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华龙”耀世:中国自主研发三代核电技术在崛起

科普小知识2022-05-01 12:42:41
...

新华社福州6月17日电:“华龙”照耀世界——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崛起

新华社记者黄鹏飞

在东海之滨,中国自主开发了世界上第一个第三代核电技术示范项目“华龙一号”——福清核电五号机组,引起全球关注。

从建设开始到现在的两年多时间里,这个代表着中国制造业先进水平的单元已经如期完成了几个节点工程,“华龙一号”将走向世界。

电源插座

警笛响起时,这座340吨重的钢穹顶在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调度后,降落在45米高的福清核电站5号机组的顶部。

2017年5月25日,“华龙1号”世界首个示范工程穹顶成功升起。该项目节点的完成标志着该项目已完全转入设备安装阶段,比一级规划节点的进度提前了14天。

CNNC副总经理俞培根表示,作为首个示范项目,目前正在建设的“华龙一号”机组的关键项目节点已按期或提前实施。

177组燃料组件核心、“主动+被动”安全系统设计、钢衬应用模块化建设、“互联网加”异地集成协同设计平台……正在建设的“华龙一号”集中了核电领域的诸多技术创新,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国的产业实力。

据统计,“华龙一号”拥有60000多台设备,其生产、设备和装配涉及全国5300多家企业。近20万人参加了该项目的开发和建设。

“考虑到核燃料运行、维护和退役的整个产业链的贡献,单个核电机组的总寿命可在60年内直接带动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的产值。”于培根说。

目前,中国自主核电技术正在加速实现以貌取人,以支持不同国家的核电建设需求。俞培根表示,仅CNNC出口的海外核电机组数量就已增至8台,包括阿根廷、英国、埃及和巴西在内的近20个国家达成合作意向。

CNNC董事长王寿君表示,“华龙一号”工程不仅直接推动了中国独立的三代核电标准体系建设,也增强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龙一号”工程的信心,加快了沿线国家和企业与中国的技术和能力合作。

在快和慢之间

“慢就是快。”-核电工人认为,无论工期有多紧,项目的质量和安全始终是最重要的。

在福建福清核电有限公司项目控制部主任肖波的办公室里,一份一米多长的项目进度表摆在桌面上。十几条项目路线和数百个进度节点标记了每个关键项目的进度。

“一方面,我们应该努力按时完成项目,另一方面,我们不应该容忍任何错误。”穹顶的吊装提前完成,这让工作了近20年的“核老手”很高兴,但62个月的紧张施工期并没有让他放松下来。

“困难在于没有足够的参考经验。许多新型设备首次被应用。每个系统都需要反复调试和确认,以免出现任何偏差。”肖波说,仅福清的两个“华龙一号”机组就要安装数万台大大小小的设备。“如果你头脑中没有清晰的图表,你就不能做这项工作。”

工程安全至关重要,每个过程都需要反复推敲。项目的细节复杂,每个团队都必须严格按照流程工作。

公司工程部总监杨明表示,为了打造“华龙一号”工程的第一桩,项目业主和各工程单位建立了严格的联席会议制度,将施工中遇到的问题按优先顺序划分为“十大”,最重要的项目由集团总经理直接协调。

“水泥的测试过程可能需要长达9个月的时间,而土木工程项目每年可能面临数月的台风和高温挑战。”杨明说,“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强大的技术团队,就不会有“华龙一号”如期完成。”

英雄情怀

“核电站的建设周期通常需要6到8年。一个20多岁的工程师毕业了,他或她一生中只能参与少数几个核电项目。”福清核电项目部总经理助理、中国核电工程总公司建设部经理赵表示,核电人员参与世界上第一个由中国自主研发的三代核电技术的核电项目建设,是一种终身体验。

他说,现在福清“华龙一号”项目的设备安装已经全面启动,每天有5000多名工程师在现场工作。

“华龙团队的成员都是从各个项目中挑选出来的。每个人都是这项技术的骨干。每个人都屏住呼吸,努力赢得这个“高地”。负责安装工程的工程师倪国成说。

“我记得去年中英两国就“华龙一号”签署了合作协议。当我的家人在电视上看到这个消息时,他们立即打电话告诉我。”陕西Xi的工程师严旭非常高兴,甚至她的母亲现在也知道她在做“重要的工作”。

"许多核电站一年到头都被连根拔起,为工程事业做出了非凡的努力。"赵说,“人们对核电的了解是因为‘华龙一号’,核电更注重国家的科技建设。此时,我们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红色层,绿色层,飞欣弧布天空,华龙早就成长了;随着风的吹,随着雨的吹,随着大海漂浮了十年,我除了同样的感觉什么也感觉不到。”去年冬天,赵在项目现场表达了自己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