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生物育种产业化进程减慢 转基因发展困局待解

科普小知识2022-07-09 16:53:11
...

“多年来,我从未在食品安全报告中提到过转基因,因为我不认为这是一个食品安全问题。但在互动的时候,总会有人提起它。”

4月2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在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科技思想银行转基因技术决策咨询沙龙(以下简称“沙龙”)上台。

与其说这是陈君石个人的“困惑”,不如说这反映了目前中国在转基因技术讨论上的“僵局”。一方面,转基因食品已经过严格科学的安全性评价,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有害。另一方认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仍不确定”。

没有激烈的辩论。在沙龙上,专家学者们从转基因技术的发展、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检测和监管、转基因科学的普及等角度发表了看法。他们与现场另一边的媒体记者交换了意见。

获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

“任何新作物品种的诞生都必须经过基因改造。使用不同方法的目的是改变作物的基因。”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院长罗云波说。

今天,绝大多数种植在农田里的作物都不是自然进化产生的野生物种,而是经过几千年农耕活动人工繁殖的结果。无论是育种还是改良品种,前提都是作物基因的改变和交换。

陈君石认为,许多人担心转基因的不安全性,部分原因是他们不知道转基因技术:“传统的杂交育种技术已经改变了无数的基因。现代转基因技术已经改变了1~3个基因。”

在罗云波看来,与常规杂交育种相比,转基因育种“方法不同,本质上是相同的”。“所有这些都是在原始品种的基础上进行遗传转化的,但只有基因工程才能使转化更准确、更可预测、更有效。”罗云波说道。

他解释说,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不仅使被修饰的生物体获得了好的基因,而且还遗传了许多不必要的、可能是不需要的基因。基因工程育种可以准确获得所需的基因,从而大大缩短育种年限和成本。"可以说,转基因育种实际上是杂交育种的升级版."罗云波打了个比喻。

尽管许多人理解这一原理,但他们仍然怀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有些人认为,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最好采取保守的观望态度。

对此,陈君石说:“从科学研究的角度来看,我无法证明它是安全的。我只能用科学实验来证明它不是不安全的。”

事实上,中国对转基因作物有严格的规定,转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评价涵盖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等机构发布的食品安全评价指南的所有内容。

以抗虫转基因水稻Bt汕优63为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研究所对该水稻进行了为期90天的饲养试验,并将其与饲料混合喂养大鼠。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还进行了传统致畸、慢性毒性和第三代大鼠繁殖试验。一系列食品安全试验表明,Bt汕优63与非转基因对照水稻一样安全。

谣言“爱情”转基因

尽管科学实验表明转基因“不安全”,但转基因技术在中国确实处于尴尬的地位。

事实上,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2004年以前,中国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迅速增加。

北京科技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胡瑞发在国内网络上追踪了关于转基因生物的观点。他发现,自2004年以来,转基因农产品的安全性逐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此后,中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的增长放缓。

胡瑞发的研究发现,中国当前关于不安全转基因生物的主流观点受到了来自“非专业人士”或交叉学者的科学发现以及利益相关者捏造的误导。更重要的是,这是一个篡改相关科学报告数据的谣言。

谣言通过各种渠道传播、传播和发酵。各种各样的谣言猖獗,最终爆发了公众信任危机。

自1981年以来,胡瑞发还研究了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中所有关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SCI论文。他发现绝大多数研究结果表明转基因技术是安全的。这表明转基因产品安全性的“争议”已经被科学界所拒绝,所谓的“争议”不是科学争议。

“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即一段时间后,总会有一篇或几篇论文发现转基因产品不安全。这些论文一出现就引起了强烈的关注,但它们都在短时间内被拒绝了。”胡瑞发说道。

基因农业网络的主编方玄昌认为,谣言“爱”转基因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与其他技术相比,转基因涉及的相关方更加复杂。此外,转基因技术非常接近普通人,每个人都非常关心。因此,转基因的谣言传播得更广了。

转基因作物育种的困境亟待解决

“近年来,由于许多复杂因素对‘转基因安全’问题的影响和遏制,中国农作物生物育种的产业化进程已经放缓。”当谈到中国转基因育种技术的发展时,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黄大芳表示担忧。

据报道,目前,世界上已有28个国家批准大规模种植转基因作物。获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的主要特征包括抗病虫害、抗除草剂、保水抗旱和改善营养质量。另有37个国家和地区批准进口转基因作物用于饲料和食品加工。

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也以极快的速度增长。2004年,全世界有8400万公顷土地种植了转基因作物,到2012年,这一数字迅速增长到1.8亿公顷,占世界可耕地的12%。

黄大芳介绍说,近年来,中国已经停止推进转基因粮食作物的产业化。结果,中美在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再次拉大,发展速度落后于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在黄大方看来,科技竞争地位的削弱最终导致中国农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种子市场被他人控制的被动局面。与此同时,转基因产品进入了“品种安全但不批准”的“断头路”,陷入了“不能吃,不能研究不能使用;农民忍不住偷了它。

尽管转基因育种面临困难,但黄大芳也表示,我们不应低估中国转基因育种的创新和产业发展能力。

其中,抗虫棉产业化是中国自主发展转基因育种抢占国际生物技术制高点的典范。截至2012年底,抗虫棉种植率超过90%,受益农民总数超过1000万人,累计增长超过939亿元,仅2012年就超过135亿元。农药用量减少了70%~80%,农业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抗虫棉不仅在国内市场具有绝对优势,而且通过出口技术在国际生物育种领域赢得了一席之地。

"中国已初步建立起独立完整的生物育种研究开发体系."黄大方表示,中国已初步建立了包括基因克隆、遗传转化、品种选择、安全性评价、产品开发、应用和推广等在内的一些转基因育种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体系。虽然整体研发实力仍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已经拥有独立的知识产权和重要基因的核心技术,如抗病虫害、抗除草剂、抗旱耐盐、营养品质改良等。

如何突破转基因育种发展的困境?

黄大方认为,首先要“对不适应发展需要的管理制度和程序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修订”。第二,有必要为某些行业的发展制定一个可行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以促进工业发展。此外,他还认为,推广转基因生物科普与推广转基因生物创新研究和产业化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从某种意义上说,积极推进转基因产品的转化尤为重要和紧迫。不推进产业化,就不可能真正激发自主创新的活力,引导研究工作继续深入。如果不推动工业化,社会和普通民众就无法真正理解和感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好处,科普宣传也不会有效。”他说。

在这一点上,方玄昌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我认为最有效的科普是*行为。”

阅读更多

通用技术决策咨询沙龙成功举办

新《食品安全法》:转基因食品的生产和经营要有章可循

中国国际大豆种植联盟加快转基因品种的审批

鲁大儒:大辩论应该以促进科学进步为目标

崔永元:科学家应该有普及科学的能力

史等谈崔璐遗传学之争:需要理性的舆论环境

崔永元接受采访回应转基因辩论中的诸多问题

脸红之后,有一种反思:关于通用汽车的“争吵”有趣吗

转基因科普:困难在哪里,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