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科普:神奇的减肥药:吃一粒就可以瘦2到8斤
俗话说,“四月不减肥,五月徒伤悲”,“五月不减肥,六月徒伤悲”。
总之,只要不减肥,你就一直伤悲。所以减肥广告长期霸占电视、微博和朋友圈,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相关产品虽然多,却未必都好。
最近,江苏宿迁就查获了一批“火爆朋友圈”的减肥药。销售者宣称,这种药物效果显著,吃一粒,就可以瘦2到8斤(1~4kg)
那么,这种“神药”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
是利尿剂。
尿液的产生,分为滤过和重新收两步。肾脏每天过滤的液体,多达180L,其中绝大部分,会被肾脏重新吸收,只有1.5L左右的液体,最终进入尿液。[1]
图片来源:TheHealthSite.com
而利尿剂,可以阻断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以呋塞米为例。使用呋塞米后,患者每日的尿量可以达到2.5~3L。[2]
换句话说,使用这种药物以后,患者会多排泄1~1.5L的尿液,相应的,体重会下降2~3Kg左右。
但这种效果是靠阻断肾脏重吸收得来的,一旦停药,很快反弹,长期使用,还有可能产生耳鸣、低血压等副作用。这样的减肥方法,有什么意义呢?
所以,有没有靠谱的减肥药呢?
有。正规的减肥药,的确是能达到减肥的效果,但前提是你能承担的了它带来的后果。
从细胞角度讲,变胖,就是脂肪细胞变大和增多。这个过程,跟那道著名的小学生应用题相似。一个水池子,两端各有一个水管。一个水管进水,一个水管排水。进的比排的多,水位就会逐渐增高。
图来源于网络
对于人体来说,食物是热量唯一的来源;排出部分稍微复杂一点,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基础消耗,用以维持呼吸、心跳和体温等;一部分是日常消耗,用在读书、走路、做家务等活动上;还有一部分是额外支出,比如,有意识地进行体育锻炼。
相应的,减肥药物,只有两类:要么就是阻断吸收型的,要么就是增加能量消耗。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目前一共批准了6种减肥药物。氯卡色林、芬特明/托吡酯、纳曲酮/安非他酮、利拉鲁肽、芬特明和奥利司他。[3]
前面五种,都是增加消耗型的。以芬特明为例,这种药物能够促进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可以促进脂肪分解、增加机体代谢。
不过,作为人体内最基础的激素之一,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很多,除了前面提到的,它还可以兴奋神经、收缩血管,所以,有可能引起血压升高、头痛、失眠、焦虑乃至精神异常。
减肥药物及其优缺点[3]
奥利司他是阻断吸收的药物。食物中的脂肪,得先被分解,才能被吸收,吸收的过程,则离不开各种酶类的作用;而奥利司他可以抑制脂肪酶。吸收的脂肪少了,体重自然会下降。
不过,未被吸收的脂肪,不会凭空消失——它们会进入粪便。粪便里油脂增多,会发生什么,不难想象吧?所以,奥利司他可以引起腹泻,乃至大便失禁。
这6种药物,有些国内没有上市,有些虽然可以买到,但是,主治功能里不包括减肥,比如纳曲酮,在国内,它被用于治疗戒酒和戒毒。奥利司他是目前唯一获准的减肥药物。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药物和保健品的区别。药物要求成分明确、副作用和不良反应清晰,而且,益处必须比危害大。历史上有多种药物曾被作为减肥药使用,但是因为副作用太大、得不偿失,先后遭到禁止。
历史上的减肥药[4]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西布曲明。人体对于去甲肾上腺素,有一个再摄取的机制。释放以后,效果达到了,就把它吸收掉,以备下次使用。
西布曲明,虽然不能直接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但是可以通过抑制再摄取,令人体内的去甲肾上腺素长期处于较高水平,进而,减轻体重。
然而,后续研究发现,西布曲明可能引起严重的副作用,如心律失常、冠脉疾病、短暂性脑缺血等。[5]
减肥当然是好事,但是,跟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危害相比,减肥的好处不值一提。所以,我国已于2010年,正式禁止生产和销售西布曲明。[6]
至于保健品,说穿了,就是食品。根据《*食品安全法》,食品中不得添加药物成分。也就是说,减肥类的保健品,如果合乎规定,效果就不会太显著;倘若生产者为了追求效果,势必会添加一些已被禁用的药物成分。[7]
所以说,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以瘦为美的时代,但身体是自己的。要减肥,咱们还是健康着来——管住嘴,迈开腿。
只有BMI(体重指数)大于30或者大于27且伴有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及阻塞性睡眠疾病的情况下,才有考虑药物治疗的必要。[3]
BMI=体重(kg)÷ 身高^2(m)
BMI与健康的关系[8]
--------------------------------------
参考文献
[1]朱大年. 生理学[M]. 人民卫生, 2008.
[2]邹建洲, 滕杰, 丁小强等. 托拉塞米注射液治疗水肿性疾病安全性和利尿效果研究[D]. 2005.
[3]王勇, 范书英. 2015 年肥胖药物管理临床实践指南解读[J].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5: 002.
[4]王东文, 张宇, 沙靖全等. 减肥药的研究进展[J]. 天津药学, 2016, 28(1): 53–56.
[5]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第25期) 关于西布曲明的最新国际安全性信息[EB/OL]. [2018-04-26]. http://samr.cfda.gov.cn/WS01/CL1989/46365.html.
[6]关于停止生产销售使用西布曲明制剂及原料药的通知[EB/OL]. [2018-04-26]. http://samr.cfda.gov.cn/WS01/CL0844/55333.html.
[7]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关于市场上查获的31种假冒保健食品并涉嫌违法添加药物成分的通告(2015年 第88号)[EB/OL]. [2018-04-26]. http://samr.cfda.gov.cn/WS01/CL0087/135081.html.
[8]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M].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6.
来源;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