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高校数百万年薪招聘 院士头衔为何如此天价

科普小知识2021-11-15 17:23:50
...

最近,南京晓庄学院公开招聘高层次人才,并向两院院士发放“高薪卡”,提供高达600万元的购房补贴、家庭补贴和研究启动费。同样,湖北中医药大学每年提供200万元“挖”院士。临沂大学已经拨出1000万元用于研究启动,每年300万元和200万元用于家庭开支,以招募院士。

报纸上经常报道高薪吸引院士的消息,这让人不禁要问为什么院士的头衔“含金量”如此惊人。“天价”院士能带来什么?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院士的称号“含金量”令人惊叹。

院士是国家设立的最高科学技术学术职称,一般是终身荣誉。自2009年以来,中国科学院给予院士的补贴从原来的每月200元增加到1000元。此外,年满80岁的院士被提升为“高级院士”,不再有在院士选举中投票的权利,但有权每年额外获得1万元的“高级院士津贴”。

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江苏省科学院院士的收入分配机制可以分为以下两种:一种是工资加津贴,比如年薪约20万元,另一种约24万元。第二类是各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地*策”,即所谓的年薪制度。例如,一所大学规定新引进的院士年薪应为150万元。为了确保他们不会“吸引女婿离家出走”,新引进的院士将享有与大学原院士同等的待遇,大学原院士也将获得150万元的年薪。这里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有些院士本身就是各个单位的“头儿”。他们都是领导者,工资很高,这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群众的批评。

江苏有134所普通高校,但院士不超过100名。“多和尚少粥”的现状让高校摩拳擦掌。江苏师范大学为灵活引进的院士级和高级人才提供200平方米的过渡住房,月生活补贴10万元。南京审计大学招收的院士可获得最高350万元的补贴。

此外,地方*吸引大量资金人才的势头也非常强劲。例如,江苏省高邮市对两院院士购买的住房给予全额补贴。台州市为两院院士提供3年免费公寓,并发放100万元“购房券”。

院士热是好事,这意味着社会越来越重视知识和人才。然而,以数百万元的高价招聘人才的趋势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大学和地方把院士当作支撑自己形象的“招牌”,关注院士数量,忽视自身科研条件和学术氛围的建设。这种盲目的做法无疑背离了招聘人才的初衷。

人才高薪背后的利益诉求

四年前,华中师范大学前校长张开元四次辞去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同等待遇的高级教授职务,在学术界引起轩然大波。当被问及原因时,张开元直言:“院士补贴太高,终身待遇不合理。”

除了报酬,院士也可以被视为私利的“摇钱树”,这也是众所周知的“秘密”。记者了解到,许多院士都有隐性收入:首先,他们从科研项目中“克扣”资金;第二是来自每日评论和兼职的收入。中国第一位退休院士秦博一曾坦言,很多院士热衷于拿项目、拿课题,可以自己赚钱,让别人以院士的名义申请课题,也可以从中受益。院士是著名的,面子,并已成为许多高校的“广告招牌”。

南京大学和东南大学是江苏省两所国家重点建设大学。他们院士的分配机制是“基本工资+津贴”。基本工资每月5000多元,年度岗位津贴24万元。此外,江苏省委组织部每月补贴1万元,共计42万元。这种收入不高,但南京大学有32名院士,东南大学有11名院士。他们心中充满四气,致力于科学研究,成果显著。资深院士冯端告诉记者:“真正的院士是用钱买不到的,因为投身科研的院士不在乎钱的多少,他们看重尖端的科研平台和浓厚的科研氛围。”

“院士作为高端人才,享有无可非议的高待遇。但近年来,当院士们被邀请成为“花瓶”时,挣钱的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东南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钟认为,社会对院士的重视程度过高,各种考察、座谈会、评论也不断邀请院士。因此,地方*、大学和研究机构竞相为科研、家庭津贴和年薪等收取高额启动费的院士。化妆。

钟认为,问题主要出在高校和地方*。一方面,在现行*下,大学院士数量直接影响大学的排名、权威和学科资源的获取,导致“院士易到手”的管理心态。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推动科技创新的政策,但在一些地方,这已成为高层次人才的竞争。“院士越多,他们取得的成就就越多,他们的*就越帅。说到根本原因,仍然是利益驱动了麻烦。”

国外院士制度的反思

两院院士章程已修订数次,2014年的修订被认为是最强的一次。新修订的公司章程从提名路径、遴选机制和退出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修改。但是,对院士的补贴仍维持在每月1000元,对院士待遇没有明确规定。

这也为院士待遇的“天价”提供了“社会土壤”。一方面,高薪让许多院士不愿退休。另一方面,大学和地方机构的“门面要求”不允许院士轻易退休。2013年11月,80多岁的沈国放院士表达了退休后到北京林业大学工作的意向。然而,该大学拒绝了他的请求,理由是“没有人能胜任沈国放的职位”。

梳理欧美国家的院士制度,记者发现了一个非常不同的情况:英国皇家学会是一个世界知名的科学学会,但其成员没有薪水,更不用说像中国院士那样高薪了。他们只有少量补贴,甚至不得不为自己的研究付费。同样,在美国申请科研经费的关键在于项目的内容。许多院士实验室因为项目内容不太难而无法获得资助,从而无法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院士是一个学术头衔,也是一种终身荣誉,但我国的院士头衔除了学术之外,还有太多其他东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江苏高等教育专家告诉记者,一些老年院士没有足够的精力从事科研,但学校仍然把它作为申请国家科研基金和提高声誉的“法宝”。在美国,如果院士不退休,他们就必须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如果他们不愿意或不能退休,他们就必须退休。这种学术精神无疑是值得学习的。(原题:为什么院士的头衔如此“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