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皮肤产业化:自身有“痛”如何解
人造皮肤:如何解决自己的“痛苦”
■我们的记者倪思杰
近日,为帮助6月27日发生在中国*的粉尘爆炸事件中受伤人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盛智勇、、夏、傅等四位院士从医疗机构收集到了急需的烧伤缓解材料,如异体皮、纳米银辅助材料等,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事故导致2人死亡,495人受伤。大多数烧烫伤患者在清创时需要皮肤敷料。然而,这种皮肤在*的剩余量是有限的,不能满足敷料和皮肤移植的需要。
即使当四位院士提出了外来皮肤,人造皮肤成为一个高度宝贵的资源。然而,相关专家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透露,中国人造皮肤在重大烧烫伤事故中尚未能“施展才华”。在紧急情况下,人工皮肤难以满足大量烧烫伤的治疗需要,产业化已经成为人工皮肤本身的“痛”。
皮肤储备很难应付紧急情况。
粉尘爆炸后,华谊细胞组织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谊公司)总经理郭跃明接到江苏省人民**事务办公室关于捐赠皮肤资源的电话。“目前,我们已经准备了价值400万元人民币的人工皮肤和清创消毒产品,正在等待捐赠通知。”他告诉《中国科学》的记者。
去年8月2日,江苏省昆山市的一家公司遭遇大规模铝粉尘爆炸,当天造成75人死亡,185人受伤。华谊公司在事故发生后的2小时内向参与治疗的医院捐赠了6万平方厘米的人造皮肤。“在紧急情况下,我们每天可以生产8万到10万平方厘米的人造皮肤。”郭跃明说道。成年人的总皮肤面积约为10,000平方厘米。在昆山粉尘爆炸事件中,由于生产能力有限,捐赠的6万平方厘米的皮肤只能用于面部和伤员的其他关键部位,“许多病人不使用它”
目前,除了临时生产,该公司、复旦大学、第三军医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建立了一个人工皮肤库,目前储存500万平方厘米的人工皮肤,价值约9亿元。“为了安全地处理大规模烧伤和烫伤,人造皮肤的储存量需要达到5000万到1亿平方厘米,这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是一笔难以承受的巨款。”郭跃明说,中国人造皮肤的储存量还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据了解,我国每年有数千万患者因烧伤、机械损伤或慢性皮肤溃疡而需要治疗。由于缺乏皮肤资源,近10万严重皮肤缺损患者因缺乏及时有效的治疗而死亡。盛智勇呼吁在群体性发热和创伤领域建立紧急捐赠和专家救援机制。
开始晚了,但很快赶上
长期以来,人们只能通过切割患者腿部和背部等正常部位的皮肤来移植或修复严重烧烫伤的皮肤缺损伤口,给来源有限的患者留下新的伤口。20世纪80年代后,外国科学家开发了各种人造真皮,可以诱导病人重建他们的真皮。
"中国对人造皮肤的研究起步比其他国家晚10到15年。"浙江大学医用高分子材料组织修复与再生研究小组的教授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说。
马列主义告诉记者,我国研制的“人造皮肤”的一部分实际上是伤口敷料,它可以在治疗的早期覆盖和保护伤口表面,防止脱水和感染。然而,可用于后期修复和再生的“人造皮肤”具有相对较高的技术要求。
在组织工程皮肤方面,2012年2月,中国首个干细胞人工皮肤产品产业化基地在Xi安成立,成为中国首个投入生产的人工皮肤。第四军医大学组织工程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技术负责人严敬曾在一次采访中表示,该技术可以通过提取人类干细胞来培育出高度相似的人类皮肤,用于移植、治疗和改善人类皮肤。
此外,许多研究人员现在已经利用生物材料科学、聚合物科学和重组材料,使用胶原蛋白、壳聚糖和其他材料来制造无细胞皮肤再生产品。这种人工皮肤避免了细胞来源和免疫原性的问题,成本低,质量可控,而且便于生产、储存和运输马列主义表示,其研究小组开发的新型原位诱导皮肤再生材料已经进入临床实验的批准阶段。
此外,马列主义说,研究和开发具有汗腺、毛囊等皮肤附属器官和皮肤自身功能的人造皮肤也是国际研究的热点。
工业化才是真正的“痛苦”
尽管人们对人造皮肤寄予厚望,但记者了解到,大多数医院在治疗烧烫伤患者时,仍然使用自体皮肤和异体皮肤进行覆盖和移植。
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的人造皮肤在工业化方面与国际水平仍有一定差距。“国外人工皮肤起步早。当时,资本市场相对活跃。国家投资和市场投资齐头并进,促进了工业化的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皮肤再生产品的开发更多地依赖于国家力量的推动,而新技术的早期开发主要是以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基础的。马列主义希望国家加强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对接,减少企业的投资顾虑,引入更多的市场因素,促进技术转移和转化。
然而,对于人造皮肤公司来说,市场问题已经变得与生产和技术同等重要。郭跃明哀叹道,尽管未来年产量将达到2300万平方厘米,但在扩大市场的过程中,他们仍然需要面对用户对新技术的认知度低和医生的兴趣不高等问题。
中国科学新闻(2015-07-08,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