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有限空间不再成为“危险地”
近年来,我国每年因救援不当而发生10多起次生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增加,特别是有限空间作业中的安全事故。
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绝、出入口相对狭窄、无法长时间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积聚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或含氧量不足的空间。
有限空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封闭或半封闭设备,如舱室、储罐、车载罐、反应塔(釜)、冷藏容器、压力容器、管道、烟道、锅炉等。;第二类是地下有限空间:如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地下沟渠、隧道、涵洞、坑、废井、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等。第三类是地面有限空间:如储藏室、酒糟池、发酵池、垃圾站、温室、冷库、粮仓、筒仓等。有限空间内的所有操作都称为有限空间操作。
有限空间作业存在中毒、窒息、爆炸、火灾、坠落、溺水、倒塌、触电、机械伤害、烫伤等事故风险,其中中毒、窒息、爆炸事故较为常见。
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特征之一是复杂的工作环境。空间有限,通风不良,不利于气体扩散,有毒有害气体容易积聚;照明和通讯不良给正常运行和应急救援造成了困难。其次,危险很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后果。操作人员中毒和窒息经常在瞬间发生。一些有毒气体会在中毒后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内导致死亡。第三,盲目救援容易造成人员伤亡扩大。据统计,在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事故中,50%的死者是救援人员,因为不恰当的救援导致了伤亡人数的增加。
企业实施有限空间作业的准备工作;
首先,必须对工作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提出消除和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计划和应急计划,并报企业负责人批准。
其次,根据作业计划和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通风、监控、防护、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设备。应准备满足要求的。
第三,根据作业计划,明确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控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及其各自的安全职责。
第四,对从事有限空间作业的现场管理人员、监督人员、操作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使他们熟悉作业计划、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和有害因素、预防和控制措施等。
在实施有限空间作业时,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采取可靠的分隔(隔离)措施,将可能危及作业安全的设施和设备以及存在有毒有害物质的空间与作业现场隔开。应在明显位置设置警示标志,提醒危险,防止“无知无畏”人员随意进出。
其次,我们必须严格遵守“先通风,后检测,再操作”的原则。有限空间采取通风措施后,检测有限空间内的氧气浓度、易燃易爆物质(可燃气体、爆炸性粉尘)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等指标。没有通风和合格的测试,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的空间进行操作。测试时间不得早于操作开始前30分钟。
第三,应采取通风措施以保持空气循环,在运行期间禁止纯氧通风。同时,应定期检测或持续监控工作场所的危险和有害因素。如果操作中断超过30分钟,操作人员应重新通风并通过测试,然后再进入有限的空间。当发现通风设备停止运行,有限空间内氧气浓度低于或有毒有害气体浓度高于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定的限值时,必须立即停止作业,必须清点作业人员,并撤离作业现场。
第四,操作人员必须正确穿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并与外界有可靠的沟通。监护人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
有限空间作业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企业负责人报告,禁止盲目救援,防止事故后果扩大。企业相关责任人员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应急救援人员按照预案响应程序进行救援。当自身的救援技术、设备和队伍无法救援时,应及时联系消防救援队等专业救援单位进行救援,并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各种数据。应急救援人员在进行救援时,应保护好自己,穿戴好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按照事故报告程序,报告应逐级上报,以便相关部门及时了解情况,分析事故原因和教训,指导问题整改,有效防止类似事故的发生。
应急管理部提供
下一篇:有限空间要警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