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用人才激活创新机制

科普小知识2022-07-10 19:23:17
...

十年的编者按对许多人来说只是一个短暂的瞬间,但对北盛学院来说却是一个巨变。在过去的十年里,这个被誉为科技*改革实验场的研究所,展示了生命科学领域的宏伟蓝图。

北盛研究所从成立之初就肩负着特殊的历史责任:不仅要建设世界一流的研究所,还要探索先进现代研究所的管理机制。从那以后,北方人努力工作,在短短十年内给*一个极好的回答。

北盛学院的每个人都是北盛学院的“形象代言人”。他们所取得的科研成果都显示了我国生命科学领域创新的国际活力。他们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群体。然而,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致力于科学研究,低调且不善言谈。生命科学研究所科学指导委员会认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是开展科学研究的成功尝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研究所能在国际科学研究领域占据如此重要的地位。研究所的成功发展是研究所初期财政拨款的超额回报。”

在北盛研究所的成长过程中,决心取得进步的北京市科委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李文辉:给乙肝患者带来福音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用人才激活创新机制

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盛研究所”)的一个工作室里,一名研究员紧张地工作着,观察着、记录着、专注着、坚定地看着,仿佛整个世界的噪音都与他无关。

三年多前,这位41岁的老人在生命科学综合学术期刊《生命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乙肝病毒受体的研究成果,这一发现在学术界引起了轰动,因为它被认为是“生命科学真正在中国取得的重大突破”。

他是李文辉,北盛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从学校回来后加入了北盛学院

他在甘肃长大,在兰州学习,在康科德学习,在哈佛学习。之后,他决定去北方。这是李文辉40多年的轨迹。

李文辉在一个生物医学家庭中长大。“我的父母是生物学和医学的学生。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们家住在农村医疗中心的后院。”李文辉说,在这样的地方长大,他目睹了许多病人遭受的痛苦。“医生必须帮助病人解决问题,但他们经常受到当前医疗水平的限制。出路在于基础研究和医学的发展。”

1993年,还在兰州医学院学习的李文辉被分配到一家医院的传染科实习。每当老师巡视时,病人的痛苦总是触动李文辉。在我国,长期以来传染病科的患者主要是乙型肝炎患者。李文辉的黑暗期待:迟早要征服乙肝恶魔!

李文辉从小就相信治病救人,他开始了漫长的学术旅程:2001年获得北京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7年在哈佛医学院做博士后和讲师,2007年加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李文辉在学术生涯中一步一步坚定不移。

在谈到为什么从美国回国后选择了北盛研究所时,李文辉认为北盛拥有广阔而*的学术研究空间,这是国内外许多科研机构所没有的。“当时选择北盛研究所,我看重的是王晓东的巨大号召力、远见卓识和期望,以及国家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可以看出,北盛研究所可以有所作为。”

北盛有长期稳定的支持,固定的研究经费使研究人员不必在项目经费上花费精力。在北盛研究所,科研是重中之重,而管理人员则无条件地为科研人员服务。

然而,根据北盛研究所的规定,在五年内,研究人员必须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离开。回顾过去,李文辉看上去很平静。“我们愿意做具有挑战性的事情。如果我们做一些和别人相似的事情,那就没什么意义了。一个人一生能打几次架?前人没有成功,但不管这座山有多高,只要你一步一步往上走,你就会到达山顶。”

实现一个梦想花了五年时间。

乙型肝炎是最古老的病毒之一。随着人类的进化,乙型肝炎病毒已经存在了几千年。目前,世界上有超过2.4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中国是世界上乙肝病毒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约有1亿乙肝病毒携带者。乙型肝炎感染是非常有害的,但是它如何感染人类是一个困扰科学家40多年的问题。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发现乙肝病毒的受体。

发现肝脏胆酸转运体(NTCP)是乙型肝炎病毒的受体是一个重大突破,李文辉团队花了5年时间。2008年,当该团队开始研究乙型肝炎时,它几乎是从零开始的。"我们是一张白纸,但我们的目标相当高."由于前两年缺乏经验,李文辉团队完全处于基础阶段。例如,被饲养的树鼩在笼子里莫名其妙地被杀死,后来才发现野生动物在晚上闯入并惊吓了它们。后来,研究逐渐走上了正轨,团队也在积累经验。

“尽管有困难,我对我们的研究有信心。科学发现很难预测,但是通过认真的努力,自然的奥秘可以被揭开。”当谈到2012年底在《生命》杂志上发表乙肝病毒受体研究成果的过程时,李文辉仍然无法掩饰他的激动。标题为“牛磺胆酸钠协同转运多肽是乙型肝炎和丁型肝炎病毒功能性受体”的文章有力地证明了NTCP是HBV病毒(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发展病毒(丁型肝炎病毒)的受体。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在寻找HBV和高密度脂蛋白受体。NTCP的发现是该领域的一大进步,将对病毒性肝炎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产生深远的影响。

李文辉和他的研究团队为治疗乙型肝炎带来了新的希望..

仍然在进行科学研究

李文辉在科学研究方面的严肃性是显而易见的。每天在工作中,他都会与学生交流进展,一起分析原始数据,讨论研究计划。“因为我们的研究是探索性的,没有地方可以借鉴,所以我们需要绝对尊重实验事实,仔细分析结果,并努力找到一条走出迷雾的道路。”李文辉认真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他周围的人。根据北盛学院的规定,晚上12点外出必须登记。在研究最繁忙的时候,李文辉实验室的所有人。

在培育科研沃土的同时,还获得了社会认可:2012年周杰出青年基础科学基金奖;2013年,他获得了医学杰出成就奖康德生物化学奖。他在2015年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许多年轻学生已经成为李文辉的粉丝。然而,他一直很谦虚,认为“在科学领域,不应该有粉丝,因为任何人都会犯错误。在这里,我鼓励你提出你的观点,坦率地指出你的错误。”

在李文辉看来,目前的研究只显示了冰山一角。冰山下仍有许多东西有待挖掘。这种探索性的工作必然会遇到许多挫折。为此,李文辉认为,即使失败也很有价值。“如果我们失败了95%也没关系,我们的大多数实验都失败了。关键是找出失败的原因,把挫折转化为动力和能力,在不断的失败中学习和探索。经过我们最大的努力,我们不会后悔我们的失败。”

有时李文辉会觉得工作是很折磨人的,但内心的平静不是问题。“生物医学是一门需要想象力和逻辑的实验科学。我会每天留出时间*思考。我也喜欢经常和我的同学讨论新的想法,每个人都在不断摸索。”

“每个研究乙肝的人都希望克服这个难题。我们现在正走两条路,一条是了解乙肝病毒本身,着眼于基础,另一条是促进未来治疗方法的改进,着眼于应用。”"该研究所很早就提出要做好基础研究,促进应用研究."李文辉说。

杜·:科研阶段性进展最快乐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用人才激活创新机制

当《科技日报》记者问及20年科研经历中最快乐的事情是什么时,杜·李林博士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科研取得阶段性成果时。

杜是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多年的科研经验可谓硕果累累:自2010年以来,他以通讯作者的身份在国际主要生物学期刊上发表了15篇论文,如《公共科学图书馆生物学》、《分子细胞》、《基因组研究》、《公共科学图书馆遗传学》、《基因组生物学》等。2011年、2013年和2015年,他应邀在两年一次的酿酒裂殖酵母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并多次应邀在DNA损伤和自噬领域的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杜于2014年入选北京海外人才聚集项目全职工作人才。

作为这样一个知名的科研工作者,杜本人并不像记者想象的那么认真。他经常微笑着说话,像一个温暖的人,给人一种年轻阳光的感觉。他也是一个对生活非常感兴趣的人。去过他办公室的人都不由自主地被他房子里精致的生态鱼缸吸引住了:深蓝色的背景,嫩绿色的水生植物,鱼缸底部斑驳的石头,还有几条快乐地在水里游来游去的彩色小鱼。

科学研究是一项极具原创性的工作,这使得科学研究人员经常遭受难以想象的挫折。杜不怕工作中的难题,因为他是一个乐观的人。“从事科学研究的人遇到挫折是很正常的,他们甚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很沮丧。因此,他们应该保持乐观。不管有多困难,他们总会到达胜利的彼岸。”杜对说:

自2013年杜成为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以来,他的实验室在包括DNA损伤、自噬和基因组进化在内的许多生物学领域取得了成就。自噬是一种将细胞质中的蛋白质和细胞器运输到溶酶体的运输途径。自噬在缺乏外部营养的情况下被上调,并通过自我消化为细胞生理活动提供原材料。自噬异常与多种人类疾病有关。“我们通过正向遗传筛选发现了许多以前未知的自噬基因,并通过反向遗传分析发现了一种特定蛋白质向溶酶体转运的新转运途径。进一步的研究有望加深我们对自噬和其他类似转运途径的分子机制的理解。”在自噬最重要的突破性来源的基因筛选实验中,杜实验室的博士生刘晓曼观察到几种蛋白质可以进入溶酶体,很像经典的自噬。令人惊讶的是,敲除经典的自噬基因并没有影响这些蛋白质进入溶酶体。通过基因筛选实验,刘晓曼发现了参与这一非经典自噬过程的基因,取得了重要突破。

回顾杜20多年的科研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7年回国前的培训阶段。这基本上是他在获得独立PI之前的一场斗争。所有的科学研究工作都需要由他自己完成,“不仅是智力的测试,也是体力的测试”;第二阶段是从2007年到现在。杜去了北盛学院,有了自己的实验室后,改变了自己的身份,开始指导学生。

杜的研究生涯也见证了中国生命科学从大学时代到现在的发展和腾飞。杜·回忆说,生物学在20世纪90年代被认为是一门有前途的学科,是21世纪的希望。生物系的高考成绩很高,但是国内的科研条件不能为毕业后想继续深造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培养环境。当时,中国与外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巨大差距是显而易见的。杜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学习时更是证实了这一点。“我去了生化研究所,觉得问题很严重。这位老教授的研究仍处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水平。尤其是年轻的研究人员才刚刚开始。”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国的实验室状况与以前大不相同。杜·认为,北盛研究所的条件可以与美国一流的实验室相媲美。"这一巨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加大了对科学研究的投入。"

对于现在的工作单位北盛研究所,杜认为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它几乎没有外来的干扰,可以让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北盛给了我们难以想象的条件:25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每年300万美元的科研经费。除了外部硬件的支持,北盛研究所的稳定支持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要让新来的人急于申请资金,他们可以尽快建立自己的实验室。”在杜·看来,北盛研究所最初的管理定位是为科学研究服务,而不是高高在上。这符合国际标准,大大提高了科研人员的科研效率。

北盛学院在学生中实行了双选制。学生们首先在不同的实验室轮流,然后决定选择最满意的一个。与此同时,PI也在选择学生。虽然杜的实验室里有许多优秀的实验室需要争夺学生,但每年都有许多学生轮换后申请入学。从他的实验室,他已经毕业了7名医生,并培训了许多博士后。时至今日,杜几乎把视为导师最重要的角色。“我认为这些学生最好的时光是在实验室,没有理由不对学生负责。”

陈婷:与最优秀的人交流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用人才激活创新机制

“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我一直在努力寻找最好的同伴,和最好的人交往。幸运的是,我在北京遇到了许多优秀的同事和前辈。”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陈婷博士告诉《科学日报》。

短发圆脸的陈婷说话很快,给人一种能力感。

2012年,陈婷完成了他在美国洛克菲勒大学的博士后研究。毕业后,陈婷没有选择留在美国工作,而是决定回国。在成功通过各种严格的考试后,陈婷如愿成为了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专门从事皮肤干细胞研究的陈婷说:“我选择了北盛研究所,因为我觉得只有北盛研究所在面试中对我有强烈的吸引力。”

陈婷说,所谓的吸引力是你是否能遇到许多最聪明的人。陈婷认为,美国的研究经费近年来一直在下降,我有一种预感,如果我在美国做项目投资,我会在研究经费上花很多精力。“在采访中,我清楚地感觉到,当我介绍我的研究时,北盛研究所的领导立即知道了我在做什么,以及我的研究的价值。我知道,当我来到北盛的时候,我不会感到孤独,我不会发现自己在做科学研究,而别人不知道我在做什么。”

干细胞的重要性在生物学中越来越受到重视。从机理上看,干细胞功能的调节对于再生医学和疾病(如癌症)的治疗至关重要。正常的器官维持和创伤后组织再生依赖于位于不同器官的成体干细胞。陈婷实验室专注于上皮干细胞,并使用小鼠模型来研究相关问题。

陈婷的实验室从事与皮肤干细胞相关的科学研究,包括基础和临床研究。“包括干细胞是怎么来的,怎么维持,正常情况下怎么维持。还有临床皮肤病。我们最近对毛囊干细胞的起源进行了研究。例如,对于器官再生,必须有细胞干细胞。那么,你希望如何再生干细胞来进行细胞再生呢?”

目前,陈婷实验室主要关注两个方向:一是调节成体干细胞的长期自我复制机制。所有干细胞的共同特征之一是它们的长期自我复制能力,这就是为什么成体干细胞在个体生命中能够保持组织再生能力。通过体外大量筛选和体内小鼠组织特异性基因敲除方法,“我们想研究两个问题:是什么导致干细胞激活和自我复制细胞分裂,以及是什么机制帮助干细胞保持未分化。”第二个是成体干细胞自身在发育过程中的决定机制。成体干细胞来源于具有不同分化潜能的前体细胞。是什么外部和内部因素导致一些细胞成为重要的成体干细胞?我们将通过体内大规模筛选、细胞命运追踪和基因敲除小鼠来研究这些机制。

长期以来,从事农业和科学研究的陈婷一直在寻找最好的人,并与他们互动。北盛学院四年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证实了陈婷的远见卓识。

2016年是北盛学院的第四年。“四年过去了,我已经长大了很多。起初,我对北盛研究所的期望是正确的,但我可以在科研上做得更好。我们的科学研究非常纯粹,我们经常有机会与同行合作和交流。在联系的众多研究所中,北盛研究所拥有最好的研究氛围陈婷表示,王晓东主任非常通情达理,善于沟通。虽然我们每年都向王晓东主任汇报一次,与他沟通一次,但王晓东主任的建议是要正视问题,一针见血。

正是由于北盛研究所浓厚的科研氛围和行政服务机制,聚集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强烈个人创造力的青年科学家,产生了大量高水平的科研成果。由36名海外人才领导的24个独立实验室和12个科研辅助中心的研究领域涉及细胞死亡机制与人类疾病的研究、病原体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衰老系统生物学和转化医学的研究以及成体干细胞在器官形成、再生和癌变中的调控机制的研究。这些都使得生命科学的聚光灯一次又一次地投射在北盛研究所。

作为一名科学家,陈婷一直在路上。“我们总是在科学研究中解决问题。有些问题可以很快解决,但有些问题需要三年时间才能解决。我对此并不感到沮丧,但我真的很喜欢挑战。你必须说服自己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

在生活中,陈婷是一位母亲。学业上的严格并不妨碍她成为一个慈爱的母亲。陈婷的办公室装饰着他儿子的画。尽管陈婷大部分时间都在科学研究上,但当她回到家时,她和儿子的关系让她充满了温暖,也让她对未来更有信心。

十年前,仍在博客上学习的陈婷经常问他的哥哥姐姐毕业于哪里。现在陈婷发现了他的兴趣。陈婷认为他的工作对社会也有意义。“北生给我带来了同龄人的压力。在这个群体中,有许多优秀的同龄人。他们扮演标杆的角色,并且有很多让我钦佩这座山的感觉。北盛研究所的许多同事给了我树立榜样的力量。无论在哪里,都很难给我像北盛学院那样完全*的学术空间。我越来越喜欢我现在的生活。”

记者笔记

有机会与国内顶尖科学家面对面交流是一件幸事。对这些研究人员的采访是在他们的实验室进行的。他们有不同的个性和兴趣。然而,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北生。

在采访中,他们都同时表示,他们的成就离不开北盛宽松的科研氛围。李文辉认为,北盛拥有广阔而*的学术研究空间,这是国内许多研究机构所没有的。杜·说:“说到北盛研究所,别人只羡慕它:每年有250平方米的实验室和300万元的科研经费。北盛研究所最大的优势是它几乎没有外来干扰,让人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从陈婷的角度来看,我很幸运能在北盛学院学习,因为我能和许多优秀的同事和前辈交流。

北盛研究所的成就离不开科技部、北京市及其他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北盛研究所的良好氛围使这些研究人员能够专注于科学研究,不会分心。另一方面,这些优秀的科研人员所取得的成就也为北盛增添了不少光彩。多年来,北盛研究所推动了我国生物技术学术领域的*改革,带动了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回国发展,产生了一批高水平的原创科研成果,极大地提升了中国在全球生命科学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