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团*学校部负责人就高校共青团改革答记者问

科普小知识2022-07-09 20:36:14
...

近日,共青团*、教育部联合下发了《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全面部署和部署了新时期高校共青团改革的相关任务。前几天,共青团*学校部负责同志接受了记者关于高校共青团改革的采访。

问:该计划是指导高校共青团未来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请介绍该计划的背景和基本情况。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力资源。高校共青团肩负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中国特色*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和高校青年师生工作。*总书记给北京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河北保定大学等高校的青年师生、西部支教志愿者、青奥志愿者、大学生村官写了回信。在2014年与北京大学师生的一次讨论中,*总书记向青年学生发出了一个深刻的信息,即他们应该“勤奋学习,修德,明辨是非,诚实做人”。今年“五四”青年节前夕,*总书记在视察中国科技大学时,对青年学生努力做“有理想、有追求的大学生,有责任、有成就的大学生,有素质、有成就的大学生”提出了重要要求。*总书记的关心和期待,使高校师生和高校共青团感受到温暖、鼓舞和鞭策,倍增了他们做好工作、深化改革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因此,在共青团全面改革的过程中,共青团*书记处根据*领导同志的指示,明确要求高校共青团要围绕一个专题研究改革工作,制定专项改革实施方案,努力走在全团改革的前列。在共青团*书记处的具体指导下,在教育部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于去年下半年开始起草和制定《计划》。共青团*学校部牵头成立了专门起草小组。其成员包括上海、重庆等改革试点省份的共青团领导同志、部分省级共青团学校部门的领导同志、部分高校的党政领导*、共青团*、学生代表和青年教师。在此期间,举行了多次特别会议,讨论和研究该计划的框架和主要内容。组织40多次专题研究和意见座谈会,现场咨询200多人的意见和建议;通过书面和新媒体方式,征求了32所省级团校、学生联合会和70多所高校团委的意见。共青团*书记处还对《纲要》初稿和征求意见稿进行了两次专题研究。今年6月,我们专门征求了教育部对“计划”的意见。*教育部、思想政治司等有关司局对《规划》提出了宝贵意见和建议。起草小组认真整理和总结了各方的意见和建议,并将其充分纳入计划。前几天,团*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计划》,报*领导同志批准。可以说,该计划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促进*和共同努力的过程。这是一个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过程。它体现了对*精神的坚定贯彻,共青团改革的具体实施,高校共青团一线的实践探索。

问:高校共青团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答:积极稳妥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不仅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和重大考验,也是高校共青团面向未来、创造性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在规划和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主要有以下考虑。首先,关注核心目标。通过改革,我们要进一步引导广大大学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周围,更加自觉地拥护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更加坚定地倾听党的声音,更加坚定地跟随党。这是高校共青团改革最重要的目标取向和最根本的后续保障。二是解决突出问题。长期以来,高校共青团一直积极参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它在培训、教育和塑造人才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然而,在新的形势下,我们也清楚地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例如,共青团及其工作与青年学生分离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基层组织活力不足,“28”现象等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等等。这一次,我们要通过改革,切实增强高校共青团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扩大工作的有效覆盖面,抓住脱离青年学生这一根本问题,着眼根本,立足长远,努力破解制约高校共青团发展的思维定势、关键难点和*机制。第三是实现根本性的重塑。只有通过改革,高校共青团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才能得到有效保持和加强。突出共青团在中国特色*事业和国家教育体系中的战略使命,实现高校共青团的价值重塑。通过改革,高校共青团组织体系在领导组织、*制度、基层组织等方面进行了重构,实现了高校共青团组织的重构。通过改革,调整和优化高校党团关系、团校关系、团校关系、团校关系、团校关系和学生关系以及上级和下级团组织关系,实现高校共青团的*重塑。

总的来说,这次改革,必须把我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的决策和部署中去,统一到共青团改革的具体要求和总体节奏中去,勇于承担责任,克服困难,不仅立足现在,还要为高校共青团事业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问:高校共青团改革具体措施的重点是什么?

答:这次高校共青团的核心关注点主要有五个,可以概括为20个字:“优化机制、激活组织、创新工作、建设团队、强化保障”。一是优化机制。机制创新是改革的先导,对于把握全局、管理长远具有重要作用。《规划》提出改革和优化领导*和运行机制。例如,在国家和省两级建立高校共青团工作指导委员会,建立和完善不同类型、不同地区高校共青团工作交流和组织机制,加强对工作的整体指导。比如,要建立一个面向项目的、扁平化的、制度化的工作机制,注重工作部署的统筹安排。例如,实行“留在学校,蹲在教室”的制度,直接联系基层团支部,将有效地解决青年学生的分离问题。*机制的创新和优化将成为解决高校共青团改革难题的重要抓手。第二是积极的组织。组织体系的完善和组织活力的展示是改革的关键。《规划》明确提出要构建党领导下的“一心两环”团组织模式,确保共青团在各类学生组织中的核心地位和作用,落实和完善团组织代表大会制度。《规划》明确提出要着力巩固和创新高校基层团组织建设,进一步实施高校基层团组织“增强活力”工程,巩固和完善高校、部门、班级三级工作组织模式。高校要实行班团支部和班委一体化运行机制,探索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或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的制度。这些强有力的措施必将给基层组织建设带来实质性的变化和促进。第三,创新工作。高校共青团应在继承中创新,在改革中深化。该计划侧重于在思想指导、质量发展和权益服务方面的新安排。例如,在思想指导方面,提出建立一个层次化、分类化的综合思想指导体系。在质量发展方面,建议借鉴高校“一等”模式和机制,全面推行高校共青团“二等报告卡”制度。在权益服务方面,建议进一步完善多元化、规范化的贫困生资助机制。同时,要大力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搭建“青年之声”平台,开发优质内容产品,建设网上工作队伍,加快高校共青团网络战略转型。第四,建立一个团队。团*是推动共青团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群体。建设来源广泛、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作风扎实的高校共青团*,对于撰写重大改革文章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规划》提出要建设一支“专业化、一体化、一体化”相结合的高校共青团*队伍,逐步建立科学可行的工作绩效评价机制,逐步完善分级培训体系。另一方面,也强调要重视高校团*的职业发展,为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价等提供平台、支持和资源。同时,要建立和完善骨干学生的选拔与考核、培养与使用、淘汰与退出机制。第五是加强安全。寻求各方的保障和支持是增强高校共青团改革和发展内在动力的必要保证。《规划》提出要优化和加强团建机制和资源条件保障机制。比如,团建应纳入高校党建的整体格局,团建的绩效应纳入高校党建的考核体系。例如,高校应确保单独设立校级团委,并支持团委按照团委的规则独立开展工作。校团委书记的配备和管理应根据学校的级别*而定。根据学校的规模和工作要求,团委的工作应从团委*数量、工作经费、活动岗位等方面予以保证。

问:“学生*”现象在高校一定范围内存在。这项改革的对策是什么?

答:学生的骨干是“火车头”和“发动机”,它们对大多数青年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主导和推动作用。所谓“学生官员”的存在反映了一些重点学生的作风。高校共青团改革在“从严治团”的背景下,提出了许多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的措施。一是继续深入开展骨干学生健康成长教育。我们将继续加强骨干学生的使命感、模范作用和严谨作风。教育将引导骨干学生打下坚实的理想基础,增强使命感,践行群众路线,勇于开拓创新。二是建立和完善以作风建设为重要标志的学生骨干选拔考核、培养使用、淘汰退出机制,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素质优良、学习刻苦、精神饱满、同学交心的学生*队伍。三是探索落实学生*签订自律公约等工作机制,促进学生*严格自律,接受大多数学生的监督,坚决抵制和克服“官僚主义”和脱离大多数学生的倾向。四是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训工程”,完善国家、省、高校三级培训机制。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帮助骨干学生增强理想信念,使作风建设成为各级大学生骨干培训的重要内容。

问: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年轻的大学生会有什么感受?

答:共青团是做青年工作的,它的工作和服务对象是年轻人。改革必须让年轻人受益,让他们有一种获得的感觉。这种获得感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让年轻学生有一种信念。青年大学生的理想和信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国家的未来和未来。我们希望通过改革,在青年学生的精神领域占据高地,在我们的各项工作和建设中进行思想政治引导和价值引导,帮助青年学生在成长和发展中获得精神力量的引导和理想信念的支撑。第二是给年轻学生一种发展的感觉。时代的快速发展呼唤更多综合素质强的年轻人。我们希望通过改革,着力提升青年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深化创业就业、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等平台,努力拓展和提高青年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技能,全面提升他们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第三是给年轻学生一种帮助感。高校共青团的工作是充满感情和温暖的。我们希望通过改革,真诚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真正关注弱势群体和在校学生的共同利益,不断完善学生需求服务和维护权益的渠道和机制,把党的关怀和共青团的温暖传递给青年学生和他们的心灵。第四,让年轻学生有一种组织感。高校共青团组织是温馨的家,广大团委*是可亲可爱的“年轻朋友”。我们希望通过改革,打破青年学生与共青团组织之间的“玻璃门”,让青年学生真正成为主角而不是配角,让我们的工作真正成为青年学生渴望参与的工作,而不是*参与的工作。

总的来说,给年轻的大学生更多的获得感不仅是一个庄严的承诺,还取决于实际行动。高校共青团必须抓住改革的机遇,使这种获得感更加充实和强烈。

问:据了解,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已在部分地区和高校进行了探索。请介绍一下目前的情况。

答: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是我们改革的一个重点,是高校共青团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深入融入教育改革发展、服务国家经济发展大局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高校共青团的直接联系服务,引导青年学生,扩大工作的有效覆盖面,增强组织吸引力的凝聚力,也是一项具体行动。有人还称之为高校共青团的“供给侧结构”改革。今年3月,我们在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举办了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发布活动和工作论坛。9月中旬,我们在北京科技大学召开了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试点工作推介会。建立38个试点单位,开展两个学期的试点工作。同期,团*校部下发了《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报告卡”制度试点工作实施办法》。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对课程设计、系统开发、系统建设、理论研究等方面的深入探索,明确“第二课堂报告卡”的科学内涵、工作内容和运行逻辑,努力形成有效的工作理念、工作机制和工作方法。未来2-3年,“第二课堂报告单”系统将成为客观记录、有效认证和科学评价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经验和成果的品牌载体,并将成为推进高校人才培养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拔和就业的重要依据。

此外,共青团班支部与班委一体化运行机制、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团的组织机构和治理机制、基于“青年之声”平台的学生权益保障机制建设等改革试点项目也在稳步推进。在后期,我们还将加强阶段性评估和总结工作。

问:下一阶段如何结合计划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的实施?

答:改革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顶层设计比实现更重要。下一步,我们将集中力量实施改革,力争全面铺开、落实到位、成效显著。一是做好学习宣传工作。注重扩大改革的话语权和影响力,积极营造认知改革、参与改革、为改革做出贡献的良好氛围。要引导各地、各高校深入学习和研究《纲要》的内容和精神,不仅要向党和*作专题报告,积极争取各方的指导、理解和支持,还要通过网上和网下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广泛宣传和积极动员,凝聚改革共识,同步推进改革。二是做好具体实施工作。《规划》出台后,学习和宣传是基础,推动实施是关键。其次,要督促各地区、各学校认真贯彻《规划》,把实际工作与充分调查、充分咨询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他们应该立即开始并推动研究和制定自己的详细改革计划。他们不仅要做好“计划”中的“规定动作”,还要结合实际做好“可有可无的动作”。第三是注重推广。结合《纲要》的要求,重点解决实际工作中突出的问题,如重点脱离青年学生群体、缺乏先进性、缺乏吸引力的凝聚力和有效覆盖面等,推进重点项目试点工作。同时,也要注意对改革进程的把握和改革经验的总结。通过确定改革示范点(学校)、互检互学、专题推介会等形式,总结和推广具有普遍性、代表性和借鉴性的经验和做法,扩大改革的影响力和实效性。四是做好指导和监督工作。团*校部将选择部分省级和大中学校团委组织作为高校共青团改革的示范点(示范学校),发挥点、面、示范作用。省级团委学校部门发挥协调和协调地方学校团委改革的作用,建立健全领导机制、组织机制和工作机制,争取教育部门、学校党政等方面的重视和关注,为学校和基层团委组织提供有效支持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