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葛耀君教授当选国际桥梁协会主席
9月18日,在法国南特举行的国际桥梁与结构工程协会第40届年会上,来自20多个国家代表团的63名常务成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投票选举国际桥梁协会主席(任期为2019-2022年)。同济大学桥梁工程系的葛教授就是从这三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经过第一轮投票就成功当选,成为该协会近90年历史上第一位担任主席的中国学者。
国际桥梁和结构工程协会成立于1929年。其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它由100多个成员国、世界上51个国家组织和3,200名成员组成。它是国际桥梁和结构工程专业协会,历史最长,成员国最多,规模最大,在行业中影响最广。
包括同济大学在内的中国学者已经成为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1979年,中国杰出的桥梁结构专家、时任同济大学校长李·亲自创建了国际桥梁协会中国代表团,并担任国际桥梁协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一位中国学者)和中国代表团团长。1981年,李被国际桥梁协会选为世界十大著名结构工程专家之一。1987年,他被授予国际桥梁协会的最高奖项——结构工程优异奖(终身成就奖)。2001年,同济大学向在国际律师协会马耳他年会上当选为国际律师协会副主席(首位中国学者)。同济大学范接替李出任国际律师协会中国代表团团长。2008年,向获得了国际桥梁协会颁发的安东·特德斯科奖(工程与教育奖)。2012年,继李、之后,向还获得了国际桥梁协会的最高奖项——结构工程成就奖(终身成就奖)。2009年,在曼谷举行的国际桥梁协会年会上,同济大学的葛·姚俊当选为副主席。2017年,同济大学的孙立民在ICB温哥华会议上当选为ICB副主席。同济大学还于2004年(上海)、2009年(上海)和2016年(广州)成功举办了大型国际桥梁协会学术会议。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表示,葛当选国际桥梁协会主席得益于同济大学几代桥梁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和中国桥梁的崛起。这不仅充分肯定了他长期的学术成就,也充分体现了国际桥梁界对中国桥梁科技进步的认可。希望通过专家学者与国际学术组织的积极互动,进一步提高他们在国际上的学术影响力,贡献中国智慧。
记者了解到,葛是我国著名的桥梁工程和结构风工程专家。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桥梁和结构风工程。30年来,他在大跨度桥梁风振精细化理论和方法、大跨度桥梁抗风设计方法和工程应用、桥梁结构设计理论和施工控制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他系统地揭示了桥梁颤振的演化规律、驱动机理和控制原理,在超长桥梁抗风研究方面取得了突破。克服超长悬索桥在成桥状态和施工阶段的结构和抗风安全问题。目前已开发出多种桥梁颤振控制技术,为国内外大跨度斜拉桥和梁桥的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科学依据。探讨了大跨度拱桥的综合抗风性能,解决了世界上许多最大跨度拱桥的抗风关键技术问题。主持完成的研究成果获得了2008年国际桥梁协会优秀结构奖(中国第一座获奖桥梁)、2010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16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金奖和2016年国际林天佑奖(中国第一个获奖桥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