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营养过剩”造成东海赤潮毒性在增大

科普小知识2022-07-09 18:40:25
...

像病毒的“72个变化”一样,构成东海赤潮的藻类物种也随着海洋环境的变化而迅速变化。国家赤潮973项目研究小组发现,随着东海营养盐结构的变化,赤潮中有毒有害藻类的数量显著增加。

东海作为我国赤潮高发的“灾区”,其流场和地理环境非常适合藻类生长。全球变暖和海水温度上升实际上加速了它们的增长,导致了更早的赤潮爆发。然而,导致赤潮频繁发生的最重要因素是随着长江流入海洋的营养物质。“营养过剩”的海水不断“滋养”藻类,最终导致赤潮范围的大规模扩大。

研究小组发现,在过去50年中,东海海水中硝酸盐的浓度一直在增加,而硅酸盐的浓度却显著下降。两者之间的结构失衡导致了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导致东海赤潮爆发的频率和范围增加,有害和有毒赤潮的数量增加。

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周明江告诉记者,2002年,有毒的“亚历山大藻”出现在舟山口外数百平方公里的海域。2005年,对鱼类有直接危害的三木鱼甚至“占领”了15000平方公里的东海,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我们不知道藻类物种将来会朝哪个方向变化。"周明江担心一旦发生较大规模的有毒藻类赤潮,如米氏凯伦藻、短花凯伦藻等姐妹藻类。,将严重威胁海域的生态安全和人类健康。

科学家们已经有了一些控制小规模赤潮的方法,但是仍然很难控制已经爆发的大规模赤潮。唯一的办法是减少上游污染,加强预测和预防。“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东海赤潮有向有毒有害大规模演变的趋势。”周明江说,东海是中国最大的渔场,一旦生态环境失衡恶化,短期内难以恢复。然而,迄今为止,中国只进行了小规模的赤潮实验预测,没有可操作的赤潮预测。对此,周明江呼吁尽快研究东海赤潮的演变,建立数值预报模型,提高中国的赤潮预报能力,这些都迫在眉睫。

赤潮被称为“红鬼”,是指海水中的一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炸式增殖或高度聚集导致水体变色的有害生态现象。近年来,中国近海水域的赤潮频率以每10年3次的速度增加。自1998年以来,世界上每年都发生一次面积超过1000平方公里的罕见的特大赤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