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第四轮学科评估首次采用“分档”方式公布结果

科普小知识2022-07-09 20:36:38
...

“中国之眼”FAST项目首席科学家,J-20第四代战斗机首席设计师,“天河一号”研发科学家,中国探月工程总指挥...作为世界第二大研究生教育国家,现在中国培养的大批研究生已经成长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不久前,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学位中心”)公布了第四轮全国学科评估的结果。结果表明,我国高层次人才供给能力增强,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社会高度认可,研究生服务基层能力提高。

2016年,全国将有793个研究生培训单位和11,328个学科。在读研究生198.11万人,获得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有56.39万人,分别比2012年增长15%和16%。第四轮学科评估首次对用人单位进行了大规模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对研究生的总体满意度高达98%。

评估结果首次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公布。

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进行的总体水平评估学位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学科评估始于2002年,至今已完成四轮。第四轮学科评估于2016年4月启动,在95个一级学科(不包括军事科学等16个学科)开展。共有来自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参与了评估(比第三轮增加了76%);全国高校中94%有权授予博士学位的学科已经申请了评估。

值得注意的是,第四轮学科评估不再像以前的评估那样公布分数,而是首次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公布评估结果。它不公布分数或排名,也不强调单位之间和排名前后的精细分数的差异。按照“学科总体水平得分”的百分位数,前70%的学科分9个步骤公布。学位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样做的主要考虑是要确保高度的差异化,同时也要淡化分数和排名,这将有助于引导大学将注意力转移到学科内涵建设的利与弊上。同时,本次评估为参与单位提供了“学科优秀率(即a类学科占全校博士、硕士授权学科数量的比例)”指标,旨在帮助学校发现学科布局不足,调整规划适合本单位发展的优势布局,构建更有利于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良好学科生态。

评价标准一直是社会特别关注的问题。那么,本学科评价所依据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与以往的评价有哪些异同?学位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评估指标体系保持了“教师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四个一级指标框架基本不变。具体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与前几轮相比有了很大的创新。采用主客观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克服了单纯依据公共数据评价大学的片面性。根据跨学科成果的实际内涵,提出了一种识别属于相应学科的“归因度”成果的方法,以解决跨学科成果评价问题。实行“约束性评价”的方法,同一学科的规定必须同时适用于评价,以有效避免材料拼凑;采用数据重复核对、公共数据比对、认证材料验证等六项措施对材料进行全面审核。探索国际同行评估,首次邀请国际同行专家参与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六个学科的声誉调查。

摒弃“数帽子”,抑制“夺帽子”,强化中文期刊的作用

近年来,通过学术头衔、论文数量等衡量学术水平的各种排名。引起了很多争议和批评。那么,主体评价如何避免上述问题呢?

学位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评估指标和方法是专门设计的。例如,“用学术头衔来评估学术水平”(通常被称为“数字帽子”)的片面方法被放弃了。像“长江学者”这样的头衔不会自动转换成组件值。相反,专家会综合考虑教师的水平、团队结构和国际影响程度来进行评估。对结果所属单位的统计也做了特殊设计:结果被认定为“产权单位”,不随人变动,有助于遏制“抢帽”等人才无序流动现象。同时,要努力建立一种充分体现质量导向的学术论文评价方法,克服只对论文数量和外文期刊进行评价的方法。除某些学科外,已发表论文的总数将不再计算,同行评议将使用“代表性论文”进行。要合理把握中外期刊论文的综合评价,强化中文期刊在评价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要规定代表性论文必须包含一定比例的中文期刊论文(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类),不断提高中文期刊的影响力,鼓励优秀成果首先在中文期刊上发表。此外,本次评估还单独设立了一个“社会服务贡献”指标。通过开放的“代表性案例”评估,可以充分反映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大学的不同发展成果及其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从而克服“一刀切”评估学科的弊端。

为了保证海量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学位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课题评估采取了多项措施对数据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数据标准检查,学校填写的所有数据都有严格的数据收集标准(内涵定义、产权归属等)。)。例如,“国家科研项目”严格定义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等填报说明中所列的科研项目。;“ESI高被引论文”只能由通信作者单位或第一作者单位填写;认证材料的验证。学位中心核实了所有的证明材料,并处理了错误和正确的数据。公共数据比较是指将学校填写的数据与公共信息进行比较,以检查填写的数据是否真实,以及它们所属的学校和学科是否正确。据报道,为了确保专家主观评价的科学性和正确性,13000多名同行专家、230000名学生和150000名用人单位联系人参与了主观评价,以确保结果的有效性。

到2016年,中国大学的科技论文数量将占世界总数的1/8

十八大以来,我国各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大幅提高,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能力显著增强,我国学科建设谱写了新的篇章,学科建设的“中国效应”已经形成。

学位中心负责人表示,在第三轮和第四轮学科评估的基础上,学位中心对关键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十八大以来我国各领域学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对研究生培养规模指标(学生人数、就业满意度、就业分布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研究生教育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突出,高层次人才供给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对研究生素质的认可度明显提高,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精神更加突出。对科研投入和产出指标(经费投入、论文发表、重点项目研究等)进行深入分析。)表明中国在自主科技创新和原创成果产出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创新体系日趋完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学科融合不断深化,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科研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教师结构指标的综合分析(规模、年龄、学历、国际化、教学效果等))表明中国已经初步建立了一支规模和质量并重的专职教学团队。专职教师在道德和能力、教学和科研方面实现了全面发展,国际化水平显著提高。系统梳理具有代表性的案例指标,发现社会需求的“中国经验”积累程度、技术前沿的“中国问题”解决能力、国家重大基础设施服务的“中国工程”水平都有很大提高。中国的研究生教育正朝着高质量、创新、深度和世界一流的目标稳步前进。

一组数据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科研自主创新促进“中国创新”。所有参赛学科获得国家竞争性研究基金5097亿元,其中自然科学4771亿元,人文社会科学326亿元。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大学占80%以上,建立在大学基础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占60%以上。

该学科的国际学术影响力显著增强。仅在2016年,中国大学的科技论文数量就占了全球总数的1/8。从发表论文数量的排名来看,截至2015年,中国22个学科领域中有17个分别位居世界前5位,尤其是化学和材料科学领域。在过去的五年里,在基于论文及其引用次数的国际学科评估中,进入世界前1%的学科数量从473个增加到745个,进入世界前1%的大学数量从133个增加到187个。

高素质的专业教师正在形成。参加课题评估的专职教师总数为51万人,比上一轮课题评估增加30%。教师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日益提高,29%的教师有海外交流经验。高级以上职称教师15万人,其中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9万人,占专职高级教师总数的61%,具有很强的后发优势。大学生对导师培训的满意度接近93%。

阅读更多

中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