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加强应急科普建设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科普小知识2022-07-10 13:28:06
...

新冠状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家科技战线坚决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广大科技工作者本着战胜疫情、科学问答案、科学问方法的精神,致力于科学研究,参与疫情应急科学普及,引导公众科学应对疫情,为加强疫情防控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应急科普有助于人们快速了解灾害的性质和特点,提高应对能力。有利于缓解社会心理压力,稳定社会秩序。它有助于人们辨别真假信息,避免谣言误导人们。它有助于人们选择正确的应对策略,防止被欺骗。新发现的肺炎病毒是我们需要与之战斗的敌人。这场灾难让人措手不及,但良好的科学普及可以避免公众恐慌,减少人员伤亡。在整个疫情防控期间,在平面媒体暂停、物流关闭、线下活动受限的背景下,公众迫切需要通过互联网了解疫情防控信息和知识,专业组织和权威平台需要发布积极有效的科普知识。然而,在整个疫情防控期间,应急科普宣传暴露出信息处理和知识传播方面的诸多不足,导致过度恐慌和盲目行为,如在一些地区丢失双黄连口服液。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冗余,缺乏知识,缺乏权威的平台信息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多,获取的信息量成倍增长。在整个疫情防控期间,各种平台网站和媒体每天都发布大量疫情信息。随着疫情信息的传播,一些虚假和恶意的图片、视频和文字也被传播。谣言使人们恐慌,不利于疫情的控制和治疗。在信息冗余、知识匮乏的今天,人们迫切需要权威平台发布及时有效的信息,以应对当前的突发事件,避免面对突发事件时出现不必要的恐慌。

(2)应急科普资源的有效收集和准确传播不到位

面对突发事件,我们必须首先确保公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突发事件的原因并探索最佳解决方案。对所有信息的预期需要整合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公众迫切需要知道如何做好自我保护工作,如何正确佩戴口罩,如何正确使用消毒剂等方面的知识。由于科普知识的不完整和不及时,导致了许多因酒精和84消毒剂使用不当而引发的火灾事故。

(3)缺乏协调机制和专业主体

应急科普工作包括确定当前科普热点、科普内容、科普知识传播等方面,相应的应急科普队伍还应包括*专业人员、各领域科普专家、新闻媒体等专业人员。任何一方的缺席都会导致紧急科普效果大打折扣。在整个疫情防控阶段,由于*、科普专家和媒体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机制,一些媒体发表了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相关言论,造成了全国各地的恐慌和失去双黄连口服液的盲目行为。

针对上述问题,从系统保障、数据库建设、专家团队培训等方面提出以下建议:

(1)完善应急科普机制,搭建权威科普平台

在政策方面,肯定了应急科普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明确了应急科普管理机构,构建了各级权威平台,完善了应急科普工作流程,明确了应急科普工作的主体,规范了应急科普工作体系,建立了激励和约束机制。在紧急情况下,应立即启动信息披露、常识宣传和舆论引导等应对机制,为科普而战。*部门应利用官方主页、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各种社交媒体等媒体,建立应急科普全媒体传播机制。

(2)构建科普大数据信息平台,构建科普资源应急流程和保障体系

只有未雨绸缪,一个人才能打一百场没有危险的战斗。一个全面的多领域科普数据库,包括地震、火灾、海啸、传染病、交通安全、野生动物等。可以建立。通过数据库,可以随时检索、收集和整理所需的科技知识和信息,找到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所需的科普专家学者。此外,易于接受的科普节目可以快速为观众制作,从而实现信息的顺畅流动和科普资源的有效利用。加强应急科普资源的生产和供应,建立应急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体系,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进一步推进应急科普宣传和科普信息化等项目。

(3)完善应急科普专家队伍和应急科普协调机制

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公众对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等专家的发言非常信服,科普效果非常好。因此,应建立覆盖面广、专业素质高的应急科普专家队伍。高校是实践教育的创新基地,是科普建设最有效的基地。因此,建议在高校中率先普及科普教育,培养一批科普专家,并在紧急时期拥有一支强大的科普人才队伍。第二,完善应急科普合作机制,发挥专业学科作用,建立和协调应急科普专家库中相应领域的专家作为专业学科,首先向公众媒体提供专业高效的科普信息,及时解读常识,消除疑虑,在应急科普合作战斗中发挥好作用。

(4)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扩大应急科普的范围

科学普及离不开现代科技手段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进入了一个万物相互联系的时代。“互联网+”与“科普”的深度融合可以打破时空限制,满足公众对科普的需求,具有广泛而显著的传播效果。面对突发情况,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建立全媒体科普知识发布传播机制,建立以受众为中心的科普传播链,通过多点互动形成传播渠道网络和科普资源共享网络。此外,微博、微信、颤音、快板等新媒体已经成为各类信息进入公众认知的主要或新兴渠道。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将会出现更多新的渠道和平台。这给未来的科普工作带来了意识形态、内容供给、传播方式等方面的新挑战,也是科普工作发展的新机遇。在应用新技术的过程中,我们也需要尽力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科普内容始终是整个科普工作的灵魂。如果我们不注重内容,形式和技术都比较好,效果会大大降低,有时甚至会浪费大量的科普经费。

(北京科技战略决策咨询中心,北京科技信息学院毛、苗润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