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专家:公众对雾霾有知情权 人类排放是“主谋”

科普小知识2022-07-09 12:05:29
...

专家:公众对雾霾有知情权 人类排放是“主谋”

2月17日清晨,北京经历了大雾。一些地区的能见度不到500米,空气质量中等或严重污染。图为北京*商务区的建筑在雾中隐约可见。中国新闻社盛家鹏摄

最近,中国科学院关于“在北京雾霾中检测到有害有机化合物”的报告再次引起了社会对“有毒空气”的关注。中国科学院的专家表示,公众有权了解烟雾天气中的有害物质,国家层面应建立一个联合的区域防御和控制机制,以控制空气污染。

烟雾中的危险信号“公众有权知道”

本月16日至17日,北京再次遭受雾霾袭击。封闭的高速公路、气象部门发布的黄色雾警告以及街道上的各种防雾面具...春节过后,回到北京工作的人们又一次无助地陷入“模糊”之中。与此同时,“北京雾霾中检出有害有机化合物”的消息再次引起公众对“有毒空气”的关注。

这一消息来自中国科学院最近发布的“大气霾的成因与控制”的阶段性研究结果。在1月中旬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灰霾天气的专题研究中,该专题小组检测到大量含氮有机粒子,报告提出了“危险”警告。一些媒体指出,这是“上个世纪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之一”,并特别指出,上个世纪洛杉矶的污染事件造成800多人死亡。

“我们以前没有注意到这种物质的存在,但现在很容易监控它,所以我们用‘危险信号’的表达方式来提醒公众。”中国科学院“大气雾霾溯源”项目主任、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跃思在接受中国news.com采访时,再次强调了他作为科研工作者对北京雾霾对人体伤害的关注..

王跃思说,这些含氮有机化合物之所以“危险”,是因为它们会对人体的肺和心脏造成严重损害。然而,没有科学研究来获得这些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之间的定量关系。

“通过长期的科学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我们无法在短期内知道这些物质会在多大程度上造成呼吸道损伤或肺源性心脏病,但我们担心,当我们知道其危害程度时,就为时已晚了。”

王跃思表示,空气污染暂时不会得到解决,但公布研究结果是为了提醒公众注意保护,因为“如果没有办法,公众至少有权知道。”

临时应急计划效果有限。

中科院大气霾研究报告明确指出,今年1月京津冀地区的强霾事件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然而,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人类污染物的排放显然是长期霾天气的“主谋”。

事实上,空气污染对人们是一种潜在的危害。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北京的肺癌在过去10年中增加了60%,空气污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他甚至直言不讳地说,“空气污染比非典可怕得多”。

最近,媒体还报道,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属的环境研究所计划对雾霾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基础研究,并在雾霾天气下,以疾控中心为核心力量,及时启动健康评估和预警,推动雾霾天气下国家卫生应急机制建设。

为了应对雾霾的“紧急情况”,北京于去年12月发布了“北京空气污染日应急计划”。今年1月,雾霾天气严重的北京也首次启动了重污染日应急预案,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公交限行和企业减产停产。与此同时,建筑工地的粉尘管理得到了加强,要求完全覆盖裸露的建筑材料。更新城市的清洁方法,并使用大量的机器清扫和冲洗方法进行道路清洁,以防止灰尘的产生。

然而,在王跃思看来,对雾霾天气的临时应急反应是有限的,“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效果不会很大。更重要的是对污染物排放的长期监督和控制。”

“我们不缺乏法规和规定,也有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关键取决于实施情况。”王跃思表示,以机动车燃油排放为例,可以抽查当前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合格水平,也可以抽查油品质量的合格水平。如果这些日常规定到位,它们将比紧急交通限制更有效。

此外,王跃思强调,与某个区域发起的应急预案相比,更重要的是区域联合防控,“污染物扩散是区域性的,不受行政区划的限制。由于气象条件和地形的影响,北京的应急计划可以控制北京的污染物排放,但不能控制污染物从周边地区向北京的运输。”

在国家一级,有必要协调区域联合防御和控制。

“雾霾控制”不能单独完成。这似乎是今年1月覆盖中国10个省份的强霾天气留下的最明显的感觉。中国的污染不能再被视为某一地区某一单一因素影响的结果,而必须被视为一个涉及全国的系统问题。

然而,在污染控制领域,不同部门之间缺乏合作一直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实际问题。一些学者还将各地对雾霾控制的态度分为“空洞的声明型”、“平等的依赖型”和“指责外国型”,指出地方与**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的争论使得必要的行动计划只能搁置,更不用说如何实施以及何时有效。

“区域联合防御和联合控制机制是中国控制空气污染必须走的道路,但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完整、清晰的计划来实现这一目标。”王跃思说,例如,在美国,“南加州空气质量管理委员会”是控制空气污染的区域联合防御的一个例子。欧盟甚至可以与其他国家合作控制酸雨,这值得中国学习。

事实上,早在2010年,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技部等9个部门就提出了《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合防治提高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该指南建议,到2015年,建立空气污染联合防治机制,形成区域空气环境管理的法律、标准和政策体系。

今年1月,当雾霾肆虐中国大部分地区时,全国环保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家环境保护部部长周生贤在会上说,正在考虑成立一个由环境保护部牵头、有关部门和该地区各省*参加的联合空气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以解决北京、天津、河北和长江三角洲各省的空气污染问题。

长期从事大气污染研究的王跃思,也对中国区域联防联控的“霾害控制”机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王跃思说,以京津冀为例,建议成立“京津冀空气质量管理委员会”,由国家高层次的协调机构组成,“其中应设立*级领导小组和由科学家和管理机构组成的技术委员会作为智囊团,制定区域空气污染防治应急计划和长期管理计划,并协调和监督政策在各地区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