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月红:透过几种现象看学术不端
不久前,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批评和批评浪潮席卷全球,伤害了中国人民,尤其是学者的神经。事实上,历史进程见证了以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社会发展的加速。历史文明也在叙述一种客观现象,即创造精神财富和促进科学进步的知识群体也是社会的一部分。他们中的一些人可能会突破科学的禁区,但他们可能无法抵制各种利益的内在诱惑,也无法严格遵守学术道德的底线。因此,保护原创科研成果,增强作者的版权意识,是人类社会培养主观情感、提高学术素养、客观实施遏制措施的长期使命。这不是一夜之间的工程。
交叉检查(http://www.crossref.org/crosscheck)是一个全球性的功能性国际项目,旨在防止学术剽窃,由国际出版协会(PILA)牵头,并参与了几个全球性出版集团的实验,以应对近年来频繁的学术丑闻。由于其保护原创作者版权、严肃学术道德和消除学术剽窃的功能,它获得了2008年世界最佳出版创新奖。
《浙江大学学报》(英文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期刊项目的支持下,于2008年10月申请加入中国第一次交叉检验。它开始使用交叉检查作为学术审查的“第三只眼”。在国际评论和出版之前,交叉检查被用来检查每篇文章两次。
在几个月的工作过程中,通过交叉检查对不同体裁论文的相似性标准进行了初步分析和确定,实事求是地说,大多数投资《浙江大学学报》的论文作者对学术研究采取了严谨的态度,论文相似性相对较低。然而,确实有20%的文章由于各种原因不合理地抄袭他人的句子和自我剽窃。大约5%的文章甚至涉及剽窃和版权的嫌疑,一些文章甚至有超过50%的相似性。在分析了这些问题之后,可以总结出五种不合理的现象,并与大家一起讨论。
1.重复出版
在交叉检查中,发现一些作者增加了一份手稿中发表的文章数量,以提高一份手稿中的文章比率,或者为了增加发表的文章数量,他们略微增加或减少了在会议记录中以官方出版物号或电子期刊发表的文章数量,或者将原始文章原封不动地退回到期刊。
如果用交叉检查法检查布基纳法索和法国的一篇文章,发现文本中的相似性不明显,但参考文献完全相同,一篇文章的相似性高达18%。通过对全文图表数据的进一步详细分析,发现与他们一年前在某杂志发表的文章相似度接近80%。有三个图表和一个表格数据完全相同,它们都是旧数据和旧数据的重新发布。
这种旧资料的再版损害了许多期刊的利益,造成了出版资源的浪费,应该受到学术界和出版界的谴责。
另一个例子也很有代表性。在对CrossCheck平台上即将发表的一篇文章进行最终审查期间,我们发现了完全相同的摘要,并进一步了解到,作者的博士论文已在一所大学出版社的电子资源库中在线,而且作者在毕业前已经就该文集的核心部分发表了两篇论文。然而,作者认为,尽管当前投稿中显示的具有高相似性(38%)的组件已经被发表,其余的属于语料库的未发表部分,并且仍然可以被发表。
我们认为该学科具有即时反应的特点。由于所有收集的作品都在网上,而且研究的核心内容已经发表,如果目前的论文在延迟5年后不增加新的进展和创新内容,将失去再版的意义。当然,相关的定义标准仍需讨论。
2.自我剽窃
另一个常见的现象是作者剽窃自己或彼此,导致高度相似。这一现象在同一研究小组的一些成员发表的文章中尤为突出。因为一些作者和一些项目负责人同意这样的观点,即已经发表在期刊上的内容是基于相同的研究主题和不同的方向,但是采用相同的材料、设备和方法,并且应该合理地重用已经发表在引言、材料和讨论部分的新贡献。
这种观点在理论上经不起推敲,因为发表的文章意味着原来的内容已经公开,新的文本中又一次填满了很大的部分以占据一定的空间,这对于作者本人来说太零碎了,对于期刊来说太累了以至于不能浪费出版资源,更重要的是,对于读者来说,面对这些低于原始标准的部分是对他们时间的严重浪费。如果有必要在引言部分提到以前的研究,引用没有错。引文是基于结尾的逻辑关系,而不是一个大的副本。如果你反复写一篇内容相似的新论文,为什么不把几篇文章合并成一篇高质量的长文章发表呢?
“研究人员将发表一系列类似的论文,这对期刊编辑来说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爱思唯尔中国科技部副总裁阿诺列说。因为这五篇文章实际上可以写成一篇非常好的文章。这在美国或欧洲很少见,因为当科学官员或基金官员查看出版记录时,他们会查看具体的论文。如果他们发现所有五篇论文都有相似的主题和重复的内容,他们会认为这并不严重。"
科学的重要性不是用数量来衡量的,而是用论文本身的质量来衡量的。这个问题不仅要求研究人员正视它,而且要求国家科研政策部门认识到,在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中,中国要尽快从第二大造纸国转变为科技强国,因为当今世界正期待着中国取得更多的原创性成就!
3.转移主义
另一种现象在生物医学论文中更为常见,如作者直接复制他人的测试方法和操作说明,然后改变和替换测试条件和数据。一些作者坚持认为,这种测试方法借用古典文学的表达方式是正常的,这在许多期刊中很常见。
在这方面,我们与国际同行进行了讨论,并研究了一些著名国际期刊(如《科学》、《自然》等)的相关内容。),并且几乎没有发现类似的现象。从理论上讲,虽然大多数科学研究是建立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鉴或重复他人的成功方法,测试新材料,讨论新成果,但作者在撰写论文时,不仅要引用经典文献,还要根据时间、地点和条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和总结自己的操作和观点。因为语言也是一个原始的创造过程。
4.随意挑选和使用。
此外,交叉检查还发现,当一些作者引用他人的观点或描述他人的科研成果时,文章中的大段落句子与匹配的对比文件相同,但没有提及文件的来源。
这将误导读者认为这是作者自己的观点,并很容易导致版权纠纷。这种倾向可能是由于作者在英语写作中模仿他人表达的固有缺陷。他们主观上没有剽窃的想法,但他们只是在写作时没有恰当地模仿。
还有一种现象,一些作者认为,只要指出了文件的来源,他们就可以直接大块大块地复制别人的文章。所有这些都表明在理解上存在误解。
哈佛大学关于“剽窃”的规定指出:“如果你的句子在观点和句子结构上与原文非常相似,并且结论与引文相似,而不是用你自己的话重复,即使你指出出处,这也是剽窃。你不能简单地改变原始材料中的几个词,或者对它们进行一个总结性的重组。你必须用你自己的语言和句子结构完全重塑你的总结,或者你可以直接引用。当然,没有必要指出一个已成为学术界常识经典的著名句子的来源,即使不加以解释,也不会对提议者的归属造成误解。”
5.从东到西复制
在交叉检查中,发现很少有文章,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可以通过对比文件进行匹配,甚至大部分文章都是相似的,很少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作者把所有的东西从一个地方复制到另一个地方,从而写出了整篇文章。这些论文反映了作者对科学研究极其松懈的学术态度。
在《中国科学技术研究》杂志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我们通过几组插图对上述几种典型现象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在同一个地球村里,世界各地的学术期刊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上述现象。作为编辑,我们也面临着职业道德的培养和提升。因此,当我们了解到学术界不是一片净土,并申请成为交叉检查的成员时,我们很高兴大多数科学研究人员坚持学术底线,实事求是地发表他们的学术成果。当遇到各种学术不端行为时,我们的职责是向作者提出修改或警告,努力制止这种行为,保护原作者的版权,促进学术期刊的健康发展。
(作者是《浙江大学学报》的编辑主任)
《科学时报》(2009-5-7 A3观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