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教育部:我国高校存创新创业理念滞后等问题

科普小知识2022-07-09 21:06:18
...

教育部:我国高校存创新创业理念滞后等问题

学生们成立“公司”来兜售他们的商品和创业,所得收入被捐赠给慈善机构。张勇拍摄的中国新闻社

新华社北京5月14日电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教育部有关官员今天表示,近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然而,仍有一些地方和高校对此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与实践脱节。教师缺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方法单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不足,指导和援助不足,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教育部官员今天就相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教育部有关官员在《实施意见》的背景下表示,近年来,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仍有一些地方和高校对此重视不够,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滞后,与专业教育结合不紧密,与实践脱节。教师缺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方法单一,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实践平台不足,指导和援助不足,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待完善。

为此,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国务院的部署和要求,突出问题导向,把握改革重点,在深入总结经验、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反复修订完善了《实施意见》,得到了国务院批准和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意见》提出了9项改革任务和30多项具体措施。

教育部有关官员指出,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应强调三点:一是坚持育人原则,提高培养质量。面向整体,分门别类教学,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人力资本素质,努力打造大众创业创新的生力军。

二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弥补培训的不足。丰富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进辅助手段,促进教学、科研和实践的紧密结合,突破人才培养的薄弱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三是坚持协调推进,凝聚培训力量。统一领导、共同努力、共同管理、开放合作、充分参与,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环境。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将建立和完善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践、引导和帮助、文化引导相结合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数量显著增加。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一是制定和实施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修订和实施高职院校专业教学标准和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明确本科、高职和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二是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和工业企业制定和修订专业人才评价标准。第三,高校应制定专业教学质量标准,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创新人才培养主要探索建立三种新机制。一是实施大学毕业生就业和重点行业人才供求年度报告制度,完善学科专业预警和退出管理办法,探索建立需求导向型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重组新机制。二是实施一系列“卓越计划”和科教与合作教育相结合的行动计划,举办多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试点班,探索建立学校、学院和企业、学校、学校、学校和国际合作的新型合作教育机制。三是在一级学科或专业下开设类似学科和专业的基础课程,开设跨学科课程,探索创新创业人才跨院系、跨学科、跨学科培养的新机制。

教育部有关官员也指出,课程是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载体。一是按照人才培养方向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要求,推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挖掘和丰富各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二是为全体学生开发和开设研究方法、前沿学科、创业基础、就业和创业指导等必修和选修课程,整合学分管理,构建科学合理、循序渐进、有机衔接、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群。

第三,加快创新创业教育精品课程的信息化建设,引进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视频开放课程等在线开放课程,建立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可制度。

此外,还应进行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的改革。首先,应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和参与式教学,以扩大小班教学的覆盖面。应鼓励教师将国际前沿学术发展、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和创造性思维,激发创新和创业灵感。二是利用“大数据”技术掌握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三是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注重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非标准答案考试。

针对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脱节的问题,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提出,一是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平台共享。第二,所有地区和大学的科技创新资源原则上对所有学生开放。三是鼓励各地区、各大学利用各种资源建设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企业孵化器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为大学生建设一批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四是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训,举办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办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支持举办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项目等各类专题竞赛。五是支持大学生成立相关社团,开展创新创业实践。

关于教学和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的规定,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是高校要建立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化制度。二是高校要为有意愿、有潜力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建立创新创业档案和成绩单。第三,应优先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到相关专业。第四,实行灵活的学术制度,放宽学生的学制,允许调整学术进程,保留学生的地位,暂停他们的学业,以促进创新和创业。第五,高校应设立创新和创业奖学金。

教育部有关官员强调要加强教师创新和创业教育的教学能力建设。一是各地区、各高校要明确所有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完善专业技术岗位的评价标准,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评价。第二,全面加强专职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建立定期考核和淘汰制度。三是聘请各行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程和创新创业课程的教学或指导教师,形成全国1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的人才库。四是加强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意识和能力培养,建立工业企业创新创业教育相关专业教师和专职教师临时培训制度。五是完善高校科技成果的处置和收入分配机制,鼓励教师引导学生创新创业。

要完善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各地区、各高校要建立和完善专门的大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机构。二是完善可持续信息服务体系,完善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络功能,建立地方和高校两级信息服务平台。第三,各地区和相关部门要积极落实创业培训政策,搭建网上培训平台,鼓励高校编制培训计划,共同开发创业培训项目。第四,所有地区和合格的行业协会都应发布启动项目指南。

此外,对于创新创业基金的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首先,各地区和相关部门要整合和发展财政和社会资金,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二是优化资金支出结构,多渠道安排资金,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助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各部委和大学必须使用*大学的基础研究费用来支持学生开展创新研究工作。第三,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奖励基金。第四,鼓励社会团体、公益组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人为大学生设立创业基金。五是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服务措施,重点支持大学生在新兴产业创业。第六,有关部门要加快制定有利于互联网创业的扶持政策。

关于《实施意见》的实施,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首先要完善*机制。各地区、各高校要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培养谁、怎样培养人”的重要任务,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和突破点。要把它放在突出位置,加强指导、管理、监督和评价。高校要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责任,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学校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参与者的创新创业教育领导小组,建立由教育行政部门牵头、科学、工程、共青团等部门共同管理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第二是完善实施计划。各地区、各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深化地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分工。

第三,加强监督和实施。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应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和评估领导班子的重要指标。应将其纳入高等教育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和学科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第三方评价。(原标题:教育部:高校存在创新创业理念滞后、与实践脱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