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柏春:传统工艺的科学认知
中国是一个充满创造力的国家,也是一个拥有传统技术的大国。中国传统工艺历史悠久,门类齐全,在传承中华文化血脉、维护民族精神方面发挥着特殊的作用。2015年,中国*第十八届*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做出了“建立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的战略决策。为落实*决定,国务院于2017年3月发布了《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规划》,明确提出了振兴传统工艺的要求、任务和措施。了解国家的战略部署,分析传统技术丰富的科技内涵,我们深切感受到科技界肩负着研究、保护和振兴传统技术的使命。
从17世纪的科学革命到18世纪的工业革命,再到20世纪的信息技术革命,在这短短的300到400年间,人类创造的财富和技术比以前的总和还要多。恩格斯曾经说过:“阶级统治不到一百年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任何时候所创造的生产力都要多。”我们所说的传统工艺和艺术不是指过去200至300年间创造的文明成就,而是指工业化前数千年甚至数万年间创造和继承的技能。
传统工艺的内涵和价值
传统工艺主要由“技艺”和“艺术”组成。它具有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种属性。它体现了工匠的精神和祖先的智慧。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科文组织于2003年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该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包括传统手工艺。传统工艺涵盖广泛的领域,包括服装、食品、住房、交通等。它涵盖了所有民族和地区,如刺绣,木雕,制瓷,金银制造,建筑,造船和其他技能。
传统工艺既有形又无形。隐性知识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技术规范、操作方法、简明公式、隐性知识等。,这些都反映了人们的聪明才智。传统工艺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而且具有文化价值。因此,不能简单地把它评价为“先进”或“落后”。
中国有大量的古籍和记录在世界上流传。许多文献或多或少地记录了传统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其中,珍贵的技术典籍《考公基》、《王镇农书》、《营造法式》、《武景宗要》、《天工吴凯》等专门记载了多种传统技艺,在传播技术知识和文化遗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后世研究传统技艺形成和演变的经典史料。
毫无疑问,传统工艺对文明的形成和进步至关重要。金属冶炼、铸造、制瓷、丝织、印染、制枪等传统工艺是历史上的高技术,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丝绸、瓷器和茶叶是古代中国最具国际竞争力的产品。
然而,与儒学、戏曲、书画等文化遗产相比,传统工艺及其历史地位很容易被人们所轻视或遗忘。例如,风扇车在中国农村被广泛使用。这是一种产生人工风的装置,用来在收割后从谷壳中分离谷物。通过使用风扇车,农民可以在不提高谷物的情况下(通过自然风)分离谷物,从而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中国人早就习惯了农耕工具,也不在乎它的起源。事实上,这是中国人的独特创造。它不迟于公元1世纪被发明,并在世界科技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的“四大发明”最初被外国人贴上标签,一些传统工艺品的价值也受到外国人的特别重视。16世纪末,欧洲传教士来到中国,开始关注中国的知识传统。虽然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从未去过中国,但他向在中国的传教士提出了30个关于中国的问题,其中18个涉及养蚕、丝绸、染色、铜铸造、制瓷、火药、造纸、风车和农具方面的独特技能。
18世纪,中国的风扇车被引入欧洲,并很快被广泛使用。它们也受到法国皇家科学院和瑞典皇家科学院的重视。目前,一些著名的外国博物馆,如德国博物馆,展示货车,并表明他们的技术来源是中国。自20世纪初以来,外国学者来到中国考察传统工艺,强调其文化价值,整理并发表研究成果。
例如,美国学者霍姆斯在中国生活了8年,在此期间,他调查了传统手工业,并于1937年出版了一幅记录工具和器具的图片《中国在工作》。日本学者也做过类似的调查,他们的成果包括中田圭的《中国北方的农业和农具》(1940),一真的《二锅台》,松田隼·梁毅的《中国北方的农具调查》(1942)。其中有些书是对的《农书》和宋的《天宫。其中一些已经超出了古代文献的范围,是今天认识传统工艺的重要材料。
传统工艺的科学认知
现代化浪潮首先在欧洲兴起,并涌入美洲、亚洲、非洲等地,促使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在现代化进程中,技术越来越依赖于科学进步,许多传统技术逐渐被现代技术所取代。
如果一项传统工艺没有被完整地记录下来,当它的继承者去世时,它很可能会在漫长的历史中消失,这样后代就不知道或没有证据证明中国为此目的所做的发明或创新。
如果大量的传统工艺就这样从人类的记忆中被抹去,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创造者的角色将被削弱,中国文化的地位将被削弱。记录和保护传统工艺不仅是为了维护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也是为了建设世界文化宝库。
中国科学院在传统技术研究中发挥了学术主导作用。1956年,中国科学院将祖国科学遗产的整理和研究纳入国家科技长远规划。1957年,成立了中国自然科学史研究室,成立了技术史组。
1988年,华觉明先生前瞻性地提出了《中国传统工艺保护与发展实施方案》,要求对传统工艺进行调查、抢救和保护,但当时没有明确的*部门负责这项工作。
1995年,中国科学院和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资助了华觉明的《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全集》编纂计划。1999年,被中国科学院列为“九五”重大项目和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出版规划项目。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影响下,文化部于2003年启动了“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2006年6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约1/4属于传统工艺。
此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全集》已由大象出版社出版了7卷,并获得了原国家新闻出版署的优秀出版物奖。截至2016年,340多位专家学者共同完成了20卷《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全集》。
从1995年到2016年,花了21年。这部里程碑式的杰作堪称当代《考工记》和《天宫吴凯》的补充和延续。它具有前所未有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为*和社会各界了解传统工艺及其价值、选择非遗产名录、实施保护和振兴规划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传统工艺在技术、科学和艺术等方面都有极其丰富的内涵。传统工艺的记录分散在许多古籍中,而通常的文字描述或插图过于简略甚至模糊。考古学家已经发掘出许多反映传统技术的文物或其他材料,但这些材料的技术信息往往不完整,有明显的局限性。
实践证明,通过对一些幸运传承至今的传统工艺进行调查,记录工匠的操作,并对其进行采访,我们可以获得该工艺的技术和文化知识,包括选材、工具、构思、工艺流程、操作规范、工匠的技能、诀窍和头脑中的知识,并借助现代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全面生动的记录和科学分析,从而达到保护文化遗产的目的。
例如,通过对水磨、水磨、水轮、风车和炼钢厂等传统机械和工具的实地考察,我们发现了许多古代文献和考古发现中没有的重要技术,包括:材料选择和加工方法;零件制造过程,涉及木材、石材和金属加工等。;零件之间的连接,如榫、楔、铆钉、箍、销等。;有效降低摩擦力的轴承结构和冷却润滑方法;木质齿轮的结构特点;水轮的速度控制;工匠使用的简单实用的算法;机械的操作要领和维护要求;各种把戏和隐性知识...
这种知识要么与文献记录兼容,要么补充文献记录并纠正许多误解。这些新发现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技术创新和文化遗产的理解。
显然,对文化遗产的科技认知要求研究人员具备科学、工程、农业、医学等学科的专业知识,分析细节,寻求真理和知识。例如,掌握铸造、锻造、切削等方面的知识,就更容易分析传统的金属工艺;有了机械科学背景,就可以方便地区分和分析传统机械的设计特点和制造技术。
科技界拥有先进的科学实验手段,可用于科学检测和分析材料的化学成分、制造技术、器具的物理特性等。,这样对传统技术的认知就可以达到科学中“知道为什么”的深度。
传统技术研究是一个跨科学和人文的领域,它不仅需要科学和工程背景,还需要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例如,瓷器生产是艺术设计和化学工程的结合。在传统工艺的文化认知方面,工艺美术、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社会学等学科都有自己的专长和独特贡献。如果你对传统工艺做实地研究,你必须了解文化人类学或民俗学的调查方法。
在编撰《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全集》的过程中,学者们尝试将科技史与工艺美术史、文化人类学、民俗学、考古学等学科交叉研究,丰富了对传统工艺美术的系统认识。科学技术史作为一门沟通科学技术与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在传统技术研究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近几十年来,科学技术史家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技术的研究,融合了人类学、知识社会学等学科的观点,强调从多角度审视知识的起源和发展,平等对待不同文明的知识传统,摒弃各种偏见。
起初,中国科技史家主要把传统技术的研究作为科技史研究的补充,特别是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的补充。后来,他们把“传统技术”作为一个特殊的领域,然后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他们还建立了一个传统技术研究所。
正如《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规划》所强调的那样,振兴传统工艺有助于增强文化信心,弘扬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更好地发挥工人的创造力。
当代科技创新和创新文化的建设也需要传统工艺所蕴含的精神力量。科学技术,尤其是科学技术史,不仅是振兴传统工艺事业不可或缺的,而且可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做出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百春)
上一篇:某些动物有与人类相似的认知偏差
下一篇:男性吸烟会影响后代认知能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