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操作系统的另一种可能
近年来,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可谓一日千里,但高性能芯片和操作系统的缺失带来的痛苦与日俱增。
更不用说高性能芯片了,它的设计架构和技术水平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功能解决方案。操作系统有些不同,应用生态的建立似乎是成功的关键。华为鸿蒙之后,国内操作系统的话题又开始升温。这将给国内操作系统的发展带来什么变数?
什么是国产操作系统?
或许是因为鸿蒙释放的兴奋,许多人,甚至是信息产业的专业人士,希望国内公司也能制造出像视窗、Linux、安卓、iOS和苹果操作系统这样的系统,让核心技术不再被他人控制。
起点没有错,但现实是操作系统完全不同于技术主导的行业。即使企业在技术上有足够的厚度和深度来制造一个好的操作系统,也有许多生态案例,如开发者和应用程序,甚至一些行业领袖,如微软、桑德尔和诺基亚。
不仅如此,许多人甚至认为基于开源技术如Linux或Android开发的国内操作系统不是纯粹的国内操作系统。
“许多人可能会有一种误解,认为国产操作系统必须是中国企业从零开始开发的操作系统,才能称为国产操作系统。”北京吉德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不久前推出了吉德操作系统和商用二合一平板电脑吉德Pro 2,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他表示,目前面向公众的操作系统,无论是Linux、Windows、Android还是苹果的iOS,基本上都是源于unix开源技术的二次开发,所有基于开源的开发都是合理和兼容的。在此基础上,由中国制造商启动的操作系统可以完全自主和可控。这是国内的操作系统。
早在2001年,国家结合行业和学术界推出了最早的商业封闭源码操作系统——麒麟操作系统。在接下来的几年里,许多国内操作系统,如Winkler Linux、Start Operating System、联合创建的Linux、SAP和中国的科方德桌面,轮流出现。然而,这些国内操作系统不具备软件开发商的生态吸引力,缺乏硬件制造商的支持,最终也没有赢得多少话语权。自主研发已经逐渐停止,商业价值微乎其微。
张表示,早期的卡位对于操作系统应用生态的形成非常重要,但它离不开操作系统本身的高速迭代能力。“所有好的操作系统都需要一个高速、完整的迭代过程。或许,即使是后来进入市场的中国操作系统制造商的高速迭代能力也无法威胁到微软、谷歌和苹果在操作系统领域的地位。然而,面对由5G和人工智能主导的下一代物联网,生存下来的大大小小的操作系统制造商可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这样一个新的方向上,产品的迭代速度是能否吸引开发者并最终形成生态基础的基础。”
国内操作系统的未来方向
生态困难被认为是许多国内操作系统的常见故障,但人们似乎忽略了一点。目前公认的操作系统起初没有应用生态,用户范围仅限于高端个人用户和B端企业用户。这与许多国内操作系统制造商的情况非常相似。
“对于国内中小型操作系统制造商来说,终端企业用户就是他们自己的‘衣食父母’。”张表示,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中国政界也开始认识到,操作系统在发展初期需要更多的行业支持,需要通过提供市场机会来推动本地化的发展。从现在开始,普通大众和一些有需求的终端用户开始从内心购买一些国产产品。
然而,随着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落地,互联网产业的重心也开始从消费互联网转移到工业互联网。整合个人电脑和移动服务行业的趋势不可逆转。对于更多为企业服务的国内操作系统制造商来说,这是一个机会。
公众舆论背后的华为鸿蒙的推出,有一个为物联网构建新一代操作系统的雄心。
“未来的物联网操作系统肯定会是多终端集成。鸿蒙是华为基于这一趋势做出判断的结果。它的推出无疑对国内操作系统制造商是一个鼓舞。”张说,当然,这不是华为的第一个举措,而是世界重大科技方向的核心方向。吉德系统前年就提出了这个方向,并成功开发了这个集成了各种应用的微内核。该产品已经在上层实现了linux Android的同步兼容和对外部应用的兼容。
对于国内操作系统来说,不再可能单独建立自己的开发者应用生态系统。面向技术的全应用生态系统兼容性是一种趋势。如果我们进一步加强我们自己独特的B端优势,从而在未来方便地将我们的影响力扩大到C端个人用户,这是中国操作系统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