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保护:耕地资源利用的技术革命
年底和年初,新皇冠肺炎疫情与全球化结合,随后又与全球石油市场和全球股市的剧烈波动搅在一起。全球经济和人类社会正面临重大考验。
自疫情爆发以来,对粮食供应和粮食安全的担忧和讨论一直没有停止,也没有消失。中国以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为基础的制度、以土地储备粮食的战略、以技术储备粮食的战略和确保口粮绝对安全的战略,其显著的优势和做法经受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考验,坚如磐石,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的整体安全。
应该承认,一方面,仍然有许多人质疑或怀疑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国家粮食安全,一些人担心更多的耕地将得到保护,挤压发展和建设的空间。有人担心家族企业规模太小,农产品生产成本太高,财政支持太低。有人担心农产品库存不真实,等等。另一方面,我们必须承认,中国的耕地资源及其利用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农地非农化、非粮化、碎片化、边缘化和孤独感(农地生态退化)继续不同程度地存在。耕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与粗放利用并存,丘陵地区出现了弃耕地现象。东北农区黑土退化、黄淮海农区地下水漏斗和南方农区局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是科技界担忧的问题。
中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东北黑土在中国农业发展,尤其是粮食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们的普遍印象是,东北黑土是我国最肥沃的土地,其土壤肥力特征可以持续保持,可以作为我国最安全的粮仓。从统计数据来看,也是事实:东北黑土区的粮食总产量和商品粮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4和1/3,已成为中国粮食生产的“稳定器”和“砥石”。
然而,这些成就一方面反映了高强度的投资和科技进步。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看到,我们为资源和环境付出了极其沉重的代价。
东北黑土开垦以来,东北黑土区土壤水蚀风蚀、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耕层板结、生态功能退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由于长期不合理的耕作和高强度的开发,如犁底层增厚、板结、上移和土壤侵蚀,黑土层有机质含量下降了50%-60%,土层平均厚度从50-60厘米下降到30厘米左右,土壤潜在生产力下降了20%以上,仍以每年5‰的速度下降。同时,由于长期“重复利用、轻耕”,农作物收获后,大量秸秆被焚烧或移出农田,土壤有机质大大减少,变得越来越薄。如果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几十年后,中国东北主要产粮区用于农作物生产的优质土地资源将不复存在。为了达到目前的粮食生产水平或保持一定的产量增长,需要对灌溉水和肥料资源进行更多的投资,这将造成进一步严重的区域资源和环境问题。东北地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振兴的资源和环境基础将会丧失。
鉴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多、人口少、优质耕地少,耕地保护必须在保护中采取有效利用,以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为了保护东北黑土,必须以科学研究和认识为基础,在东北各地制定和发展有效的保护模式。中国高度重视东北黑土的保护和利用,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多年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表明,该技术能够实现作物稳产高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适用于东北黑土区,具有防止农田扬尘和水土流失、蓄水保墒、提高土壤肥力、节约成本增效、减少秸秆焚烧和温室气体排放等功能。
保护性耕作是一场突破耕作理论的技术革命,在某种意义上具有颠覆性。“土壤”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一切生命的基础,土壤退化和水土流失问题自古以来就困扰着人类社会,但一直没有得到重视。重型农业机械的引入进一步加剧了土壤侵蚀,而化学农业的大规模应用耗尽了土壤养分。世界各地的大量案例和科学数据表明,保护性耕作如免耕和少耕、多种轮作和作物覆盖等可以取得非凡的成效,回应了有机农业不能养活世界的质疑,肯定了保护性农业发展的双赢和多赢的光明前景。只有有了健康的土壤,未来人类才能有健康的植物、健康的动物、健康的人和健康的生活环境。
尽管保护性耕作被一些人戏称为“懒耕”,但要正确实施这些技术,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注意:在保护性耕作的推广过程中,应循序渐进,先通过试验和示范,再通过推广,决不能盲目推进。对于首次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民来说,他们应该接受培训,了解保护性耕作的内涵和意义,并在理论上接受这项技术。通过多种方式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保护性耕作机具,并学习机具调整的原则和方法,从设备上保证技术的实施;由于地表覆盖有秸秆,且土壤未耕作,农田杂草和害虫的变化规律可能与传统耕作有很大不同,因此有必要采用合理的杂草和害虫防治新技术。在收获期间,除了关注作物产量,还需要计算生产效益和关注土壤变化。
中国用世界6%的淡水和9%的可耕地养活19%的世界人口。“吃饱了的中国”正走向“吃得好的中国”。与此同时,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发展目标,国家的整体安全约束,保证绝对安全的口粮,要求我们加强土地空间的管理,优化土地空间的布局,保护,建设和利用好有利的耕地资源。从根本上说,只有通过科技进步和突破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的限制,才能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科技”的战略。
我们还必须看到,在技术上储存粮食的前提和基础是在地下储存粮食。没有充足、稳定和健康的耕地资源,用技术储存粮食将会失败。从这个意义上说,保护东北黑土区,保护资源生态安全,是根本,保护性利用资源是手段。
(作者是自然资源部土地管理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