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坚守人类共同价值
北京论坛专家就主题进行了讨论。刘摄
这位是记者文彩飞
深秋的钓鱼台国宾馆外,杏黄的新季节即将来临。在北京这条著名的银杏大道上,金色的树叶在风中摇曳,映衬着瓦蓝色的天空,仿佛在向远方的客人热情挥手。
与银杏叶的黄色同时,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名客人。11月3日,北京论坛在钓鱼台国宾馆开幕。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价值与秩序的变化”这一主题,关注人类社会价值与秩序的变化,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借鉴寻找新的途径,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探索新的道路。
方菲花园凝聚人才
当天,各界精英齐聚钓鱼台国宾馆方菲花园。
无论是户外“小别”的蓝天,还是室内来自世界各地的客人,他们似乎都喜欢这样一个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盛会。
在这里,人们共同的话题是促进文明对话与和谐发展,为全人类的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全国政协副主席王家瑞在讲话中指出,新的变化带来了新的模式,新的机遇需要新思维。北京论坛应继续弘扬“文明和谐、共同繁荣”的主题,为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寻找新的途径。
俄罗斯联邦国家杜马前第一副主席、前俄罗斯联邦总统*事务全权代表弗拉基米尔·彼得罗维奇·卢金从历史中吸取教训,谈到融入全球化对全球秩序的重要性。
教育部副部长林惠清说,中国*一贯重视教育的发展和教育的开放。论坛的召开将为中外人民的对话谱写新的篇章。
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也发来视频信息,祝愿论坛顺利开始。
据悉,2004年,北京大学、北京市教委和韩国高等教育联合会联合发起了北京论坛。今年是北京论坛的第14个年头。经过14年的发展,北京论坛已成为中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和中国与世界交流的重要窗口。
今年的北京论坛将持续3天,共有8个子论坛和1个学生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包括历史和世界视角下的社会转型,以及文明传承与互动视角下的“一带一路”。学生论坛的主题是“迎接全球化的未来:反思与探索”。
大学是人类的共同价值观。
继承者、出生地、结合点
全球化的愿景不断推动新思想的出现。
不同文明对话研究所主席、不同文明对话世界公共论坛创始主席弗拉基米尔·雅库宁提出了一个新的全球治理概念,即不同文明之间的全球合作。
什么是“全球文明合作”?简单地说,就是引入新的优先事项:发展、人类、生态等。,而不仅仅是“增长”。在这一新的权力再平衡体系中,各国仍然需要掌握改变世界的发展方向和优先事项。
为此,人们需要首先接受这样一个现实,即一些国家将成为倡导者并发挥主导作用。他们可以被称为“文明之声”或“文明国家”。然而,国家不应是实施这一概念的唯一主体。“将公民、大学、智库、非*组织和跨国公司聚集在一起,使他们成为国家*的好伙伴,并与*和国际机构组成“三驾马车”,推动这一理念。”弗拉基米尔·雅库宁说。
其中,大学的作用不容忽视。
“国家的转折在于人民的相互热爱,人民的相互热爱在于他们的内心。”在开幕式上,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说,今天的人类社会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坚持共同的价值观需要“国家间的交流”和更多的“人民的亲和力”和“同理心”。在一个多种文明共存的世界里,大学的地位是极其重要和独特的。
在他看来,一所伟大的大学应该培养能领导未来的人,应该产生能促进国家和人类进步的新思想、尖端科学和未来技术,应该为人类文明和进步做出更突出的贡献。
林建华说,大学是人类共同价值观的继承者。北京大学一再强调“保持权利”,这意味着大学应该为国家和人民学习。从根本上说,大学应该尊重和坚持源于悠久文明和民族精神的大学传统。大学也是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发源地。世界上许多文明起源于学校,许多伦理秩序也出现在大学课堂或学术讨论中。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应该在现在和未来继续为人类创造新知识,探索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同时,大学是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交汇点。大学是不同文明和不同思想碰撞最频繁、最激烈和最深刻的地方。北京论坛将为新思想的孕育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大学生应树立全球公民的使命观
“学术界之外的人倾向于先入为主地认为大学会抵制骨子里的变化。然而,经验告诉我,这只是一个假设。”在会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长比贾恩强调,21世纪的学术机构绝不会停滞不前。
作为一名神经科学家,他发现解决的每一个问题都会产生一组新的问题,而衍生出来的问题会扩展更多的知识。“知识和想法是学术界的财富。但在未来,知识和思想将逐渐突破国界。”
据林惠清介绍,2016年,来自205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万留学生来到中国学习。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和世界第三大留学生目的地。中国还与世界18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与46个重要国际组织开展了教育合作与交流。
"今天和过去的区别在于学术交流的规模和速度."比格霍恩补充道,这不仅是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情况,也是世界各地所有大学的情况。
1910年,在一项对美国大学的研究中,调查者预测:“一种新的大学模式正在形成,并且已经开始在加州出现。它将比州立大学或国立大学更大、更有影响力。这是未来的国际大学。”在接下来的100年左右的时间里,每隔10年,这一预测的远见就得到进一步证实。
相应地,今天人类面临的挑战是全球性的。新知识不再属于某个学校、州或国家,知识的获取变得越来越“*”。“随着学生对世界的好奇,跨学科的性质变得越来越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等研究型大学的学生需要树立全球公民的使命感。”毕金说。
"他们不仅属于加利福尼亚或他们的家乡,也属于整个世界."毕补充说,这是现代研究型大学的发展方向——具有国际精神,理解学术合作软实力对人类认知的深刻影响。
“正是这种精神将我们聚集在这里。”毕捷终于笑着说道。
《中国科学日报》(第五版《大学周刊》,2017年11月7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