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师大录取通知书走红 老教授手写十年
随着各大大学的招生工作完成,现在是学校在年中发出录取通知书的时候了。对于陕西师范大学的新生来说,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有一个额外的期待,因为“手写录取通知书”在陕西师范大学已经有10年的传统了。从2007年至今,随着学校坚持写第10年录取通知书的消息曝光,它再次引起了网民的关注。一些网友表示,手写的录取通知书充满了深情,值得珍惜。甚至学校的一些毕业生说他们“总是带着”几年前手写的录取通知书。然而,一些网民也质疑为什么他们在这个时代仍然选择手写录取通知书的原始方式。
对此,16日下午,《新京报》记者联系了参与该校10年手写录取通知书的马教授。马教授解释说,在当今社会,写作受到影响,人们习惯于在电脑上打字。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甚至忘记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但书法艺术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作为一所师范大学,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坚持这一传统。”
"师范大学训练教师用三种笔画(钢笔、粉笔和书法)写字."负责手写通知的王老师补充说,师范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优秀教师,而在黑板上写字是教师必备的技能。“手写通知是学校为学生设置的一个范例,在学生中营造了一种强调书法和书法的氛围。”
对话
"我们七个人的平均年龄超过70岁。"
《北青日报》:今年有多少老师写了通知?
马教授:今年大约要写4500份本科录取通知书,主要涉及7名教师。大约需要五六天才能完成。我们七位主要老师的平均年龄大约是75岁,而我是70岁。其中,我们很年轻,有三位80多岁的老教授。
今年我们中有七个人被选中,其他老师以前也参加过。学校里有一个“老年人书画研究会”,我们都是会员。先报名,然后根据自己的书法作品进行比较和评价。考虑到大约80岁教授的身体状况,还准备了几名替代教师。
《北京日报》:你需要在通知上写些什么?
马教授:同学的姓名、所学专业、报到时间和报到时间。
每个人每天写近100条通知。
《北青日报》:你一天能写多少通知?
马教授:在80到100份之间,每个老师的手速度都不一样,如果遇到学生的名字和专业部门的名字都很长,那就需要一些时间。就像以前有一个少数民族的婴儿,他的名字只有八九个字,她读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写完后我读了好几遍,所以不要写错她的名字。
《北京日报》:这个名字会不会有拼写错误?一些学生说通知上有胶带的痕迹。
马教授:没有。如果发现有问题,我们会在通知上加一个新的封面。此外,在我们写完之后,学校会安排工作人员在把它放进特快列车之前再检查两次。毕竟,通知是孩子们应该珍惜的东西,如果看到有什么不对劲,那将是一件憾事。
《北京日报》:通知都是油纸。如果字迹不小心被水弄脏了,会粘贴吗?
马教授:我们的对手写信,非常重视孩子。他们都选择最好的钢笔和墨水来写字。
一份手抄,一份机器抄。
“手写通知”的想法是如何产生的?
马教授:2007年学校组织会议时,讨论了坚持传统文化的问题,认为我们的师范学校应该以身作则。从那一年开始,学校开始用手写通知代替机器来通读这本书。
《北京日报》:现在不发出租车通知了吗?
马教授:从2015年开始,我们会给学生一个手写通知和一个机打通知。手写的通知将由学生自己保存,机器打印的通知将由学生在报到时使用。
从水笔到毛笔
《北京日报》:在过去的十年里,手写的通知有什么变化吗?
马教授:2007年初,我们用钢笔水写字。2013年,一些老师建议用毛笔书写能更好地反映我们的文化自信,只有那时我们才转向书法。另外,在书法开始时,要求用统一的方式书写楷书。后来,它逐渐放松了。有些老师写楷书,有些老师写行书。根据习惯,它也更有特色。
《北京日报》:学生如何评价“手写通知”?
马教授:孩子们非常喜欢,也引起了学校书法界的兴趣。我还有一些毕业多年的学生,他们对我说:“哦,马先生,这封手写的通知比当年我们机器打出来的通知更有意义”,要我给他写一封手写的通知。
《北京日报》:手写通知现在很流行。你已经参与了10年。你看呢?
马教授:这是一件好事。它可以提醒学生注意传统文化,也可以提高我们学校的知名度,让每个人都知道更多关于学校的氛围。十年来,退休教师和非退休教师都在做志愿工作,写录取通知书,对学生的表彰是最大的鼓励。
《北京日报》:你会继续写吗?
马教授:只要我的健康状况允许,我每年都会参加。
本文/本报记者张雅为图片/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