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历史

为大师续燃文化之火

科普小知识2021-07-14 14:21:57
...

“历史传统不能中断一天。如果中断,它将无法来回连接。我们都是为文化圈服务的人。我们的生命即将结束,我们不值得留恋,但无论环境多么艰难,都必须点燃这种文化的蜡烛,以便幸存的人们或他们的后代能够接受这一传统……”

这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顾颉刚的一段话。他一生都在实践这个使命。在专著《古史之辩》、《汉代学术史》、《中国疆域沿革史》和《中国史学导论》的背后...是顾先生“无论环境多么艰苦,都要点燃文化的蜡火炬”的一颗冰心,也是继顾先生之后的许多后继者的心血结晶。

顾颉刚先生晚年精疲力尽,无法整理大量积累的文稿。1978年,他邀请学生王旭华搬进他的旧居——赣面胡同61号,帮助整理积累的手稿。如今,近40年过去了,王旭华从未离开这座老房子,也从未停止工作一天。

是什么支持他独自学习了近40年?在完成工作的将近一半的时间里,你有没有想过找到另一种方法来带头?他未知的情感和得失之间的故事是什么?蝌蚪王对王老充满了好奇和敬意,所以他接受了采访。

在找到王旭华的故居之前,关键词如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社科院研究员、近90岁、圣人式、主人式、最具中国特色的四合院等。一直在小蝌蚪君的脑海里盘旋。但穿过狭窄的走廊,小心翼翼地避开各种方便晾晒的衣服,直到找到王老住的两个主要房间,小蝌蚪君总是怀疑地址的真实性。

为大师续燃文化之火

为大师续燃文化之火

为大师续燃文化之火

仔细看,这两个红色的窗户和绿色的瓷砖房子相当破旧。在一群充满市场氛围的现代临时建筑中,只有它仍然保留着上个世纪老北京四合院的一些规则和氛围,这使它们更加孤立和超然。蝌蚪君轻轻地敲了敲门,不一会儿,走出一个老人,穿着一件短家居服,白发白须,手里拿着一瓶酸奶。他温和地笑着看着我:“我是王旭华。你在找谁?”

在展示了自己的身份之后,小蝌蚪君被老人热情地接纳了。房子不大,灰色的混凝土墙壁上布满了潮湿的痕迹,只有角落里堆满了堆积如山的书籍和材料,这显示了屋主的知识和经验不同于普通的四合院房客。

没有太多的客套话,王老主动谈了自己与顾颉刚先生的交往以及多年的研究经历。他的速度非常快,而且他没有智力迟钝或说话含糊不清的老人。他明亮的眼睛正盯着你的对面,移动着年轻人的活力和幸福。

为大师续燃文化之火

房子里最显眼的东西是堆积如山的书籍和材料。

为大师续燃文化之火

旧王曼旭华的近照

与顾氏的因缘

顾颉刚先生一生都在孜孜不倦地教导人们。他追随了许多弟子,形成了一个“古史辨”派。然而,王旭华仍然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因为他的“半路出家”,因为他与顾时的一生有着很深的交集。

1949年5月,顾颉刚应邀在上海成明书院任教。20岁的王旭华在这里学习时,见证了一代大师的风采。

当被问及顾时的演讲是否有启发性和杰出性时,这位老人像个孩子一样笑着说:“顾时有点口吃,演讲不太生动。”他的眼里闪过一丝调皮,然后他说:“不过,顾实是最提倡教学的人,鼓励大家踊跃提问。我坐在他旁边,最喜欢问问题。因此,顾实应该对我印象深刻。”

虽然这次师生会议只持续了几个月,但对于对自己的学术方向感到困惑的王旭华来说,这就像是点燃了一盏明灯——他以前学过中医和文学,现在历史应该是主攻方向。对于顾颉刚来说,这个勤奋好学的学生也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曾在日记中写道:“在程明学院,尽管学生很少,但他们愿意努力学习...王旭华很有提问的能力,能做出……”(注1)

也是在1978年,晚年的顾颉刚把他的小弟子王旭华叫到北京,帮助他打好基础。

为大师续燃文化之火

顾颉刚晚年在北京的公寓里拍了一张照片(在线地图)

让纸的墨水闻起来很香。

在王旭华看来,他一生中仅有的两个工作选择是由顾决定的。他从未辜负过王先生的安排和委托。

1950年,王旭华从成明书院毕业,经顾颉刚推荐,进入联合图书馆(后改为历史文献馆)工作。这持续了28年。老策展人顾求知若渴,致力于抢救珍贵的历史文献。王旭华也深受其影响。根据图书馆工作人员的记忆,“王旭华和他的妻子每天下班后都会留下来做研究和检查资料,并且经常直到晚上10点才回去休息。”(附注2)

为大师续燃文化之火

顾(1904.11.10 ~ 1998.8.21)是著名的古书家、目录学家、书法家,曾任上海图书馆馆长。(网络图)

为大师续燃文化之火

上海私人联合图书馆旧址

早在1962年,顾颉刚就写信给当时的文化部副部长周扬,要求将学生刘、黄永年、王旭华转到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帮助整理手稿。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刘是唯一一个去旅行的人。

1978年4月,经过多方努力,王旭华终于应顾颉刚的邀请到达北京。

做出进入北京的决定并不容易。当时,王旭华年近五十,事业稳定,家庭幸福。来到北京意味着事业的新开始和与家庭的长期分离。顾实的电话没有让他犹豫太多。他带着他15岁的女儿。他离开上海,来到北京,住在干面胡同61号老师的旧居,成了老师的助手。

顾颉刚对这位弟子寄予无限信任:“我已将我一生积累的手稿交给他,并向他解释了如何组织它们。在我的一生中,他和我可以讨论一切,而且在他死后,他仍然可以按照我的愿望继续工作……”

两年后,1980年,顾颉刚因病去世,留下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古籍、笔记、信件、日记等。王旭华和顾颉刚的女儿顾超和姐妹们携手开始了数十年的整理工作。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分工。王旭华主要负责整理学术著作和文集。谷宏负责笔记,顾超负责整理日记和信件。

为大师续燃文化之火

1953年,顾颉刚带着妻子和孩子。(中国徐州网络)

坚持、收获和幸福

2010年12月25日,在顾颉刚先生逝世30周年之际,《顾颉刚全集》出版,共分8卷、59卷、62卷,总字数约2500万字。在这背后,有许多大师和博士的辛勤工作,却不记得回报,顾巢姐妹几十年的努力,还有王旭华对老师的庄严纪念。那一刻,他像个孩子一样快乐。

为大师续燃文化之火

《顾颉刚全集影子》(光明日报)

当被问及来北京后是否感到不便,以及他是否独自在书房里呆了几十年时,王老微笑着对小蝌蚪君说了一句模糊的话:“不!”小蝌蚪君还没来得及问更多的问题,他就把话题转了过来,开始谈论顾时努力学习并奖励他后发生的许多旧事。

顾氏一生孜孜不倦,晚年在日记中告诫自己:“此生勿恨”。他收集孟姜女传说的资料已有50年,收集的资料有一百万字之多。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1980年),当他因病住院时,他仍然在病床上校对旧书《孟姜女故事研究集》的再版版面...

顾时对他的继任者也很关心和支持。他要求学生以他的名义写文章和提交文章,以赚取更多的钱来维持生计。《明末清初的四川》和《中国古代车辆战争考》都是他向学生布施的产物。他为学生推荐工作,并对职业和生活进行指导。"我的两个主要职业选择是由老师决定的。"说到这里,老人的眼睛闪闪发光。......

老人的情感感染变成了蝌蚪王,他的疑虑逐渐被驱散:“无论环境多么艰苦,文化的火炬都必须点燃。”顾颉刚用他的思想和精神点燃了文化之火,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包括他心爱的小弟子王旭华。另一方面,后者把他生命的一半献给了火,希望它能继续燃烧,永不熄灭。

他真的不后悔。

-

个人简介:

顾颉刚(1891980),汉族,江苏苏州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我国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奠基人,我国“古史辨”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中国古代史由层次引起”的理论。主要著作有:《古史辨》、《方士与秦汉儒生》、《黄三考》、《汉代学术史》、《中国疆域沿革史》、《孟姜女故事研究集》、《吴歌甲集》等。

王旭华:1929年生,江苏江阴人。作为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先生的助手,他整理了自己一生积累的手稿。他还从事一些先秦史和学术史的研究。他参与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史》的编纂,编辑了《张全集》,发表了《战国至西汉未实行“天黑风”的天目制度》、《孔子钉十字架论析中的李贽思想》、《孔子研究与评价中的古史之辩》、《顾颉刚疑古思想论》、《物论释》等论文。1989年退休后,他继续整理顾颉刚先生的遗体。他于1992年1月被聘为特邀研究员,自1993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特殊津贴。

备注1:工资与力量之火的蔓延,李健思的方式——王旭华先生访谈录,《中国古典与文化》1998年第03期

注2:顾:图书人生《文汇报》201107

注3:除注明出处的图片外,所有图片均由小蝌蚪君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