚持每个人都搬进来。“他说他一个人住这么大的办公室太浪费了,所以应该给每个人提供更多的空间来一起工作,以促进科学研究和交流。”

刘贤林与测绘的深厚渊源始于1958年他考入武汉测绘学院。1962年毕业后,他来到国家测绘局科学研究所工作,一直在测绘第一线工作。“他年轻的时候,电脑并不流行。整个单位只有一台电脑。那时,他开始编写自己的程序。为了使用电脑,他在别人晚上不用电脑的时候等着。”丁健说,刘贤林年轻时的故事一直受到他的继任者的称赞。

1963年,经过一年的工作,刘贤林提出了解析辐射三角测量法,这是中国人发明的第一个书写规范的方法。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数控测绘仪器”和“ZS-1”正投影及其配套软件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生产这类仪器的国家。20世纪80年代,为了摆脱中国在进口航空测量仪器上花费大量资金的局面,刘贤林集中精力研究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为国家节约了近2亿元人民币,并出口到许多国家,收入超过1000万元人民币...

刘贤林给中国带来了测绘领域的突破和颠覆。他曾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尽管他年龄越来越大,但他仍在不断创新。现年78岁的他仍在为新开发的车载激光电子建模系统奔走。"他们总是取笑我,说我会再次去推销和做广告。"刘仙林没在意,“一百次,一百次,一百次,搞科研。”刘贤林这样描述:“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越来越难。然而,技术的应用是科学研究的结果,不能放在一边,锁在抽屉里。”他也是如此执着,一直深入到一线,甚至参加野外工作,用很少的资金推动重大科研成果的产业化。

魏表示,车载激光电子建模系统不同于传统设备的静态,可以实现全息三维地理信息的扫描。“在任何一条街上,只要你扫描,视线中的一切都可以被系统地处理和分析,然后具体化。可以根据交通流量和交通流量来具体判断这条道路的存在是否合理,甚至细微到足以识别道路上公共设施的损坏程度。”

当提到车载激光电子建模系统时,刘贤林的情绪立刻高涨起来,他的话变成了秘密。他花了10多年时间才最终使这个项目走向工业化。“这是一种可以广泛使用的车辆网络。如果应用到保险中,它可以将汽车事故率降低5%,这将带来巨大的好处。这需要道路两侧尽可能详细的数据。我们的技术是驾驶汽车通过,用激光扫描,然后建立模型,使用最高层次的结构化数据产生低层次的数据,如三维和平面数据,提高效率,并通过云计算实现它等。”

刘仙林告诉澎湃新闻的记者,科学研究需要工匠精神和不断创新。结果是需要多年的研究和实践才能经受住考验并真正发挥作用。

刘先林院士:已交退休报告,要多陪陪老伴儿

6月15日下午,刘贤林院士(左)接受了澎湃新闻记者的专访。

院士的人间烟火

为了给国家节省更多的科研经费,刘贤林拒绝提供专用汽车和专用司机。他自己付了车款,然后开车下班了。我去学校接我的孙子,买蔬菜,中午跑回家给我妻子做饭。在4S商店装饰、修理下水道和修理汽车。玩微信,刷朋友,打钉钉...刘贤林院士在生活上与普通老人没有什么不同。

他总是不自觉地提到他的爱人。"她对我的着装风格有很多不满,这次批评了我。"刘仙林的语气既无奈又愉悦。“我没办法。我已经这样几十年了,我已经习惯了。”

近年来,只要有人在北京,刘仙林一午休就立刻跑回家为他的爱人做饭。“我能理解,当人们变老时,独自在家是非常孤独和困难的。”所以他尽力陪着她,照顾她。为了让她的食物更好更健康,他买了各种各样的锅,“十几个砂锅、锅和高压锅”。但是她仍然认为我的厨艺不够好。我现在正在进步。"

“我必须在80岁之前退休。我已经提交了我的退休报告。”对于完全退休后的生活,刘贤林是第一个想到妻子的人,“我想和她出去走走。”结婚近50年后,“我忙了这么多年,很少陪她”。

被问到刘贤林有什么爱好时,他想了想,却说不出。他最大的爱好是测绘,也就是科学研究。“退休后,我只会做一些小事,把大世界留给团队中的年轻人。”

刘贤林年轻时是一位演奏单簧管和小提琴的音乐专家。退休后,他不想再练习了。然而,他致力于妻子的爱好。“她经常去她家旁边的广场散步,也想在广场上跳舞。我退休后可以陪她。”

阅读更多

《人民时事评论》:科学回归纯粹与淹没

“网络红人”刘贤林院士展望地理信息技术的未来

程院士拒绝接受采访:国家给予了足够的荣誉。

78岁的刘贤林院士穿着旧鞋子坐在高铁上,从不停止写作。

刘贤林院士为院士工作站指明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